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4日電(記者 劉星晨)正值“五一”假期,相比人山人海的各大景區,不少人選擇宅在家裏,約上三五好友前來共享愜意時光。此刻,總能聽到這樣一個高頻詞——摜蛋。

“飯桌上大家討論摜蛋,我以爲是當地特色菜。”戲謔的話將世界一分爲二,一半會打摜蛋,一半不懂摜蛋。

此摜蛋非彼灌蛋。

關於這項起源於江蘇淮安的紙牌遊戲,民間流傳着一句順口溜:飯前不摜蛋,等於沒喫飯。飯後不摜蛋,等於白喫飯。

方言中,“摜”意爲“扔”,“蛋”源於“炸彈”中的“彈”。扔炸彈,三個字釐清了摜蛋在牌桌上的底層邏輯。

什麼叫摜蛋?簡而言之,它算是鬥地主、爭上游等傳統紙牌娛樂項目的綜合版。一張桌、兩副牌、四個人,兩兩組隊,以輸贏升級的方式進行遊戲。

圖爲摜蛋比賽進行中(資料圖)記者 張浪 攝

“趕緊把借我那幾件實事整理一下,發咱們摜蛋羣裏。”2023年春晚小品中的這句臺詞,讓很多人第一次聽聞摜蛋。

一年時間,它已在2023中國年度新銳榜中獲封“年度遊戲”。

在江蘇地區,摜蛋的流行程度屬於現象級。汪汪(化名)的講述中,那句順口溜並非空談,“(江蘇)比較好的飯店包廂裏都會提供四人桌,方便客人飯前摜蛋。”

同爲江蘇人,在小華(化名)的理解中,融合了牌類遊戲百家之長的摜蛋,早該名聲大噪。

用摜蛋打發時間、增進感情是小華和朋友在學生時代的共識。工作後,她卻意外發現這個遊戲其實被認爲是小衆的存在,“只有逢年過節回江蘇老家時會和家人玩一玩。”

直到今年,小華突然發現,摜蛋開始流行了,大家樂此不疲。“我父親的朋友自發組織了摜蛋比賽,其中有普通愛好者,也有專門記牌、算牌的行家。坐高鐵時我發現隔壁座位的大叔也在玩。”

航拍千人摜蛋比賽現場。(資料圖) 薛曉紅 攝

中年人羣體裏,這種熱衷屢見不鮮。

“60後”梁國棟(化名)是一位資深鬥地主玩家,牌齡已有10餘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摜蛋。“現在打摜蛋已經成爲了我家茶餘飯後的固定娛樂活動。”

有一種說法:摜蛋是從金融圈火起來的。林凱(化名)用“實用”來形容這項紙牌遊戲。作爲基金分析師,過去幾年,他不斷提升着自己的摜蛋技術。

在很多生意場合,打摜蛋已經成爲約定俗成的一種儀式。

“我的客戶多是高端人羣,很多在江浙滬地區,他們把摜蛋視爲有完美社交距離的溝通方式。”

如何組合牌內炸彈、化解對手炸彈是摜蛋中的制勝關鍵。牌桌上的博弈,讓林凱有更多機會觀察客戶的選擇,“打牌能看出人的性格,比直接瞭解他更容易。”

“生活中會向朋友推薦摜蛋嗎?”對此,林凱表示:何樂而不爲。

圖片來源:團購軟件截圖

於是,在口口相傳中,這項始於上世紀60年代的牌局正在年輕人中“破冰”,演變爲社交場“重頭菜”。

過去一段時間,北京多個茶舍推出了“摜蛋套餐”,價格在200-500元不等,部分門店平均年售出量可以達到300個以上。也有茶舍提供摜蛋零基礎教學。

“我們都是剛學會摜蛋的新手,正好湊在一起來玩。”章慶(化名)這樣說道。配着幾杯清茶,足以讓四位許久未見的好友度過週末。

如此場景,正以極快的速度成爲年輕人社交選擇中的新寵。

“摜蛋”撲克牌生產現場。錢晨菲攝

“摜蛋的客流量明顯增加,每天都會有人來諮詢,我們也會幫顧客組局,大概20-40歲的消費者居多。”一家開設在北京高校旁的茶舍工作人員介紹道。此外,北京部分茶舍已定期開展摜蛋比賽,單次參與人數能夠達到50-60人。

“摜蛋被更多人喜愛,肯定是因爲好玩,趣味性更強。它有自己的升級規則,乍一看複雜,但很適合朋友一邊閒聊一邊玩。”

“百搭牌提供了變幻莫測的組合,上貢和抗貢的機制又可能帶來絕處的生機。”

“你教我,我再教別人。摜蛋需要一起打配合,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

“入坑”摜蛋後,這些成爲了很多年輕人的共識。

去年,摜蛋被列爲第五屆全國智力運動會表演項目。今年一月,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制定了《摜牌(摜蛋)賽事辦賽指南(試行)》,保證摜牌(摜蛋)賽事組織工作更加科學高效、規範有序……

“請用一句話來形容摜蛋的爆火。”

當記者把這個問題拋出去時,小華思索後講出了她看到的一幕:“今年春節,在奶茶店裏,我看到有人帶着撲克牌來現場教朋友打摜蛋。”(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