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糧網

近十年玉米行情可以以臨儲政策取消前後爲分水嶺,2014年-2015年3月末,在臨儲價格支撐下國內玉米價格在高位平穩運行,價格隨收購節奏調整,收購階段玉米價格上漲,收購結束,玉米價格隨即回落。臨儲收購價逐年上調,收儲價格高於市場價格,整體處於震盪偏強的走勢;15年4月-16年9月,玉米迎來一波大熊市,2015年國內玉米出現高庫存、高產量、高進口的三高現象,供給嚴重過剩,而需求疲軟,該階段最終以玉米市場大跌,收購政策改革收尾;15年10月-2023年,玉米走出了一波大牛市行情,從底部1382元/噸,最高漲至2022年5月份的3046元/噸,上漲120.4%。產需缺口長期存在是支撐玉米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

從大類影響因素來看,我們習慣於把影響玉米價格的因素分爲供求因素(玉米本身及其替代品的供需)、政策因素(收儲拋儲,拍賣等)、天氣因素(國內外天氣、厄爾尼諾拉尼娜等),市場主體情緒因素(農戶種植意願、企業收購信心等)。這些因素在大級別的牛熊週期中又發揮着階段性的作用,對階段性行情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展望2024年,市場預期傾向於玉米供需情況相對寬鬆,這也在較大程度上壓制着中間貿易商、用糧企業建庫積極性。基於當前下游建庫需求仍舊不積極,供應壓力持續的背景下,5月-9月,需重點關注國產玉米餘糧情況及颱風降雨等極端天氣的擾動,關注生豬等飼用需求的改善情況、深加工企業的加工利潤和下游需求情況,盤面可能帶來翹尾行情,價格或能震盪走高;10-12月新糧集中上市,供應壓力增加,同時巴西美國的玉米也會集中到港,在一定程度上衝擊國內市場,價格開始震盪下行。總體來看,整體現貨價格運行重心或較上一年下移,預計在2300元/噸-2500元/噸之間運行。

1  玉米期貨近十年行情回顧

2014年玉米價格呈現震盪運行的走勢,區間高點爲2439元/噸,區間低點爲2287元/噸。整體上看價格分爲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年初-5月,整體呈現區間震盪態勢,年初在臨儲收購加快帶動下上漲,年後因禽流感肆掠,生豬價格暴跌,需求疲弱帶動玉米期價回落,隨後市場在臨儲天量收購與臨儲拍賣預期之間徘徊;5月國儲拍賣開始之後,市場逐步發現國儲拍賣價格較高,成交率較低,開始擔心國儲拍賣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帶動玉米期價上漲。第二階段:7月初國家未能如市場預期公佈臨儲收購價,市場預期落空,帶動玉米期價回落,1501期價一度跌破2300元。第三階段:7月末-8月中,市場擔心隨後得到緩解,市場關注重心轉向,東北和華北產區嚴重乾旱天氣引發新作減產預期,而國儲拍賣成交量低迷,導致現貨供應不足,現貨價格大幅上漲,帶動新舊作期價大幅上漲至8月中。第四階段:8月末-10月底,此時新作玉米逐步供應入市,乾旱天氣影響亦逐步確定,現貨價格帶動玉米期價逐步回落。第五階段:10月底-12月,市場開始預期國儲收購即將啓動,玉米期價逐步反彈。

圖1:2014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進入2015年,玉米盤面經歷了一輪比較大幅的下跌,區間高點爲2571元/噸,低點爲1760元/噸。第一階段:年初至3月中,春節之後,玉米收購進入高峯期。此時,由於臨儲玉米的高價格,導致市場糧源湧向臨儲,收購主體基本圍繞臨儲玉米收購展開。而另一方面,往年此時應紅火的玉米貿易卻陷入停滯。主要原因是價格無法與臨儲相爭。臨儲火熱,貿易冷清,這種情況導致下游的玉米需求出現階段性供不應求。從而玉米價格一路向上,3 月份中旬達到了歷史高點。第二階段:3月中至6月中,價格創出歷史新高之後,市場熱情並沒有立即消退,反而情緒更爲亢奮。而此時,隨着臨儲收購時間點的臨近,價格上漲的動能也越發不足。而此時市場需求並未出現爆發式增長,臨儲玉米收購結束以後,市場支撐就此失去。並且在連年收購之後,臨儲積累了大量的玉米庫存,供大於求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玉米價格斷崖式的下跌拉開序幕。第三階段:6月中至9月中,進入三季度,新年度玉米生長沒有出現太大的自然災害。雖然局部地區減產,而全國玉米產量並沒有大幅度縮減,供大於求已經非常明顯。除去臨儲支持價格外,再沒有其他的利多因素。在這種變化之下,玉米的下跌已失去抵抗。從最高點到三季度結束,玉米指數下跌超過700元/噸,這時候又面臨新糧上市,進一步利空玉米。第四階段:9月中至年底。進入四季度,新年度臨儲玉米收購如何定價成爲市場最爲關注的因素。再此之前,市場預期臨儲玉米收購價格下調,只是下調幅度各方說法不一,甚至取消收儲的傳言也出現,因此玉米的下跌基本沒有任何抵抗。而隨着政策出臺的臨近,加上之前跌幅較大,玉米價格跌勢有所放緩。四季度,臨儲玉米收購政策最終出臺,收購價格下調幅度在10%左右,基本符合市場預期。雖然收購價格下調,但收儲仍然繼續還是給市場帶來支撐。因此價格的下跌被暫時止住。11月份臨儲玉米收購開啓之後,玉米價格也開始企穩,進入漫長的修復期。

