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浙江日報

伍裏川

五一假期來臨,部分高校出於學生安全考慮發佈通知,嚴禁以班級、學院名義組織外出旅遊,也反對學生自行組織租車外出、團體旅遊。同時,不少學校建議學生“與家人朋友結伴出行”。這一新規出發點是好的,但帶來的社會觀感卻不佳,因此這類規定甫一面世,便遭到羣嘲。

近年來,大學生出遊途中出現險情甚至遭遇不測,確實偶見報道。站在校方的角度看,守護學生安全,是重大責任,也是頗大難題,要求學生在“安全模式”下出遊,以免出事,初衷不難理解。況且,教育法規定,學校有權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學生,學校對大學生出遊方式加以限制,看上去也是有法理依據的,強化安全管理成效,也沒有錯。然而,這一切都不可繞開一個前提,這就是,大學生作爲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自主權和對現實與未來的“安排”,是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被“削減”、被幹預的。學校以硬性規定的方式禁止學生自行組團出遊,而不是循循善誘地勸說,既冰冷生硬,又不近人情,非常不妥。

大學生自行組團出遊,向來有之,且一直熱度很高。大學生藉此開闊眼界、增加歷練、培育友情和愛情,自不待言,這是他們理應享有的一份人生快意。筆者的孩子讀大學時也曾與同學結伴去外地玩耍過,收穫滿滿。禁令反其道而行,對大學生的自主選擇和優良傳統說“不”,這種因噎廢食、畫地爲牢的舉措,令人驚愕。

應該看到,此類禁令拒絕學生之間的組團方式,卻對與親友同行方式大爲推崇,實質是將大學生的安全管理之責推給家庭,以“親友佑護”法來分擔隱性風險,這就有卸責之嫌。

鑑於一些高校開通家校羣、規定學生請假必須經過家長同意、把成績單寄給家長等,就該知道,圍繞大學生出游出臺禁令,絕非偶然。種種現象都指向一個事實:某些高校越來越習慣於將大學生當小孩子對待、越來越習慣於引入中小學化的管理手段。

一些高校這麼做,顯然是爲了吸取過往教訓,規避責任,釐清邊界,避免出了事與學生家長髮生無謂爭議和衝突。在一些事務上動輒“一刀切”,則是爲了更便於扁平化管理。近來,多所高校以安全爲名,對學生使用的牀簾大動干戈,急欲一撤了之,也是中小學化的管理方式在現實場景中的折射。在相關問題上,一些高校寧可“得罪”學生、損害他們的隱私權和尊嚴,也要極力壓縮大學生的自主範圍,暴露出這些高校在教育管理上的簡單化、粗暴化思維。這是一些高校對大學生越來越缺乏包容、信任的根源。

大學之“大”是什麼,可能有千百個答案,但開放、包容是極爲重要、始終不能淡忘的內涵。對學生加以百般限制,這是不夠包容;對社會抱有疑懼,在“打開大門”等問題上推一推動一動,這是不夠開放。這樣的高校是有些讓人失望的。學生不是高校的“依附者”,也不是高校的私有財產,而是大學精神的傳承者、書寫者。因此,在諸多教育管理事務上,高校不該失去應有的自信,也不該失去應有的情懷。願這類違背大學精神的事,少些再少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