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報季收官,從數據中可窺探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諸多亮點。

總體來看,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八成公司盈利,五成淨利增長,休閒消費復甦,帶動行業回暖,海外業務亮眼,企業“走出去”實力增強。現金分紅家數、金額均創新高,上市公司積極響應新“國九條”現金分紅要求,共3635家公司宣告2023年年報現金分紅,家數佔比70.9%;共公告現金分紅2.0萬億元,家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0.9%、1.2%,均創歷史新高。

業內人士指出,2023年,面對國內外多重因素挑戰,A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持續修復,內生動能不斷集聚,回報能力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亮點一:上市公司總體盈利改善

權威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滬深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72.6萬億元,同比增長0.9%;淨利潤5.3萬億元,同比下降1.3%。其中,78.4%的上市公司實現盈利,51.4%的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扣除金融業外,實體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4萬億元,同比增長2.2%;淨利潤2.9萬億元,同比下降3.1%,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同比微增0.4%。申萬28個實體一級行業中,14個行業盈利實現增長,商貿零售、社會服務、傳媒、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等行業盈利增速居前。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相當於GDP的約六成(60.9%),實體上市公司利潤總額相當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超半數(52.6%),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同時,總虧損大幅收窄,經營狀況邊際改善。2023年,上市公司總虧損金額和鉅虧公司家數大幅減少。1105家虧損公司合計虧損4826.9億元,同比減虧25.9%,虧損金額超100億元的公司由上年的10家減少至1家。其中,國航、東航、南航2023年合計減虧952.6億元,是減虧的重要來源。目前,虧損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電子、醫藥生物等行業,虧損額佔比超四成,虧損額最大的五家公司爲合力泰(電子)、綠地控股(地產)、ST世茂(地產)、*ST金科(地產)、中國東航(交通運輸)。

分階段來看,實體企業盈利逐步修復,盈利增速下半年由負轉正,第三和第四季度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8.4%,呈現企穩回升態勢。實體企業造血功能也明顯提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6.4萬億元,同比增長9.2%,經營現金流與淨利潤的比值從2.0倍增長至2.3倍。

亮點二:休閒消費復甦,帶動行業回暖

具體來看,出行服務業業績明顯修復,帶動相關商品消費回暖。2023年,隨着旅遊出行加快復甦,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回暖,淨利潤同比增長65.6%。酒店餐飲和旅遊業扭虧爲盈,分別盈利17.9億元、17.2億元,已恢復至疫情前的約八成(77.9%)和六成(58.3%)。旅行社龍頭公司中青旅2023年營收已恢復至2019年的七成水平,實現扭虧。

休閒出行相關的美容護理、服裝家紡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2%和60.3%。出行帶動商貿零售行業顯著增長,龍頭公司中國中免淨利潤同比增長33.5%;汽車等耐用品銷售穩步修復,淨利潤同比增長47.7%;食品飲料淨利潤增長16.9%,整體保持穩健。

亮點三:海外業務亮眼,企業“走出去”實力增強

數據顯示,2023年,實體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在高基數上再創新高,同比增長5.2%,增幅高於我國貨物貿易0.6%的出口增速。實體上市公司來源於海外業務收入的佔比達12.8%,近年來持續提升;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相當於我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約兩成,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不斷增強。

資本市場聚集並培育了大量“新三樣”龍頭企業,不斷提升我國出口產品科技含量。2023年,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行業上市公司海外業務收入合計同比增長32.3%,高於相關行業全國出口收入29.9%的增速。比亞迪、寧德時代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均增長70%以上。

另外,房地產負面影響持續下降,實體企業被拖累現象逐步好轉。近年來,房地產在資本市場佔比持續下降,房地產和地產產業鏈佔實體上市公司淨利潤的比重從2019年的30.5%下降至2023年的14.2%。2023年,上市房企業績虧損額擴大至73.1億元。但家用電器、工程機械等地產產業鏈通過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推動更新換代等方式,逐步降低對房地產的依賴。2023年上述行業海外業務收入佔營收的比重分別爲36.0%和41.2%,較2019年提升2.1個百分點和26.8個百分點;兩個行業2023年利潤同比增長13.6%、23.4%。除地產外的實體上市公司淨利潤降幅較三季報進一步收窄1.8個百分點,呈現一定分化跡象。

亮點四:投資創新雙輪驅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新質生產力培育方面,資本市場對於創新動能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2023年,實體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合計1.6萬億元,同比增長9.9%,研發投入相當於我國研發經費支出約五成;研發強度(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2.5%。科創板和創業板研發強度分別高達10.9%、4.9%。研發強度大於10%的公司家數佔比16.5%,同比增加1個百分點;253家公司研發投入大於10億元。創新不斷轉化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中國船舶交付首艘國產大型郵輪;龍芯中科發佈我國自主研發可控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龍芯3A6000。

實體企業投產意願增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有望提升。盈利改善往往是企業投資的領先指標,隨着盈利和經營現金流的修復,上市公司投產意願有所提升。2023年實體企業資本開支合計5.0萬億元,同比增長9.0%。高新技術製造業投產勢頭強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汽車等14個細分領域資本開支同比增長超10%。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基建相關產業投資支出同比分別增長33.7%、14.0%,持續發揮穩經濟促發展作用。

亮點五: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意識持續增強

數據顯示,現金分紅家數、金額均創新高,員工人數和薪酬雙增。上市公司積極響應新“國九條”現金分紅要求,共3635家公司宣告2023年年報現金分紅,家數佔比70.9%;共公告現金分紅2.0萬億元,家數、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0.9%、1.2%,均創歷史新高。

28家公司預計現金分紅超百億元。不少公司提出中期分紅計劃,國有五大行首次集體推出中期分紅安排。2023年,共775家公司在2023年實施回購,回購金額864.33億元。與此同時,上市公司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2025家公司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同比增長超兩成。截至2023年末,滬深上市公司員工總數3040.3萬人,同比增長1.7%,相當於全國工業企業用工人數的四成;2023年合計支付職工薪酬6.8萬億元,同比增長6.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