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徵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被律師團拖延多日,當地時間22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封口費”案終於在紐約州法院進行控辯雙方的開案陳詞。特朗普出席庭審,並否認相關指控。審理此案的檢察官科蘭傑洛當天指控“被告特朗普策劃了一項犯罪計劃,非法影響2016年總統選舉,並且一次又一次地謊報他在紐約的商業記錄以此掩蓋罪行”。


當地時間2024年4月22日,美國紐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曼哈頓刑事法院,參加“封口費”案開庭陳述

首位證人面帶微笑,很輕鬆

據《紐約時報》22日報道,在當天的法庭陳詞中,特朗普的律師試圖掩蓋特朗普與豔星丹尼爾斯的性醜聞。此前有報道稱,特朗普曾通過自己的律師科恩支付對方13萬美元“封口費”,但僞造了相關付款記錄,以避免影響他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

紐約檢方將“封口費”一事定性爲特朗普欺騙選民的犯罪行爲。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2日報道,檢察官科蘭傑洛在開庭陳詞中表示,“這是一個有計劃、經過協調、長時間策劃的陰謀,目的是掩蓋非法支出幫助特朗普當選。”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2日報道說,作爲本案的第一名證人,美國《國家問詢報》的前出版人大衛·佩克當天出庭作證。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3日報道,根據紐約檢方此前的說法,特朗普、科恩和佩克一起設計了此次陰謀,他們購買了特朗普負面新聞的獨家版權,將這些新聞壓了下來。檢方表示,佩克充當了特朗普“2016年競選活動的眼睛和耳朵”。《紐約時報》稱,在大約30分鐘的作證過程中,佩克顯得很放鬆,他甚至還對着檢察官笑,有時會與陪審團成員直接對話。

控辯雙方劃定“戰線”

“特朗普先生是清白的。”特朗普的律師託德·布蘭奇在開庭陳詞中表示,事情並不像檢方所說的那麼簡單,他認爲特朗普除了在支票上簽字外,並沒有參與僞造商業記錄。他向陪審團辯稱,試圖影響選舉並不違法。他說,“試圖影響一場選舉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就是民主。檢方給這種行爲貼上邪惡的罪名,好像影響選舉是一種犯罪行爲”。路透社23日稱,布蘭奇還對科恩發起了進攻,稱科恩“癡迷於詆譭特朗普”。布蘭奇還說,科恩在其他案件中也曾在宣誓後撒謊,“我向你保證,他不值得信任”。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23日稱,檢方認定特朗普犯了罪,應該被問責,而特朗普的律師堅稱他是清白的。哈佛大學教授蘇利文認爲,控辯雙方在特朗普“封口費”開庭陳詞當天就劃定了“戰線”。

特朗普:“我的民調空前高”

“與過去在曼哈頓法庭出庭時的反覆無常相比,特朗普22日的表現顯得溫和。”《紐約時報》評論稱,特朗普在檢方作開場陳詞時沒有大發雷霆,只是偶爾面露不悅。在庭審過程中,特朗普大部分時間一動不動,面無表情地坐着。“他異常安靜,可見他知道該案的嚴重性”。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道稱,庭審時特朗普靠在椅子上,肩膀不時下垂。檢方陳述時,他連看都沒看陪審團一眼。不需要成爲肢體語言專家就能從特朗普的姿勢中讀出他的不屑。直到科蘭傑洛總結陳詞時,特朗普纔打起精神。聽到科蘭傑洛懇求陪審團定被告34項欺詐罪名成立時,特朗普慢慢地搖了搖頭。

但在此次庭審前後,特朗普還是公開表達了不滿。據英國《每日郵報》23日報道,特朗普22日在庭審結束後重申,他沒有做錯任何事,並再次抨擊總統拜登對他進行政治迫害。特朗普說,“這是拜登的獵巫行動,目的是讓我遠離競選活動。這沒什麼作用,因爲目前我的民調空前高”。

當地時間23日,特朗普“封口費”一案將繼續審理。除了“封口費”案,特朗普還要面對三項刑事指控——2021年1月6日國會騷亂事件、密謀推翻2020年總統選舉結果,以及卸任後不當處理機密文件。特朗普對所有指控均不認罪。美國《新聞週刊》23日報道說,最新民調顯示,51%的受訪者表示,會在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將票投給拜登,48%的人會投給特朗普。本月早些時候,民意調查顯示拜登的支持率爲50%,特朗普爲48%。

延伸閱讀

媒體:610億美元對烏援助投票通過 打了特朗普一巴掌

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不是特朗普,美國的對烏援助不會成爲一個焦點話題。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衆議院投票通過了一項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其中610億美元給了烏克蘭,260億美元給了以色列。

