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AI、新能源、創新藥等科技熱點持續輪動,科技創新已日漸成爲國際戰略博弈的主戰場。作爲上市公司,更應積極發揮科技創新活動主體作用。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2023年,A股整體研發力度再上新臺階。數據寶製作發佈《A股研發支出排行榜》和《A股研發強度排行榜》,供讀者參考。

A股研發支出及佔營收比例均創新高

從數據上看,近5年,A股整體研發支出及佔營收比例逐年上漲。2020年上市公司研發支出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2023年度,A股整體研發支出達到1.82萬億元,佔整體營業收入的2.51%,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分行業看,建築裝飾行業研發支出居首,高達2445.51億元;電子、汽車、電力設備行業研發支出排名靠前,均超過1500億元;醫藥生物、計算機、通信、機械設備行業隨後,研發支出均在1000億元以上。

按照研發強度排名,計算機行業居首,2023年該行業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達到10.57%,也就是業內約一成的營收用於研發。房地產、非銀金融等資金密集行業不僅研發支出少,同時佔營收比也低,全年研發支出均不足50億元且佔營收比低於0.2%。

27家公司全年研發投入逾百億

具體到上市公司層面,哪些公司研發投入較多呢?數據寶製作發佈《A股研發支出排行榜》。以絕對金額看,2023年研發支出超1億元的公司有2084家,超10億元的有279家,超100億元的有27家。

中國建築摘得桂冠,研發支出高達460.7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2022年的研發支出同樣爲A股市場最高。

比亞迪排名第二,研發支出399.1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7.39%,創下歷史新高。這一數字遠高於公司2023年的淨利潤300.41億元。2024年,在汽車領域,公司將強化核心技術的研發及自主可控,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二次充電電池方面,公司也將持續提升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積極推進新技術應用及產品升級。

緊隨其後的是一幫“中字頭”大佬,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中鐵全年研發支出均在300億元以上;中國交建、中興通訊、中國鐵建、中國電建、中國石化等公司研發支出超過230億元。其中,作爲民企的中興通訊衝入榜單前列,2023年公司研發支出267.83億元,佔全年營收比例達到21.56%,兩項數據再次刷新歷史最高水平。

2023年,多家上市車企在研發投入上砸下重本,尤其是新能源領域。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城汽車等頭部企業研發支出均逾百億元,長安汽車、濰柴動力、廣汽集團、華域汽車等研發支出也在70億元以上。上汽集團表示,當前是全球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的戰略機遇期,需要通過持續研發投入、提升創新效能,推動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範圍實現市場化發展。

29家公司拿出一半營收搞研發

數據寶同時製作發佈《A股研發強度排行榜》,以全年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對公司的研發強度進行排名。在剔除2023年營收不足億元以及尚未實現盈利(股票帶有-U後綴)的上市公司後,849家公司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超過10%,29家超過50%,6家超過100%,意味着這部分公司的研發投入已超出其營收能力。

論及研發“燒錢”,創新藥企業一直是“敢爲人先”。在研發強度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有5家屬於醫藥生物行業,其中康希諾、舒泰神、榮昌生物、百奧泰拿下榜單前四,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均高於100%。另有3家公司爲國防軍工行業,還有2家公司屬於電子通信行業。

康希諾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居首,高達185.3%。公司是國內創新疫苗企業,在研管線進展順利。肺炎管線13價肺炎疫苗上市申請已獲CDE受理、PBPV疫苗Ib期臨牀試驗現場工作完成;破傷風疫苗進入到臨牀三期;MCV4疫苗4週歲以上擴充年齡組入組完成等等。

東海證券表示,近期創新藥配套支持政策陸續出臺,此前對醫藥板塊走勢影響較大的內外部不利因素正逐步得到消化,醫藥板塊有望迎來拐點行情。東吳證券也認爲,醫藥政策回暖跡象明顯。創新藥作爲新質生產力代表,也是全球具備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得到國家重點扶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