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解放日報

“流量焦慮”是車企進階的必修課

宰飛

■適度的“流量焦慮”不僅不會阻礙創新,相反,可以促使車企洞悉市場偏好、挖掘自身優勢,從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創新

本報記者 宰飛

流量,一個常用於互聯網的概念,最近在汽車圈火了起來。5月4日結束的北京汽車展上,雷軍、周鴻禕成了最熱的流量明星,所到之處人潮洶湧,以至於輿論更聚焦於他們的一言一行而不是他們身邊的汽車。再往前一些,小米和智己的網上“口水仗”更是吸引了圈內圈外的視線,數日內屢登熱搜。差不多時間,長城、奇瑞、吉利等一衆車企的大佬紛紛下場直播帶貨。

流量,有的是名人自帶流量,有的是蹭同行流量,有的是看到了流量換來的真金白銀也嘗試着去賺取流量……不少車企覺得,這個行業被流量裹挾了。還有很多汽車人坦言,現下滿是“流量焦慮”。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爲當下中國汽車行業的“流量焦慮”而焦慮。適度的“流量焦慮”不僅不會阻礙創新,相反,可以促使車企洞悉市場偏好、挖掘自身優勢,從而更加有的放矢地創新。

汽車界的“流量焦慮”,一大半是由小米創始人雷軍引發的。雷軍是業內外公認的流量營銷高手,被認爲用手機圈的互聯網思維“降維”打擊汽車圈。他能把由特斯拉最先採用、後來被業界普遍效仿的一體化壓鑄機掰碎了講,爲一臺笨重的生產設備賦予奪目的科技光環。他爲新車主拉開車門,這個動作後來被競爭對手紛紛效仿。就連那些長期隱身的傳統車企掌門人,也不得不學雷軍的樣子,做起了直播帶貨。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在一次直播中坦言:“用一些新的互聯網思維,向餘承東學習,向雷軍學習,親自去講解、去介紹。這也是逼着我這六十多歲的老漢,大家都出來了。”業界幾乎有了共識,車企需要IP,需要流量。

好產品纔是根本,雖然人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流量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曾說:“用戶還是因爲產品買你的車,不是因爲流量買你的車,還是要回歸產品和服務的本質。”話雖如此,車企也很清楚,光有產品和服務、光做好自己還不夠。今天的中國汽車市場異常擁擠,上百家車企競相推出新品,僅這屆北京車展上就有117款全球首發車型。明星代言、整版形象廣告是汽車品牌觸達消費者的最主要途徑,如今,碎片化傳播讓流量營銷手段更爲得心應手。不管車企喜歡與否,流量就是這個時代新的話語。

“流量焦慮”讓各家車企不得不思考這些問題:那些引來大流量的產品到底做對了什麼,是設計,是技術,還是服務?和競品相比,我的產品核心賣點在哪裏?如何傳播這些賣點才能喚起公衆的共鳴?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不僅關乎營銷路徑選擇,也關乎產品的定位與創新。

車企的“流量焦慮”,歸根結底是創新焦慮——怎樣讓自家的車展現出與衆不同的特徵,讓潛在消費者知曉、記住,並最終爲它的獨特性埋單。近日,河南女孩“大力侖”在短視頻上一聲怒吼“長城炮”,令這款車迅速出圈。長城汽車借“大力侖”之吼,連夜製作了關於長城炮的魔性短視頻。鋪天蓋地的流量隨之而來,長城股票自4月8日至4月11日暴漲201億元。“大力侖”一聲吼中蘊藏的爆發力不經意間契合了長城炮的產品定位,使這款車有了獨特、可感的人格化形象。

不管喜歡與否,未來的中國汽車行業,“流量焦慮”不會停,作爲流量根基的創新也不會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