給以色列的260億美元,爭議不大;給烏克蘭的610億美元,爭議巨大,以至於有兩頂帽子從天而降。

一頂帽子是“叛黨”,落在了衆議院共和黨籍議長邁克·約翰遜(下稱約翰遜)頭上。這頂帽子是約翰遜在衆議院的本黨女性同僚瑪喬麗·泰勒·格林(下稱格林)扣過來的。格林表示,約翰遜批准對烏援助背叛了共和黨的選民。她要求約翰遜辭去議長一職。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國衆議長約翰遜在援烏法案通過後向記者發表言論 圖自美媒

另一頂帽子是“叛國”,落在了格林頭上。她給約翰遜扣帽子,她自己則被《紐約郵報》扣了帽子。《紐約郵報》引用其他議員的話,指稱格林爲“普京的國會特使”“在爲(祖國)母親俄羅斯做貢獻”,稱格林爲“莫斯科瑪喬麗”。《紐約郵報》還在頭版刊登了格林的大幅頭像,並在格林的頭上加裝了一頂前蘇聯風格的帽子。帽子上有帽徽。帽徽的圖案是鐮刀和錘子。



圖爲《紐約郵報》版面截圖

兩相比較,在扣帽子方面,掌握話語權和版面語言的媒體,確實技高一籌。

在筆者看來,以上兩頂帽子的背後,是美國政治的三層邏輯:

第一層邏輯,黨派之爭。

這一層邏輯比較簡單、容易理解。把自己的黨做大、做強,盡力打壓其他黨派,是黨爭的基本邏輯。美國黨爭的一個著名畫面,出現在2020年2月4日。這一天共和黨籍的總統特朗普在國會發表國情諮文,民主黨籍的衆議院議長佩洛西當衆將特朗普的講稿一撕兩半。

現在,輪到民主黨的拜登當總統了。當拜登的對外援助法案送到共和黨佔多數的衆議院,這個法案被擱置、延遲就再正常不過了。等到這個法案被通過,對於那些支持法案的共和黨籍議員,尤其是議長,本黨同僚責難一番,也是正常的。

第二層邏輯,權力和利益之爭。

當權力和利益糾葛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會變得複雜起來。以此次對烏援助爲例,610億美元的款項,大部分留在了美國。這些資金會分配給相關的軍火製造商,可以爲資本家帶來利潤,可以爲工人增加收入,可以爲地方政府增加政績。其背後,是一個複雜的軍工複合體的運轉。推而廣之,美國其他經濟社會等諸方面的運轉,也都是權力和利益在互相作用。

第三層邏輯,國策之爭。

這裏面牽扯到一個熱詞,“建制派”。

2016年特朗普贏得大選,使得“建制派”成爲美國政壇的熱詞。

爲什麼?

因爲在特朗普之前,美國政壇一直是“建制派”的天下,大家習以爲常,甚至覺察不到“建制派”的存在。是特朗普的出現以及他種種政治素人的表現,反襯了“建制派”的存在。等到拜登贏得大選,宣佈了自己的班底,美國媒體不由得驚呼,“建制派”全面迴歸了。

什麼是“建制派”?各路專家學者解釋不盡相同,但也大同小異。

筆者給出的答案是,美國的“建制派”,是在美國政治的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有一套表面光鮮背後嚴密的操作手法、在國家人民利益和個人黨派利益之間試圖平衡但實際上與國家人民利益漸行漸遠的官僚集團。

換言之,這個官僚集團,是從羣衆中來的(選舉),但是沒有完全回到羣衆中去,且越來越脫離羣衆。

但是,由於“建制派”有一套表面光鮮的操作手法(比如媒體操作),給外界的感覺,他們還是代表人民羣衆的利益的。

特朗普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挑戰了“建制派”的權威,也喚醒了一部分美國民衆。

以對外關係爲例。特朗普說,世界那麼亂,不管;拜登說,世界那麼亂,得管。

兩個人都有冠冕堂皇的口號,都宣稱是爲了美國的利益,爲了美國人民的利益。

其背後,是美國的國策之爭。

美國衆議院的投票結果,等於是打了特朗普一巴掌。



美國衆議院的投票結果,等於是打了特朗普一巴掌,圖爲特朗普資料圖

當然,事情還沒有結束。

如果今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贏了,那將標誌着特朗普領軍的一股政壇新勢力對政壇老勢力“建制派”的又一次衝擊,也意味着美國國家策略的又一次搖擺。

即使特朗普輸了,整個競選過程以及俄烏衝突、巴以衝突的進展,也是對美國現行國家策略及其背後的“建制派”的一次成色檢驗和靈魂拷問。

從這個角度看,此次美國大選,意味深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