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 据日本《产经新闻》3月16日报道,世卫组织已经就抑郁症提出警告,称在2030年前抑郁症将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在日本,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情感障碍人群数量高达170余万,从患病机制看,主要病因可以分为环境和遗传两种性质。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已经搞清了易患抑郁症体质的部分遗传机制。这一新发现——不同于作为遗传学奠基理论的孟德尔定律——据说已经找到了“破解之策”。研究团队希望他们的发现能够减少针对抑郁症的社会偏见。

研究项目牵头人、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教授近藤一博介绍说,抑郁症的遗传力在30%到50%之间,但因为一直搞不清致病机制,所以也被称为“丢失的遗传力”。

据说引发抑郁症的主要是疱疹病毒6型(HHV-6)中的SITH-1蛋白,这种蛋白会导致儿童突然出现皮疹。HHV-6主要在新生儿时期由母亲遗传给子女,而且是终生感染。

近藤等研究人员正在将重点放在为什么有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症而有的人不会,毕竟疱疹病毒6型的感染非常普遍。SITH-1位于HHV-6基因组中,由重复排列的R1、R2、R3三个区域所包围。

研究团队测定了总共63人的SITH-1表达情况,其中包括28名精神科门诊患者和35名在普通公司工作的职员,并确定了在潜伏感染的HHV-6中,种类和重复的次数与SITH-1的表达相关的R1的A序列的重复次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R1A序列数越多,SITH-1的表达就越少,从而得出R1A有抑制表达的作用。研究人员进一步调查了序列数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发现抑郁症患者的R1A序列在17以下的概率达到67.9%。

也就是说,17以下易患抑郁症,大于17的情况不易患抑郁症,从而可以分为“易患抑郁症类型”和“不易患抑郁症类型”。

研究团队由此得出结论,R1A的重复序列在17以下的HHV-6由父母遗传给子女,这就是抑郁症的遗传机制。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的研究发现了“孟德尔定律”,主要包括显性原则、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孟德尔定律”也是父母与子女遗传关系的基础。此次得出的抑郁症的遗传机制与这种染色体从父母遗传给子女的机制不同,按照近藤所说,“父母持续感染的微生物组可能成为遗传机制”。

包括抑郁症在内,我们的社会仍然对于精神疾患人群存在歧视或偏见。而“丢失的遗传力”可能会助长社会偏见。

对于这项研究成果,近藤教授认为,理论上讲在新生儿时期将不容易引发抑郁症的HHV-6作为疫苗接种有可能起到预防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