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說肯定句,少說否定句

你可能也碰到過這樣的人:他們習慣在朋友圈當“差評師”,評論這個人衣服搭配不對,又評論那個人拍照角度不對,什麼話題都是先從“這個不對”開始說起。

對於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我們當然應該直言不諱。然而,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總是否定他人,可能就會傷害別人的自尊心,還會讓人失去和你交流的慾望。

其實,同樣是提意見,完全可以換個方式。假設一起逛街時,你想告訴朋友黑色不適合她,可以說“你穿紅色那件衣服更漂亮”。這樣,既表達了看法,對方聽起來也好接受得多。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親疏遠近不同,但有一個共同的說話準則:要懂得顧及對方的感受。發表看法時,多使用肯定句,少使用否定句,彼此才能相處不累、久處不厭。

多說“我理解”,少說“你應該”

有一位朋友,被大家叫做“正確”先生。他有一副熱心腸,看到有人不開心,都會主動上前詢問,緊接着便開始分析原因、指出對錯利弊,試圖說服對方“你應該如何如何去做”。雖然他的出發點是好的,結果還是容易弄巧成拙,引起不少誤會。

在人感到難過鬱悶時,往往更想要一份寧靜的傾聽、一份溫暖的理解。當我們安慰他人時,可以先從“我理解”開始說起,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傾聽對方的感受。先給予對方溫暖的擁抱,等到他們平心靜氣之後,再一起分析問題。

很多時候,一句“我理解”就能成爲一束光,爲身邊的人帶來勇氣和希望。

多說“可以幫我一個忙嗎”,少說“給我做件事”

好的感情,都是努力經營出來的。哪怕關係再親近,言談之間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當你說“能幫我一個忙嗎”的時候,大部分人都願意伸出援手;而如果你經常說“給我做下這個”“拿那個東西給我”,久而久之,再好的朋友也會生出嫌隙。

多用徵詢的語氣和人交流,能夠給予對方充分的選擇權,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被認可,自然就會更願意配合你、支持你。很多友情都是從相互麻煩、相互幫忙開始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懂得用正確的方式提出請求。

說話的藝術,說到底就是生活的藝術。掌握好說話的方式,用令人感到舒服自在的方式與人交流,人生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