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合成生物概念大火,川寧生物也迎來一波股價大漲。值得一提的是,這家2022年底剛剛上市的公司背靠科倫藥業,其實控人爲“輸液大王”劉革新。而前不久,科倫藥業的另一子公司科倫博泰剛剛在港交所敲鐘,如今劉革新坐擁三家上市公司,合計市值超千億。

乘上合成生物的東風,川寧生物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

4月30日,合成生物概念大漲,相關概念股全部翻紅,川寧生物、富士萊、溢多利收穫20CM漲停,魯抗醫藥聖達生物蔚藍生物、播恩集團收穫10CM漲停。

據悉,合成生物學是通過工程化的思路,對生物體功能代碼,如酶、合成途徑及底盤細胞的代謝調控網絡等進行重編以設計出帶有新型功能的生命體,並完成特定用途的一門嶄新科學。而前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都提到了這一新興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喫到了這波上漲紅利的川寧生物是科倫藥業的控股子公司,也是“輸液大王”劉革新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此前在2023年7月科倫博泰登陸港交所,劉革新已經坐擁三家上市公司,並分屬三大業務板塊。

合成生物帶飛川寧生物

430 日,川寧生物開盤快速拉昇收穫20CM,前一日公司漲超12%,截至收盤,川寧生物報13.18/股,目前市值293.0億元。

消息面上,在4月25日-29日舉行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譚天偉院士表示:生物製造是新質生產力非常重要的新賽道和新業態,目前由發改委牽頭,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國家部委正在聯合研製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製造行動計劃,並且有望在近期出臺。

更早些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曾提到,合成生物技術具有“顛覆性”,各地針對合成生物學的支持政策也明顯增多。可以說合成生物已經成爲了生物製藥領域的新風口。

川寧生物又是如何搭上了合成生物的順風車?

據瞭解,合成生物學是一項基於工程化理念的跨學科領域,結合多學科知識,爲改造和創造人造生命體系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據川寧生物介紹,公司隸屬於醫藥製造業,目前主要從事生物發酵技術和合成生物學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

公司合成生物學項目佔地591畝,分2期建設,預計總投資爲10億元,一期項目建設有化妝品原料、保健品原料柔性生產線2條,主要產品包括紅沒藥醇、5-羥基色氨酸、依克多因、紅景天苷、麥角硫因等,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了合成生物學從選品—研發—大生產。

“面子”有了,川寧生物的“裏子”表現也不錯。2022年12月公司上市後,“賺錢”能力也實現了質的飛躍。

4月22日披露的年報顯示,2023年川寧生物實現營業總收入48.23億元,同比增長26.24%;歸母淨利潤爲9.41億元,同比增長128.56%。

同一日披露的202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期內實現營收15.23億元,同比增長19.96%;歸母淨利潤爲3.53億元,同比增長100.98%。

值得一提的是,川寧生物是科倫藥業的控股子公司,後者背靠“輸液大王”劉革新。目前科倫藥業持有公司15.7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70.63%,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劉革新持有公司19.27%的股份,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手握三家上市公司的劉革新

在大佬雲集的醫藥圈,已經73歲的劉革新依然佔據着一席之地。

隨着2023年7月11日科倫藥業的另一子公司科倫博泰正式登陸港交所,劉革新收穫了人生中的第三個IPO。

值得一提的是,彼時的科倫博泰還以12.59億港元的募集資金總額創下了港股當年最大規模IPO紀錄。

作爲四川與劉永好相提並論的知名企業家,劉革新的創業故事也頗具傳奇。

1975年,大學畢業的劉革新被分配到一家國營藥廠工作,捧上了“鐵飯碗”。隨後在巴蜀地區掀起的改革之風推動下,劉革新辭去公職,加入了中美合資四川奇力製藥有限公司。

劉革新的創業之路始於1995年年底,彼時的他已經44歲,正值醫藥產業投資開始面向民間資本開放。很快,劉革新借來一百萬元,與創業夥伴們來到成都,在對一家膠囊廠進行技術改造之後,創辦了科倫藥業的前身——四川科倫大藥廠,將輸液產品設爲主營業務,並由劉革新擔任公司董事長。

2003年,科倫大藥廠整體變更設立爲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發展也逐漸步入正軌。2003年至2009年劉革新曾先後花費1.5億元併購13家公司,旗下資產不斷壯大。2010年,科倫藥業終於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目前,劉革新的兒子劉思川子承父業,在科倫藥業擔任總經理,成了名副其實的“藥二代”。

從當前科倫藥業股東構成來看,劉革新直接持有科倫藥業共計23.67%的股份。

但上市並非終點,劉革新很快就開啓了科倫藥業的轉型之路。他選擇了“三分天下”,先後設立川寧生物和科倫博泰。目前,科倫三大業務板塊分工明確,母公司科倫藥業負責大輸液及仿製藥,抗生素中間體及原料藥業務分拆給川寧生物,科倫博泰則主攻創新藥。

如今3家上市公司合計市值超千億,2023年胡潤百富榜上,劉革新以115億元的財富榜上有名。

分拆子公司上市還債

光鮮背後,科倫藥業也有過一段“負重前行”的日子。

科倫藥業曾表示,分拆兩個子公司上市除了在業務上細分整合外,通過發行可轉債、川寧上市融資、博泰融資,可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等措施可降低負債,並爭取未來兩三年內將負債率降至40%以下。

而過去科倫藥業也確實因爲對兩家子公司的出錢又出力而負債率高企。

2011年3月,剛上市不久的科倫藥業就發佈公告,擬建設“伊犁川寧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抗生素中間體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39.92億元,其中擬使用超募資金16.44億元。科倫藥業董祕在2020年年底透露,其融資40億元至50億元基本上都用於川寧生物。至今,科倫藥業對川寧生物投入已近百億。

除了提供資金外,科倫藥業還常年爲川寧生物提供擔保,2019年至2021年科倫藥業爲川寧生物提供的擔保金額分別爲4億元、33.9億元和9.1億元。2021年更是10次發佈爲川寧生物提供擔保的公告。

對於科倫博泰科倫藥業同樣投入頗多,同時,公司還未實現盈利,2021-2023年其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8.23億元、5.48億元以及5.22億元。

在這樣的情況下,2022年底,科倫藥業的負債總額達173.35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50.50%。

不過,隨着兩家子公司成功上市融資,科倫藥業可以說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川寧生物上市時就有4億元被用來還債,截至2024年一季度,科倫藥業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降至31.33%。

同時,科倫藥業的營收、淨利潤也重回雙位數增長。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62.19億元,同比增長10.32%;歸母淨利潤爲10.26億元,同比增長26%。

責任編輯 | 陳斌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