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俗話說,“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隨着新職業、新工種大量湧現,職業早已不止“七十二行”。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上游新聞品牌欄日《七十三行》“上新”,今天講述研學旅行指導師舒小紅的故事。

溫杯、投茶、溫潤泡、醒茶、沖泡、分茶……研學旅行指導師舒小紅的日常,就是製茶、培訓茶藝、傳播茶文化。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就是一名“伺茶人”,要泡好“每杯茶”,讓更多人瞭解重慶這一片土地的茶文化。

帶學生們去各地開展茶藝研學

“和爺爺一起在黃桷樹下泡茶館喫零食是兒時的茶記憶。我覺得重慶人的休閒基因裏面都包含了茶的成分,休閒放鬆少不了茶。”重慶人舒小紅對茶葉情有獨鍾,也正因如此,她早期創業選擇成爲了一名茶藝師,起初自己的父親也不太理解,爲何女兒辛苦讀了大學,卻選擇給別人泡茶來從事服務行業,但後來慢慢改變了想法。

爲了學習到更多關於茶葉的專業知識,舒小紅還去到北京從事《中國茶業年鑑》編輯工作。

喝茶、學茶、教茶……2012年,舒小紅回到重慶,開始從事茶藝培訓工作。

從2012年開始,舒小紅也帶着自己的學生們在重慶、貴州、雲南各地開展研學活動,讓學生從課桌、課堂,到實訓室,到戶外,在更廣闊的空間去感知、去體驗、去學習。

“最開始只有一家小店和1個培訓教室。經過12年的深耕,現在已有2家培訓學校,4家實體門店,培訓學員有4萬名以上,學員遍佈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十多個國家。”舒小紅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有的學員通過技能培訓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有的學員因此找到工作,或創業開茶葉店。

“茶藝師”“茶老師”、教泡茶的……舒小紅說,這是以前聽到大家對自己職業的說法。

2022年,舒小紅的工作有了新名稱,人社部向社會公示相關新職業信息,其中研學旅行指導師等18個新職業信息作爲第一批向社會進行公示。根據公示內容,根據所從事領域不同,像舒小紅以茶葉爲載體,開展策劃、制訂、實施研學旅行方案,組織、指導開展研學體驗活動的人員,就統稱爲研學旅行指導師。

爲重慶茶產業發展輸送新鮮血液

“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茶文化感興趣,通過合作,我們在重慶文化藝術學院、重慶工業職業學院等高職院校的旅遊、酒店管理專業開設茶藝課程,讓高職學生在實訓室接觸到產業知識,讓用人單位找到實用的新型從業人員。”舒小紅說,除了茶,其實咖啡、花這些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可以作爲載體,組織小學生、初高中生、成人開展主題研學、遊學。

如今,舒小紅還被人社部門授予茶藝國家級技能大師,她的工作室承擔了茶行業高級技能人才的培訓工作,開展了重慶市茶藝師、評茶員的技師、高級技師培訓,以及調飲師師資培訓,爲重慶市茶產業發展輸送最新鮮的血液。

十多年前,重慶的茶文化氛圍沒有今天這麼濃厚,舒小紅在重慶從事茶藝培訓,接受度也比較低。舒小紅告訴記者,她們做茶文化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做茶文化宣講活動,讓更多人知道重慶是世界茶文化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有“茶”文字記載的地方。

“4000多個日子,數萬次執壺、數萬次注水、數萬次出湯、數萬次奉茶,讓我和茶還有學茶的人都有了更近的距離。”舒小紅說,自己喜歡聞香識茶,也喜歡觀察學生泡茶的手勢、湯色等等,來判斷學生泡茶技藝是否有所提高。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來審評一款茶的加工工藝和優點缺點。

教學生泡好一杯茶,瞭解茶背後的“故事”

“今天重慶的茶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厚,茶產業也成爲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之一,重慶學茶人羣也越來越多,她們不止想了解一杯茶作爲飲品呈現,更想走進產區,走進茶廠,去了解這片樹葉的成長環境,加工方式。”舒小紅告訴記者,結合這些需求,自己也開展茶主題研學,讓學生了解茶樹的植物相,瞭解這杯茶融入當地風土人情的狀態。

今年,舒小紅還計劃帶領學生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斯里蘭卡瞭解國外的茶,也把重慶的高山好茶出海到海外市場。

“從事一個行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就是熱愛,當我們把一個滿腔的熱情投入到一個事物,那我們會獲得一些小小的收穫。”舒小紅說,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同,但都需要深耕一個行業,就像泡好一杯茶,不止反覆練習的熟練,背後還有對茶樹栽培種植、茶葉加工知識,茶葉產地的風土人情、地理環境、氣候深入的瞭解學習。所以是手藝在守,工夫在心。

“作爲一名茶藝培訓老師,要樂於分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舒小紅的茶藝培訓課程建設體系,更喜歡給學生建立一個知識框架結構,讓學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讓學生有所收穫,也要讓課程形象生動、深入淺出,用學生能聽懂的表達方式去教學茶藝。

“一杯茶,包羅萬象,以茶育人,共享芬芳。”舒小紅說,自己的學生們,有中小學生、大學生,還有社會人士,他們都是熱愛生活,對生活有所追求的人,從學生身上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優秀。

上游新聞記者 張皓

編輯:鄧晞責編:蔣豔,周尚鬥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