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姜泓冰

晚期的消化系統腫瘤尤其是膽管和胰腺腫瘤,通常會伴有腹膜種植轉移,進而引發嚴重的惡性腹水。這種情況下,各種抗腫瘤治療的效果均十分有限。致力於尋找有效治療手段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腫瘤內科王鵬團隊,注意到了一種通過基因改造後的新型藥物——溶瘤病毒。其能夠在腫瘤組織內選擇性複製,從而感染並殺傷腫瘤細胞或導致腫瘤細胞裂解,而對正常組織無害。團隊隨即展開相關研究。

4月23日,王鵬團隊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孟志強教授團隊,在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會刊《分子治療》發表題爲“溶瘤腺病毒治療惡性腹水:一項II期臨牀試驗及縱向單細胞研究”的論文,系統評估了溶瘤病毒治療膽管/胰腺/卵巢腫瘤併發惡性腹水的療效和安全性。

該研究共納入了包括膽管癌、胰腺癌、卵巢癌等多個原發腫瘤類型來源的惡性腹水患者25例,以“重複引流間隔時間”爲主要研究指標。在之前的研究中,對照組該指標的中位數是13天。經過溶瘤腺病毒治療後,該指標中位數延長至45天,從而證實了溶瘤腺病毒能有效抑制腹膜種植轉移與惡性腹水產生。此外,溶瘤病毒局部注射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

研究團隊對11位患者在接受溶瘤病毒治療前後的惡性腹水樣本進行了多組學研究,證明溶瘤病毒除能顯著殺傷腫瘤細胞外,還能促進髓系細胞向促炎表型分化,創造免疫檢查點高表達的微環境,從而提供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治療的機會。腹水腫瘤類器官-T細胞共培養也證實了溶瘤病毒可提高CD8+ T細胞的腫瘤特異性殺傷功能,對溶瘤病毒治療有響應的患者未來更有可能從後續免疫治療、尤其是抗PD(L)1治療中獲益。

據介紹,中山醫院王鵬團隊近年圍繞“溶瘤病毒局部注射重塑腫瘤免疫微環境及免疫增敏作用”開展了一系列研究者發起臨牀研究,目前在研項目還包括溶瘤病毒聯合免疫用於消化腫瘤併發惡性腹水、胰腺癌、肝癌、膽管癌以及其他肝臟轉移性腫瘤。從已獲得的臨牀數據看,溶瘤病毒具有很好的局部控制作用,其遠端調控效應更是展現了出色的免疫增敏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