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张春楼

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应对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要求,并将其落实到研究生教育全过程。

将新质生产力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

研究生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引导研究生从“新”和“质”两方面理解新质生产力。“新”是内在要求,包括技术、业态、模式、管理和制度创新;“质”是突出生产力的“范式革命”,彰显技术突破的颠覆性、生产要素配置的创新性、产业转型的深度性及升级的彻底性。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包括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实施、科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等)要聚焦新质生产力三要素,尤其需要明确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数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生产工具。一是强调新质生产力是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来源,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二是强调新质生产力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三是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大国竞争的关键因素,是中国打破西方国家在高技术领域构筑“小院高墙”和滥用科技霸权的强大力量。

将新质生产力特性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的全链条

在研究生培育过程中,要将新质生产力与研究生教育视域实现全链条融合,主要从五个层面渐次体现新质生产力特性。一是从逻辑上看,新质生产力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生产力新形态,它的孕育、形成与发展遵循历史、理论和实践三大深刻的逻辑;二是从系统论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系统赓续第三、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精神,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都融入“新型”内涵,不断彰显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三是从结构与功能来看,新型生产力系统是传统再造,在产业层面表现为新型要素优化集成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彰显新质生产力的功能提升和效率改善;四是从发展趋势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有利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五是从新质生产力特性看,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融合、人本内蕴四个特性折射其发展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特点在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型劳动者必须将新质生产力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此,在研究生教育的全链条要着力贯穿创新、环保、兼容和人本精神,并促进新质生产力系统拥有的各大特性在研究生教育共同体中相互贯通与耦合。

将新质生产力特质释放到研究生实践的全领域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新形态,三大要素经常“同框”存在,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其发挥作用的“线路图”就是拥有相应科学知识、先进技能和较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制造和使用新型劳动工具作用于新型劳动对象,从而释放成己成物创造力的“轨迹”。基于新质生产力要素,结合其结构承载、功能取向和时代特质,建构纳入新质生产力系统的研究生教育动态框架,布展研究生教育共同体的“一体四面”:其一,把研究生培养为最活跃、最能动的新质生产力主体——新型劳动者,使其在劳动工具高频迭代、劳动对象持续拓展、基础设施虚实相生的时代能够持续拥有旺盛的创造力;其二,引导研究生了解和把握新型劳动对象,学会有效收集、处理和利用以数据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劳动对象;其三,教育研究生参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自动化制造设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型劳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其四,教育研究生重视新质生产力要素作用力度、辐射范围、力量传递节奏和代谢周期等都需要新型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概括而言,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新型劳动者将操作新型劳动工具,创造新型劳动对象,使用并维护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新质生产力各要素间高频互动,服务并引领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作者为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创学与交叉科学研究所所长;本文系2022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造素养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KT22_B052〉、2021年度淮阴工学院高教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创新素养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2021GJ11〉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