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北上資金單日淨買入金額創歷史新高。

4月26日,北上資金當日淨買入A股224.49億元,創陸港通2014年開通以來單日淨買入新高。其中滬股通淨買入113.23億元,深股通淨買入111.26億元。至此,本月以來北上資金淨買入A股金額達到37.45億元,扭轉了4月份淨流出態勢,連續3個月淨買入A股。

與此同時,北上資金成交額1609.35億元,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累計成交額達到126.09萬億元,首次突破126萬億元整數關。

北上資金一直被認爲是“聰明資金”、外資風向標。在外資大舉買入推動下,A股市場情緒亢奮,全天成交金額超過1萬億元,兩市逾3800只個股上漲。

截至26日收盤,滬指上漲1.17%,深證成指上漲2.15%,創業板指大漲3.34%,科創50上漲2.58%。

北上資金單日淨買入金額創歷史新高

近期,A股市場情緒持續回暖。北上資金大幅淨買入A股,又爲A股增添一把火。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滬深兩地資本市場迎來了互聯互通的時代。2018年至2021年,是北上資金淨買入A股的高峯期,每年淨買入A股金額分別爲2942億元、3517億元、2089億元和4322億元。

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影響,外資機構對A股態度以謹慎爲主,2022年以來,北上資金淨買入A股速度明顯減緩。2022年和2023年北上資金分別淨買入A股900億元和437億元,相比此前動輒一年千億元的淨買入金額大幅縮減。此外,2023年8月至今年1月,北上資金更是連續6個月呈現淨賣出態勢。

好在A股市場投資價值逐步凸顯,市場底部區域明顯。無論是資金流向還是市場觀點,對A股市場看好的聲音越來越多。

在今年1月北上資金淨流出A股145.06億元后,2月和3月北上資金分別淨買入A股607.44億、219.85億元。

從今年年初資金流向來看,北上資金對A股態度從保守轉向積極。今年已有7個交易日北上資金淨買入A股百億元以上,均發生在2月份以後。北上資金今年2月份大額淨流入A股607.44億元,月度淨流入創12個月新高。

隨着4月26日超200億資金淨買入A股,徹底扭轉了4月北上資金淨流出的態勢,本月淨買入A股37.45億元,連續3個月淨買入A股。今年已累計有719.68億元北上資金淨流入A股市場,超過去年全年的437.04億元。

A股市場交投活躍,當日成交額再度超過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明顯放量。

從板塊來看,受國聯證券收購民生證券消息刺激,券商板塊全面爆發,方正證券、首創證券、中國銀河、中金公司等多股漲停;保險板塊、互聯網金融概念走強,華金資本、魯信創投、財富趨勢等漲停。黃金概念繼續大漲,西部黃金、湖南黃金漲停;地產股午後走高,南國置業、大名城漲停,保利發展大漲8%。不過,銀行板塊逆勢下跌,滬農商行、江蘇銀行跌幅均超過6%。

市場情緒轉暖,資金迴流

近期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市場,均迎來放量大漲。

華夏基金分析,直接原因是資金層面改善,這是股市上漲的直接支撐,日元快速貶值使得日經指漲幅領跌發達市場,部分資本近期重新迴流,在此背景下港股“迎風”上漲,A股亦受益於迴流資金。

A股、港股在悲觀中連續下行,當前在全球範圍的估值非常便宜。華夏基金認爲,近期港股、A股均迎來大幅淨流入,尤其銀行、有色等經濟關聯品種配置資金流入較多,表明海外機構投資者也逐漸調整預期從悲觀到中性偏樂觀。

此外,港股市場的連續回暖,也爲資金借道陸股通買入A股提供信心。

騰訊、美團、香港交易所等標誌性個股本週均上漲10%以上,投資情緒逐步轉暖。港股在連續下跌多年後,華夏基金分析,配置價值顯而易見。雖然歷史上積累了較多“受傷”資金,投資者觀望情緒較強,但考慮到全球資本流動利多港股,經濟逐漸恢復仍是趨勢。

“國際知名投資銀行高盛和瑞銀近期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樂觀態度,顯著提振了市場情緒。”同泰表示,在當前全球資本市場面臨波動之際,這些銀行的看好立場爲A股市場注入了信心。特別是在美國股市的人工智能(AI)板塊存在泡沫爭議,以及日本股市估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這無疑增強了中國資產的吸引力,尤其是創業板的估值已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吸引了大量機構資金的關注。在連續出逃之後,北向資金捲土重來,

機構:核心成長強勢歸來

此外,隨着北上資金持續淨買入A股。此前調整幅度較大的A股“核心資產”、“白馬股”股價亦迎來反彈。

東吳證券表示,市場風格的切換往往由增量資金主導,北上資金素來“以大爲美”偏好成長白馬,且作爲“先覺資金”入市、先手掌握“風格定價權”,故北上資金流入會導致成長風格相對佔優。具體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2月,陸股通有接近40%的持倉爲茅指數、寧組合成份股,且結構上顯著超配“老成長”風格的食品飲料、電力設備等板塊,2023年全年淨流入的前三大行業分別爲電子、汽車、電力設備,均說明北上資金的“成長屬性”較爲明顯。

具體數據來看,2024年年初以來,各大指數寬幅振盪,其中2023年表現較強勢的小市值指數如中證2000,出現了較大調整。而以上證50、滬深300爲代表的盈利相對穩定的主板指數,在較低的估值和較高的股息率以及經濟相對穩健增長的背景下,表現相對強勢。

臨近4月末,上市公司一季報和年報逐步披露完成。諾德基金基金經理郭紀亭表示,從微觀層面看企業經營情況逐漸明朗,多數行業盈利狀況有望隨着宏觀經濟恢復而持續改善。同時結合宏觀指標和市場整體合理偏低的估值水平,對未來A股市場仍持較爲積極的態度,未來國內權益市場的合理回報仍值得期待。

華夏基金認爲,一季報落地,通信、計算機等板塊超預期,低配成長板塊的資金有明顯的倉位回補訴求;更多國內產業趨勢在成型,並且在全球佔領優勢地位。半導體、人工智能的國產替代;在新國九條發展與質量並重的綱領下,券商的融合做強;支持地產合理融資與限購鬆綁;支持創新藥的准入政策與醫保支付政策等。“紅利指數”短期見頂回落,場內資金轉向低位資產。市場正在形成新共識,及時轉變的投資者將獲得市場回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