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福建卫生报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持续适度的体育锻炼能显著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大脑神经可塑性改变”。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仅能够改善抑郁症状,还能提高言语流畅度和记忆力。

这些运动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对大脑化学物质的影响,特别是能够增加多巴胺、血清素、β-内啡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这些化学物质在调节情绪和维持心理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有氧或阻力运动,如球类运动、慢跑、骑自行车、跳舞、游泳和太极拳等,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每周1小时的锻炼可以将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12%,而每周运动消耗约2000大卡的能量,也能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厦门市仙岳医院精神科第六病区主任石磊告诉记者,目前临床上更倾向于采用心理、运动和药物的联合治疗来解决精神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情绪问题。

不久前,石主任接诊了一名16岁的女孩,她深受焦虑和情绪不稳定的困扰,对学校生活产生厌恶,与家人的关系也变得紧张,甚至采取自伤行为来释放压抑的情绪。在石主任的引导下,寻找替代自伤的其他情绪宣泄方法:尝试每天20分钟的慢跑运动作为健康的情绪出口。两个多月后,结合药物治疗和其他心理干预措施,她的情绪明显好转,重新回到学校。

此外,厦门市仙岳医院还开展了八段锦心身锻炼对抑郁情绪改善的研究。研究发现,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抑郁情绪。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运动在改善心理健康中的核心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