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劉佳

2023年上市銀行年報季已近尾聲,多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營業收入及分紅預案也隨之浮出水面。

其中,9家登陸A股的股份行中,除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未公佈年報外(已公佈業績快報),其餘7家均已披露年報業績和利潤分配方案。

從盈利來看,有5家銀行保持正增長,2家銀行出現下滑。而浙商銀行以淨利潤增幅10.75%位居首位。

與此同時,在營收方面,除浙商銀行外,其餘幾家同比均有所下滑。浙商銀行也是9家股份行中唯一一家營收和淨利潤呈現雙增長的銀行。

“好的業績背後是各方因素的保障。”浙商銀行高管在2023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該行將堅持回饋股東,未來幾年分紅率有望維持在30%以上。

7家合計實現營收超12707億元

截至目前,除華夏銀行和浦發銀行僅披露業績快報外,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等7家股份制銀行均已曬出2023年年報成績單。

《華夏時報》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去年上述7家股份制銀行實現營業收入共計12707.55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共計4288.52億元。

在營業收入方面,截至2023年末,招商銀行以3391.23億元的營收規模領跑股份行;興業銀行位居第二,爲2108.31億元;中信銀行營業收入位居第三,達到2058.96億元。

不過從營收同比數據來看,僅浙商銀行實現營收同比兩位數增長,其餘6家銀行同比出現持平或者下降趨勢。

其中,平安銀行營收同比降幅超過8%;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營收同比分別下降5.26%、3.83%、2.39%;中信銀行和民生銀行營收同比分別爲0.26%和0.05%。

談及影響營收的原因,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當前整個銀行業已全面進入“低息差、低利潤、低增長”的態勢,淨息差還將延續下降趨勢,這也是影響全行業營業收入的主要因素。

此外,在淨利潤方面,招商銀行以1466.02億元的歸母淨利潤拔得頭籌,但在淨利增速方面,浙商銀行以10.75%淨利潤同比增長率位居第一;招商銀行和中信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均超過了6%。

但是興業銀行和光大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均下跌超過8%,其中興業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速爲-15.97%。

對於淨利潤下滑的原因,興業銀行在年報中表示,一是營業收入有所下降;二是加大數字化建設、業務轉型、品牌及客戶基礎建設等戰略重點領域的費用投入,成本收入比有所上升;三是爲了合理計提減值,做實資產質量。

從資產質量來看,在7家已披露的公司中,招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低爲0.95%;相對偏高的是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率爲1.48%。

在淨息差方面,平安銀行淨息差爲2.38%,在7家股份制銀行中最高,比去年下降0.37個百分點。其他銀行淨息差變動幅度都集中在0.1-0.3個百分點之間。

截至2023年末,招商銀行、浙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去年的淨息差分別爲2.15%、2.01%、1.93%、1.78%、1.74%、1.46%,與上年相比分別下降了0.25個百分點、0.2個百分點、0.17個百分點、0.19個百分點、0.27個百分點、0.14個百分點。

據金融監管總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69%,首次低於1.70%,較2023年前三季度下降0.04個百分點。

“淨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銀行加大向實體經濟減費讓利力度,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多次下降。雖然存款利率也多次下降,但降幅低於貸款利率降幅,因此息差有所下降。”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此外存量首套房貸利率調整對大型商業銀行淨息差影響較大,今年在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銀行淨息差可能還會下降。

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在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也直言:“近期銀行業淨息差已經降到較低水平,未來還將面臨下降壓力的背景下,將通過強化資產負債動態組合管理來穩定息差。”

7家合計分紅超1200億元

“同事們說買銀行股只賺不虧,除了持有期間上漲帶來的收益,每年還有分紅。”一位東部某省的投資者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上個月自己分2次買了點商業銀行的股票,單價跌了就坐等分紅,收益漲到比分紅高就賣。

同樣看好銀行股分紅機制的還有廣東的小菲。她對記者表示,現在是上市某商業銀行的小小股東,“看了前段時間公佈的2023年業績,不得不說銀行股的分紅還是很大方的。”

進入2024年,監管層也多次明確要求上市公司重視股東回報,鼓勵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等方式,有效提升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

隨着年報數據披露,銀行股的高分紅屬性依然頗受市場關注。在股份制銀行方面,7家上市股份行分紅金額合計達1269.07億元。

具體來看,招商銀行以497.34億元的擬分紅派現金額暫居股份行之首。招商銀行董事長繆建民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招商銀行要打造價值銀行,較高的現金紅利派發是招商銀行爲股東創造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提高分紅派息可以提升股東的整體回報。

此外,繆建民還指出,“分紅派息率既然提高,就沒打算再降低。”對於後續是否會持續提升分紅比例,繆建民指出,需要平衡現金分紅與中長期的資本積累之間的關係。“我們希望未來不做股本融資,但同時保持比較強的資本內生增長能力,又保持合理、較高的現金分紅比例,進一步統籌好這三者關係。”

其次分紅派現金額較大的是興業銀行,擬分紅金額爲216.05億元;另外3家超過百億元分紅金額的分別是中信銀行、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擬分紅金額分別爲174.32億元、139.53億元和102.22億元。

民生銀行和浙商銀行擬分紅派息金額分別爲94.57億元和45.04億元,每股派息金額分別爲0.216元和0.164元。

儘管從目前已知數據來看,浙商銀行分紅金額相對較少,但2023年該行現金分紅比例依舊超過了30%。

浙商銀行副行長駱峯在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該行正在研究中期分紅或者多次分紅方案。“在未來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浙商銀行有信心保持每年分紅比例在30%以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平安銀行在2023年大幅提高了分紅率,從往年的10%—15%,上升到2023年的30%。

在平安銀行2023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冀光恆表示,平安銀行一直有意願提升分紅比例。“過去由於盈利主要用於補充資本,所以比例不高。2023年,平安銀行資本充足率有所好轉,所以分紅比例提高到30%。未來會積極優化資本效率和回報率,努力爲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

對於商業銀行如何維持分紅比例的穩定?興業銀行行長陳信健則認爲,穩定的分紅率取決於營收利潤。“從目前來看,外部經營環境的負面因素主要是LPR持續的下調,壓縮了盈利空間。但興業銀行有信心能給投資者穩健回報,希望‘年年有提升,確保分紅率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實現社會價值、股東價值跟銀行自身價值共生共贏。”

得益於高分紅效應,二級市場銀行股股價也跟着“水漲船高”。其中,中信銀行在4月17日和18日連續兩天漲停,帶動銀行板塊整體上漲。

“預計今年上市銀行業績增長呈現低水位下的前低後高節奏。整體而言,預計短期市場風格仍偏好分紅策略。”中信證券也在研報中如是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