本文轉自:南通日報

春風吹過黃海邊,在海門區東北部,隨着一個個重大項目紛至沓來,一幢幢地標建築拔地而起,一座現代化港城正加速建設,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將全新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這裏,就是包場鎮。

2023年,包場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1億元;全口徑工業應稅開票(所屬期)551.04億元,同比增長81.2%;完成規模工業應稅開票511.04億元,同比增長78.25%;完成規上工業產值412.9億元,同比增長47.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8.62億元;規上服務業重點行業營收增幅達107%;外貿進出口完成44.43億元。在全國千強鎮排名中,包場鎮列第349位。

“以港口開發爲龍頭、以重大項目爲抓手、以海港新城爲支撐,全速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包場鎮黨委書記黃衛國表示,今年,包場鎮將錨定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億元目標,力爭工業應稅銷售突破800億元,推動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南通第一方陣。

昔日的漁業小鎮如今蝶變成海港新城,當下包場鎮突出“江蘇沿海明星鄉鎮”目標定位,錨定“再造一個工業海門”歷史使命,全速推進“港產城人”融合發展,在“長三角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中扛起包場新擔當。

站在包場鎮的海堤邊,海風習習,遠處高樓林立、車來人往、燈光璀璨……現代化的海港新城處處生機勃勃。

曾經的包場是離海門主城最遠的漁業小鎮,產業單一,發展滯後。近些年,包場鎮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發展路徑,一座港口碼頭集聚、產業發展集羣、商貿業態集中的現代化海港新城正拔地而起。

搶灘登陸,鹽場漁港成發展熱土

走進包場鎮的振江股份大兆瓦海上風電項目現場,塔吊林立,工程車、運料車穿梭往來,工人們幹勁十足,整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振江風電項目總投資50億元,被列爲省級重大產業項目,一期投資7億元,竣工達產後有望實現銷售收入38億元、入庫稅金1億元。

“從首次洽談到初步達成投資意向,再到正式簽約,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談到這個重大新能源項目落戶的經過,黃衛國十分感慨:“當時項目負責人考察了沿海多個地區,最終選擇包場鎮,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當地有較強的風電新能源產業基礎。”

包場鎮是海門佈局風電裝備製造產業集聚地,艾郎風電的風電葉片生產基地,通光集團的海底光纜、電纜生產基地均落戶包場鎮,已形成生產規模。隨着振江風電項目落戶,風電裝備產業鏈補齊關鍵一環。由此,包場鎮將形成較爲完備的風電裝備製造產業。

站在海港大廈頂層極目遠眺,遠處是煙波浩渺的黃海,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現場,機械林立、管道蜿蜒,鋼鐵之城讓人震撼;高樓大廈、五星級酒店、商業綜合體,現代化城市氛圍感拉滿;轉換一個角度,成片金黃的油菜花點綴在綠野中的民居,鄉村田園風光撲面而來……誰能想到,這片朝氣蓬勃的發展熱土在十年前還是一片荒灘。

包場鎮位於海門東北角。百年前,先賢張謇在這裏植棉興鹽,開闢中國近代墾牧第一灘,這裏曾是淮南十大鹽場之一,同時也是一座有着百年曆史的天然漁港。回顧包場鎮建設歷程,每一個腳印都灑滿了汗水:“十一五”期間,海門未雨綢繆,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將沿海岸線從3.6公里拉長到25公里;2012年4月,海門港5萬噸級通用碼頭成功試通航,海門人的百年“海港夢”終成現實;2013年底,海門港開通南通沿海第一條集裝箱航線;2015年11月,海門港5萬噸級通用碼頭對外開放通過國家級驗收,成爲南通沿海首批城市正式一類開放碼頭,當年港口吞吐量突破100萬噸……

2019年12月,通州灣新出海口規劃建設正式寫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2020年初,南通統籌全市域沿海開發,整合沿海岸線上的通州灣、洋口港、海門港、呂四港組建“大通州灣”,推動國家戰略在江蘇南通落地實施。

“四個‘堂兄弟’我們當時的資源最少、圍墾土地最少、岸線最短,可供發展的要素最少。”黃衛國是包場鎮建設的親歷者,他介紹,但在此過程中,包場鎮黨委、政府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小而散的項目不要,有污染的項目不要,沒有科技含量的項目不要,要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賽道。正是這種清醒和執着,給大項目留足了發展空間、提供了落地支撐。

擁抱大海,產業集聚刷新速度

如今的包場鎮,“公鐵水”交通網絡密集分佈,“五大機場”立體環繞,“三大鐵路”穿境而過,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寧啓鐵路、洋呂鐵路全面通車,揚啓高速互通口設在鎮區核心區域。G15瀋海高速、G40滬陝高速互通口近在咫尺,雙向六車道的臨海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直達崇啓大橋。沿海港區規劃港口岸線長度13.4公里,港口後方陸域腹地廣闊,土地資源豐富。

