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和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國際學會聯合舉辦的“第六屆政府與市場經濟學國際研討會”在線上播出,浙江大學副校長、長江學者、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先海教授出席並演講。

黃先海首先介紹了賦能型政府的行爲特徵。賦能型政府行爲是指對市場主體的動態競爭能力進行中立普惠賦能,實現市場友好、創新增進的政府行爲。具體來講:相對於主流的規制性政府,賦能型政府在確保一般範疇的競爭型市場規則之外,還對市場主體實施並非限於“規制”的影響;相對於傳統發展型政府的選擇型干預,賦能型政府的介入聚焦於對市場主體在新興經濟領域的發展機會、條件和平臺的中立支持。賦能型政府經濟介入行爲體現出三個特徵:一是非價格扭曲性,二是非有偏選擇性,三是非以鄰爲壑,或者非零和博弈,也可以通俗地稱爲多邊、雙邊友好型。

與不同的政府行爲特徵相對應,產業政策也有不同的種類。黃先海指出,第一種是選擇性產業政策,第二種是隱形產業政策,第三種是賦能型產業政策,即中立賦能產業發展機會、稀缺要素引育、非扭曲性政策激勵,增進創新驅動和競爭能力的產業政策。賦能型產業政策既有發展型政府使命與引領的特徵,但更強調面向創新的功能性賦能,促進密集試錯與競爭創新。

如果說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可以被稱爲我國第一和第二大宏觀政策的話,那麼,賦能型產業政策可以被稱爲第三大宏觀政策。

那麼,如何落實賦能型產業政策?黃先海談到,在路徑上和舉措上,有四個方面值得關注:

一是新賽道產業的發現,基於短、長專利生命週期領域的相機介入。他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爲例,指出該領域專利壽命週期較短。在這類領域中前期投入或者短期投入就可能出現成果。但是像生命科學和新材料領域可能需要十幾年投入才能見效。產業政策需要在專利壽命週期長短不同的領域合理配置投入,才能取得更大效果。

二是發揮好政府引導基金來推進產業創新。據調查,中國目前各級政府有2100個產業引導基金,總資金規模已突破6萬億,如果政府把這些政府引導基金用好,可以更好落實賦能型產業政策,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三是培育新型創新組織,特別是鏈主型和平臺型創新綜合體。黃先海表示,產業創新體系中到底是大企業作用大還是中小企業作用大?據研究發現,在顛覆性和革命性創新當中,還是大企業起作用大。但中小企業也非常重要,主要體現在參與大企業牽頭的創新網絡體系當中,發揮着很大的作用。爲此,促進產業創新就需要着力培養鏈主型和平臺型創新綜合體。

最後一點,要圍繞推動科技產業創新探索“賦權-轉讓-收益”的成果轉化新模式。他坦言,目前國內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非常低,大學當中大量科技成果沒有轉化爲現實生產力,背後主要原因是成果轉化機制不適應需要。國內一些機構如浙江大學在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其中的經驗值得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