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港日報

港南區橋圩鎮中心幼兒園 陳婷婷

摘要:針對當前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剖析其潛在的危害,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幼兒園 小學化 危害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幼兒教育“小學化”對兒童心理與社會性發展的阻礙作用不容忽視。幼兒期是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主要以形象思維爲主,他們通過直觀感知和親身實踐來理解和認識世界。然而,“小學化”教育卻往往過早地引入抽象邏輯思維訓練和大量的知識灌輸,超出了幼兒的認知發展階段,使得他們在尚未具備相應認知基礎的情況下被迫接受難以理解的知識體系,導致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更爲嚴重的是,這種過度的知識輸入方式,極有可能抑制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是幼兒期特有的寶貴品質,其爲兒童提供無盡的探索空間,幫助他們發現新奇、解決問題、構建自我認知。當教育過於強調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這些內在能力的培養時,兒童的思維可能被固化在既定的知識框架內,失去自由想象和創新嘗試的空間,這對他們未來的學習生涯乃至整個人生都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1]。

二、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策略

首先,確立以遊戲爲基本活動的教育模式。遊戲是幼兒最自然的學習方式,通過角色扮演、建構遊戲、探索實驗等活動,幼兒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在遊戲中學會合作、分享、規則意識等社會性技能。教師應成爲遊戲的支持者和引導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尊重幼兒的遊戲意願,提供豐富的遊戲材料和開放的遊戲環境,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自由表達,讓學習在“玩中學”“做中學”中自然而然地發生。其次,構建生活化的課程內容。幼兒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關注其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和興趣點,避免過早引入抽象、深奧的學科知識。例如,通過組織種植、烹飪、環保等實踐活動,讓幼兒瞭解自然、生活常識,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通過講述故事、藝術創作、慶祝節日等活動,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審美感知和文化認同。這樣的課程設計,既滿足幼兒的認知需求,又增強其生活技能,有助於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幼兒教育“小學化”對兒童的身心健康、學習興趣、創新思維等多方面會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幼兒教育並非簡單的小學知識的預習階段,而是關乎個體一生髮展基礎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回歸教育的本質,尊重幼兒的天性,以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方式引導其全面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幸福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陸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成因及對策[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3,43(05):100-10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