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28日訊(編輯 馮軼)沉寂三年之久的港股近期突然火爆,在科技股的帶領下出現一輪飆漲行情。

恒生指數更是在一波五連陽後刷新年內新高,一週累計上漲近9%,創2011年10月以來最大單週漲幅,並已回升到去年11月水平。

展望後市,港股的目前強勢能持續多久,前景又將如何?中金策略團隊在其最新的報告中給出分析:

誰是港股短線大漲的主要“推手”?

首先,中金指出,資金面是推動港股超預期大漲的主要動力。

綜合各方面數據和信息後,中金髮現外資中主動型資金延續流出(EPFR口徑),因此猜測交易型和其他類型資金可能爲主。

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週三),EPFR海外主動型資金流出港股市場3.1億美元,較此前一週流出4.2億美元規模收窄,但已連續第43周流出。

中金表示,港股外資中交易型資金佔比5%,主動價值型資金佔比50%。而配置型資金迴流,可能也更多是爲規避日央行加息和美股波動的對沖式切換,具有一定對沖和交易屬性,因此是否能形成持續的流入尚難判斷。

此外,南向資金方面延續流入且邊際流入新經濟板塊,由於此前分紅類資產流入較多,而對互聯網新經濟的配置已降至2019年新低,資金的輪動與板塊輪動也相呼應。

值得注意的是,據最新披露的一季度公募基金持倉情況顯示,公募持倉和佔南向資金比例都繼續下降,這意味着部分流入港股資金可能以非公募資金爲主。

板塊上,春節後主要流入銀行、能源、原材料、電信等板塊,互聯網等新經濟板塊持倉比例降至2019年以來新低,配置的差異較爲明顯。

另一方面,據中金跟蹤監測,近期宏觀高頻數據好壞參半,工業生產和地產仍然偏弱,消費有所改善。

中金認爲,宏觀基本面和企業盈利的變化並不大,由此可見,市場大漲並非受基本面因素變化驅動。反而是政策預期和事件性因素提供了一定催化。

4月19日,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解讀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財政部提出支持央行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利好流動性等,均使投資者對之後其他關鍵措施的推進產生積極預期。此外,包括港股紅利稅和一線城市地產政策等方面的優化也備受關注。

恒指大漲後前景如何?

由於港股意外大漲超出了多少投資者的預期,因此當下市場最爲關注的便是大漲後的持續性如何?中金稱,可從交易、資金輪動和基本面等維度考慮。

首先,交易層面,資金驅動的快速上漲往往速度快,但透支也較快,需要有持續不斷的長線資金流入加持。

從超買程度和賣空佔比等技術和情緒指標看,港股當前超買程度已創2023年1月以來新高,賣空成交佔比也快速回落到16%的近期低點。

考慮到恒生指數18000附近也是日線、周線和月線的關鍵阻力位,因此情緒上明顯處於透支狀態。

其次,如果資金以交易型資金爲主,外部壓力釋放後,動能也會下降,需要關注後續長線和配置型資金的變化。

短期來看,外部環境壓力的緩解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同時還需關注美聯儲和美股的動向。

基本面上,中金也認爲長線資金的再配置需要基本面改善配合,尤其是財政政策發力以應對當前通脹下行和信用收縮的問題。

更多且直達需求側的財政刺激纔是關鍵,需關注月度財政收支和社融數據的改善程度,以及央行購債和重要會議政策等。

總體上看,當前環境下,中金建議關注短期交易上透支和交易型資金可能帶來的波動。在基本面未見顯著改善下,市場或在高分紅與科技成長間形成明顯的蹺蹺板,近期的表現也無非在兩者之間輪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