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本报记者 唐秋冰 通讯员 常工宣

“今年的攻关项目是汽车低压线用125℃聚丙烯绝缘电缆。这是公司立项的新产品,主要用于汽车车灯、电机设备等,年内要形成小批量生产规模。等批量推广后,年销售额目标2000万—4000万元。目前,项目进度已达50%。”4月25日,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部长张东杰谈起研发项目时,滔滔不绝。

2008年,张东杰从河南工业大学毕业后入职上上电缆,由于在生产实践中肯学肯干肯钻研,8年实现“三级跳”:从车间操作工到生产管理员、研发中心技术员,再到新能源事业部部长,成为上上电缆核心技术骨干。对此,他谦逊地说:“每个岗位都很锻炼人。只要踏实、肯干,在平凡岗位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2016年10月,上上电缆成立新能源汽车线缆事业部,张东杰从研发中心调入事业部,从此与新能源汽车线缆“结缘”。“早期的新能源汽车用硅橡胶车内高压软电缆,在国内批量应用较少,但进口电缆存在售价高、交期长、服务响应慢等问题。”研发从零开始,为攻克技术瓶颈,张东杰和团队成员天天蹲守在研发及测试现场,从“人、机、料、法、环”鱼骨图分析入手,一点点解决技术、工艺、质量等难题。为了一组测试数据,重复测试次数是以万来计算的。在线缆测试实验室里,张东杰和团队成员常常一待就是10多个小时,不停地来回于观察实测线缆和电脑显示数据比对的“两点一线”间。

电缆研发创新看似一个简单机械、枯燥乏味的“坑”,张东杰团队却在执着坚守中收获了快乐和硕果。历经1年多时间,他们顺利完成研发项目并获得应用。经外部专家组鉴定,该新能源线缆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产品也先后获中国CQC认证、德国莱茵DEKRA质量双认证,并完成德系五大车企规范检测评估。这项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全国“职工技术成果奖”一等奖,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善与升级。

最近8年,张东杰带领团队累计开发新产品21个,产品批量配套多家车企,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张东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橱窗内,堆满了各级创新成果奖励证书,34项授权专利铺满工作室专利墙,其中有6项是发明专利。张东杰自己也获得了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荣誉。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通过自我“充电”获得工学学士学位的张东杰,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还不断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从体系到规章制度,再到产品研发、标准、检测试验等,张东杰把它们一项项“固化”,并以“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培养方式,让每个成员得到锻炼。目前,张东杰团队的成员均已在技术关键岗位上独当一面,团队每年要完成各类QC小组项目30多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