“選擇在包場鎮的決定做對了!”南通艾郎風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李傳勝說,“這裏的港口優勢大大增加了我們的外貿訂單,今年一季度我們應稅銷售達7億元,同比增長近1倍。”艾郎風電主要從事風電葉片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隸屬於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大功率葉片任務的增加,急需尋找新的生產基地,2018年,艾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團首次來到包場鎮,一眼便看中了這裏得天獨厚的優勢,決定投資50億元,在這裏新建大功率風電葉片生產基地。“包場鎮有廣袤的腹地資源、沿海深水碼頭和便利的交通優勢。”李傳勝表示,包場鎮也拿出了滿滿的誠意——從項目簽約到試生產只用了7個多月時間,這被稱爲“艾郎速度”。

一年多後的2020年1月,南通市首個千億級項目、總投資1000億元的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簽約落戶包場鎮。2020年8月,項目開工。18個月後,一萬多畝土地上,一座現代化、超低排放的綠色鋼廠拔地而起,創造了冶金史上的“中天奇蹟”。

“艾郎速度”“中天奇蹟”是包場鎮向海圖強,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物流暢,產業旺。縱觀世界著名港口城市成長史,港口、產業、城市無一不是互促共進、相生相長。去年,包場鎮港口水路運輸貨物吞吐量超3700萬噸,實現工業開票銷售551億元,連續兩年以百億級增量發展,對海門貢獻度超過三分之一。今年一季度,包場鎮實現工業開票銷售247億元,同比增長126.3%,再次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隨着越來越多重特大項目的進駐,包場鎮依託特色產業、港口等優勢,系統謀劃產業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以國內十大品牌之一的江蘇鐵錨工具爲代表的電動工具產業,以世界五百強美國泰森食品和可可琳娜爲代表的食品產業,以艾郎風電、燕達重工爲代表的臨港裝備製造產業板塊,以通光光纜、廣中電子爲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板塊,以金由新材料、回力再生膠爲代表的新材料產業板塊。

聚焦鮮明的主導產業,精確開展招商引資及項目建設,外招內延,拉長產業鏈。去年,包場鎮成功簽約重特大項目10個,其中2個項目超50億元,均集聚在主導產業鏈上。如今千億級精品鋼產業鏈、百億級新能源裝備產業鏈和百億級大宗物流產業鏈正不斷“長高”,爲區域發展增添強大動能。

港城新貌,幸福與發展共提升

如果說“港”是產業和城市發展的基石,“產”是港口和城市發展的支撐,那麼“城”就是港口和產業發展的依託。大項目的落地,爲包場鎮帶來了產業也帶來了人氣,城市的發展活力進一步顯現。

穿過華夏第一龍橋,感受南黃海的旖旎風光;漫步蠣岈山國家海洋公園,領略“中國唯一、世界罕見”的海洋奇觀;徜徉海港風情街,品嚐饕餮海鮮盛宴……曾經的小漁村如今已擁有多個打卡勝地。海門第三人民醫院新院、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萬達廣場、中天五星級酒店、金融一條街等重點配套工程建設完成,曾經的漁港鹽場逐漸有了現代化港城應有的模樣。

“人才爲城市發展注入靈魂。”黃衛國說,今年,包場鎮將緊盯高端人才鏈,一面盤活現有人才資源,一面加快引進步伐,同時還將引導企業與高校進行訂單式培養,加快人才政策兌現,努力形成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服務體系。

溫度,是一座城市的“裏子”;人才,要引得進更要留得住。在包場鎮核心區的常住人口中,超過半數是從全國各地來此工作、打拼的年輕人。“包場鎮是一個有溫度的城市。”今年30歲的黃俊楠三年前入職中天鋼鐵,這些年,包場鎮不斷完善項目配套,全方位滿足了園區人才的生活需求,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兩年前,黃俊楠決定讓女友也來到中天,他們在包場鎮買了房,組建了小家庭。去年,他們與其他49對新人一起在中天南通公司海港碼頭舉行了集體婚禮,海門區委書記郭曉敏現場爲新人證婚並送上祝福,百位新人在衆人的見證和祝福下完成了人生大事。

大企業外來職工較多,時常牽掛着家鄉的子女。去年暑假,包場鎮聯合中天鋼鐵等企業舉辦了首期“候鳥伴學”之七彩的夏日夏令營活動,對象爲轄區範圍內商會企業的外來務工子女。首批共有171人蔘加,爲外來員工創造了與孩子團聚的機會。孩子們白天參加夏令營趣味活動,晚上與爸媽團聚,異地拼搏的打工人找到了“家”的感覺。

與此同時,包場鎮始終堅持推動工業反哺農業。爲了讓企業與當地村民更好融合,包場鎮積極鼓勵企業參與鄉村振興建設,開展現代農業示範園聯合黨委主題實踐活動。去年,鳳飛、軋西、錦明、福良、浩西五個純農業村抱團發展,通過“五村聯建”,共建農業產業示範園,並在此基礎上,成立江蘇海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結合五村特色和優勢產品,與轄區內酒店和企業簽訂食材供應協議,實行“訂單式”種植。去年半年時間便盈利50餘萬元。

當下,包場鎮持續提升着發展速度、刷新着產業高度、升騰着城市溫度,努力爲人民羣衆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接下來,包場鎮將圍繞南通沿海核心鎮和海門城市副中心目標定位,促進城市品質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港城。

本報記者 袁曉婕 黃天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