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并称李杜,“李杜诗篇万口传。”杜甫的诗包含着苍凉悲壮的情感,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的诗风呢?杜甫的诗也被称为诗史,它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过程。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杜甫的经历也非常的坎坷艰辛,也是他的辛酸往事造就了他苍凉悲壮,沉郁忧伤的诗风。我们来看下杜甫的人生轨迹吧。

天宝十年,唐玄宗举行郊祀大典,杜甫因进献《三大礼赋》卷之一,皇帝一高兴,便派他到集贤院任职,这算是杜甫第一次进入仕途,但此时已经是四十不惑的年纪了。

从此以后到天宝之乱前,杜甫都住在长安。但是长安城的消费高,生活不容易。而且集贤院又是个闲职,工资少。为了要守住这个穷官(起码是个公务员),杜甫在郊区买个一座小宅院。在他的诗中《曲江》中:“自断此身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体现。

杜甫虽然住在乡下,但还是解决不了温饱的问题。他在《醉时歌》中将:“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这里简直可以听到杜甫在饥饿中向他朋友哭诉的声音。又在《投简函咸华两县诸子》有云:“赤省官曹拥才杰,软裘快马当冰雪。长安苦寒谁独悲,杜陵野老骨欲折。”由此看来,杜甫在长安的生活还是在饥寒交迫之中。即因不能生活,所以杜甫并没有将家眷接到长安来。

天宝十五年,他自己也不得不去白水,去他舅舅家吃饭,然后又从白水到奉先去看望他的陷入饥寒交迫中的家人。

此时正逢安史之乱,洛阳和长安先后沦陷。杜甫既不能回长安又回不了家乡。最后他听说唐肃宗已经在甘肃的灵武即位为敌,于是就抛妻弃子去了行在。中间经过沦陷区,被叛军俘虏,不久脱身,终于到达了行在。见了唐肃宗后,唐肃宗给他一个“拾遗”的官。关于这家事情,他在《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悯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这位老诗人抛妻弃子,历尽艰险,与政府共赴国难。本想对国家有所帮助,奈何当时的流亡政府并不重视知识分子。他在《徒步归行》诗中讲:“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不久,杜甫为了救房琯,几乎被关进监狱,幸好有张镐救他,才改为贬放华州司功的处分。这时的杜甫又不得不离开凤翔前往华州。在到华州之前,他顺道回到鄜州去探视妻子。乾元元年,杜甫到了华州,第二年到洛阳看他的兄弟。

经过这次的政治挫折,杜甫就决定放弃政治生涯,准备去四川投靠他的朋友西川节度使严武。乾元二年就将官职辞掉,带着他的家眷准备入蜀。经由鄜州、秦州,辗转到同谷。当时陕西闹饥荒,他的年幼的儿子被活活饿死,自己也弄的“白头乱发垂过耳”,“手脚冻皴皮肉死”,简直不像样子了。

在同谷没有住一月,又由剑阁往南走,于上元元年定居成都,这时杜甫已经四十九岁了。在王司马的资助下,在成都郊区“浣花溪水水西头”盖了几间茅屋,这就是他诗中所谓“浣花溪草堂”。

他在《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诗云:“客里何迁次,江边正寂寥。肯来寻一老,愁破是今朝。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惟表弟,还往莫辞遥。”描绘了他的草堂景色。并终止了许多花木、果树等,并养了鸡鸭,定居了下来。可怜“三年饿走荒山道”的白头诗人,就这样得到了一个栖身之地。

唐代宗元年,严武应召入朝为官。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发动了叛乱;同时吐蕃侵犯松潘,成都陷入危机之中。这时,杜甫再逃乱到梓州。第二年,又流浪于汉州、阆州。第三年,严武再镇守蜀川,他才回到成都草堂。就在这一年,严武保举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又进入严武的幕府。杜甫有脾气,虽然身在屋檐下,但却放不下架子,几乎和严武闹翻。所以不到半年的时候,他就告辞了,然后不就严武也死了。

这个时候,杜甫又不能不离开他浣花溪的草堂,再次走上流浪旅途。永泰元年五月,杜甫离开成都。大历元年春,坐船到了夔州,并在这里住了两年。

他在《课伐木》诗中有云:“课隶人伯夷、辛秀、信行等,入谷斩阴木,人日四根止。”我们知道他在夔州的郊外瀼西有四十亩果园,又在东屯有一百亩稻田,两处相距不远,都有茅屋数间。他还请了几个工人,经营果园和稻田。

大历三年正月,杜甫离夔,东出巫峡。三月,流浪到江陵。不久又离江陵。此时,他迷茫了,不知道该去向哪里。在《暮归》诗中说:“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鞞。”又在《出江陵南浦寄郑少尹》诗中说:“更欲投何处,飘然去此都。”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完全在船上。当时他曾写了一首极沉痛的诗,其中有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大历五年,他想到郴州去投依他的舅父崔伟,走到耒阳就病了,所以转帆北上,想回洛阳故乡,不幸死在了船上。至此,杜甫走完了他的一生。

杜甫的一生,历经战乱饥荒,备尝人间辛酸。在天宝之乱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像杜甫这样的也不少。杜甫《寄柏学士林居》诗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栖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