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源/經濟日報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落地見效。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以來,爲了解決房地產融資難問題,有關部門推出了“白名單”融資項目支持政策,從2024年一季度數據看,房地產國內企業貸款降幅收窄1.2個百分點,這與協調機制“白名單”融資政策的落地有直接關係。

效應漸顯,更要乘勢而上,及時總結經驗,疏通政策實施過程中的堵點、難點,進一步強化決策的科學性,用好房地產“白名單”融資項目支持政策。今年1月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出臺《關於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級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搭建“政銀企”溝通平臺,幫助房企、金融機構實現精準有效對接。

要推動“政銀企”同向發力,讓融資支持更順暢。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初衷是緩解銀行、房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增強雙方互信。在市場交易中,信任是稀缺資源,不互信是常態,尤其當一方的風險已經暴露之時,增信就越發重要。“政銀企”同向發力是增信的有效途徑。一方面,相較於銀行,政府部門掌握更多的涉企信用數據,三方形成合力,有助於緩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另一方面,多家授信銀行平等協商、集體決策、一致行動,有助於降低抽貸、“踩踏”等風險,防止恐慌情緒蔓延,避免誤傷正常經營的房企。

要區分項目風險與集團風險,讓融資支持更精準。由於協調機制提出的是項目名單而非企業名單,房企集團風險與單一項目風險被區分開來。這既提高了融資支持的精準性,避免銀行因房企集團風險而對具體項目“一刀切”,又穩定了購房者預期,避免在建項目停工、逾期交付。接下來,要處理好“快與穩”的關係。對正常開發建設的項目,要“快”支持;對開發建設暫遇困難的項目,要“穩”支持,更加精準、一視同仁地滿足房地產項目的合理融資需求。

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讓融資支持可持續。儘管“白名單”由協調機制推送至本行政區域內的金融機構,但不可搞成“攤派”,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由具體的金融機構決定是否放貸,因爲最終的風險也由該金融機構承擔。在決策過程中,金融機構要科學、公允地評估協調機制推送的支持對象,對於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的項目,應積極滿足其合理融資需求;對於開發建設暫遇困難、但資金能夠平衡的項目,不盲目抽貸、壓貸、斷貸。

要有效防範新增信用風險,讓融資支持更安全。目前有一種觀點在市場上較爲流行:房企之所以經營不穩,是因爲銀行不肯放貸。此觀點有失公允,且具有危險性。要知道,銀行放貸的錢不是銀行自己的錢,而是儲戶的錢。維護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就是維護存款安全,維護社會穩定。若某項目不符合風險防控規定,放貸後大概率無法收回本金,那麼必須嚴把入口關,嚴格信貸管理,防範新增信用風險,否則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系統性風險。

要理性看待本輪房地產行業調整,堅定信心,積極作爲,尋求解決方案。房地產行業在經過20餘年的高速擴張後,進入階段性調整期屬於正常現象,也有利於構建後續的新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我國城鎮化進程尚在深入推進,房地產市場的改善性需求、剛需依然較大,我國房地產市場具有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