圖2:2015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2016年,玉米盤面迎來了臨儲改革的元年,盤面巨幅下跌,區間高點1981元/噸,低點1382元/噸。2月中-3月末,年後產區基層農戶集中售糧,而需求疲軟打壓玉米價格。同時關於2016年臨儲收購政策改革以及低價大量拋售陳玉米的傳聞不斷,市場利空氛圍瀰漫,3月28日收儲改革消息正式落地,玉米價格跌至低點後企穩。4月初-6月中,4月底玉米臨儲收購正式收官,收購總量12543萬噸,天量收購令市場可流動性糧源趨緊,同時下游需求回暖,深加工產品進入消費旺季,生豬價格大漲推動生豬補欄和飼料需求,帶動玉米價格提升。6月中-9月末,因儲量拋售加速,出庫力度空前,供給端疊加新糧上市壓力,而下游需求受深加工利潤下降,飼料需求下降影響表現疲軟,基本面承壓,玉米震盪下行。10月初-11月中,深加工補貼政策頻頻出臺,天氣不佳,適成優質糧緊缺以及運費成本增加,支撐玉米價格底部反彈。11月中-12月末,年關將近,農戶考慮還貸壓力,售糧積板性提升,玉米集中上市,階段性供過於求,導致玉米價格下跌。

圖3:2016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2017年是國內玉米市場取消臨儲制度後市場化改革的第二年,DCE玉米在2016年9月末跌破1400元/噸後,重大利空出盡,底部已現,2017年展開全面反彈。區間高點1836元/噸。一季度因政策補貼及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期價觸底反彈,由1500元/噸回升至1700元/噸,二、三季度伴隨臨儲拍賣維持1600-1750元/噸區間震盪,四季度因深加工利潤刺激及新增產能投放,而華北糧質不佳,東北糧源遭遇哄搶,期價大幅拉漲,突破1800大關。

圖4:2017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2018年,玉米盤面依舊延續2017年的上行趨勢。第一階段:1月初-1月底。1月9日2018 年輪換玉米啓動首拍,釋放政策調價信號,同時市場傳出東北輪出玉米將以拍賣的形式投放市場。受政策性利空及短期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影響,玉米期價持續走跌。第二階段:2月初-3月初,受商務部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雙反立案調查提振,同時節後下遊企業的提價補庫刺激,疊加市場購銷尚未恢復,短期供不應求,南北港口價格走高,帶動期貨價格走高。第三階段:3月初-4月底。玉米期貨價格指數跌跌不休。其主要因爲3月下半月各省儲備庫玉米拍賣加碼,4月初臨儲拍賣重磅出臺,利空市場心態,下游企業觀望心理加重,市場看空情緒加劇,短期供需格局寬鬆,期價整體快速弱勢下跌。第四階段:5月初-9月初,5月起由於產區2017年基層餘糧供應見底,拍賣糧出庫壓力積聚,出庫緩慢,物流運費上漲,外運量下降,玉米區域供應緊張,推動價格走高。6月初臨儲玉米拍賣成交回落,市場心態趨弱,價格弱勢震盪,但隨後拍賣糧入關數量減少,優質糧供應緊缺,華北玉米價格出現區域性反彈,帶動期價走高。7月,中美貿易戰打響,中國對美國進口玉米及替代品加徵25% 關稅,加稅後美玉米到港成本價高於2000元/噸,進口優勢完全喪失,市場看漲後市情緒逐漸升溫,奠定了後期持續上漲根基。8月至9月初,主產區先後經歷了高溫乾旱、颱風強降雨等災害天氣,主產區大幅減產的市場預期成爲推動價格走高的有力推手,引發大型企業的備貨熱潮,臨儲玉米拍賣成交持續回暖,同時新季玉米種植成本提高,拉動東北產區及南北港口陳糧價格走高。第五階段:9月初-12月底, 9月初,經過市場調研顯示玉米總體並無減產,減產預期落空,隨後價格震盪下行。10月起,臨儲拍賣臨近結束,剩餘庫存不足8000萬噸,引發市場對18/19 年度供給緊張的擔憂,同時,種植成本大幅提升,企業貿易商囤貨積極熱情,參拍情緒高漲,量價齊升,同時華北各企業到貨量偏低,庫存消化至低位,企業不得不斷抬高收購價,山東部分企業收購價高於2000元/噸,推動期貨價格持續走高。隨後轉入了年度最後的弱勢下跌行情。一方面,因爲8月出現的非洲豬瘟持續蔓延惡化,嚴重打擊養殖戶補欄積極性,影響玉米飼料消費的增加,市場情緒由多轉空;另一方面,季節性供給壓力逐漸顯現,且由於東北產區和北港價格持續倒掛,新糧銷售緩慢。12月份,中美貿易出現緩和,彭博報道中美將於19年1月進口不低於300萬噸的美國玉米。還有報道12月份山東日照港到港一船烏克蘭玉米,12月份將陸續到港55萬噸烏克蘭玉米,市場短期看空氣氛加重,盤面震盪走弱。

圖5:2018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2019年,玉米盤面依舊延續18年的上行狀態。區間高點2021元/噸,低點1780元/噸。第一階段:三重底形態(1月初-3月末)。2019年1月至3月玉米指數寬幅震盪,總體表現爲三重底形態,主要因爲貿易戰和政策影響,導致玉米期價跟隨市場情緒波動而波動。1月初糧農手中餘糧同比偏高,玉米供應壓力大,玉米期價承壓下跌,達到第一個谷底,隨後因爲大豆(4660, -1.00, -0.02%)振興計劃以及國家收購政策的發佈,玉米期價在1月16號從低位回升上漲。2月中旬中美高級別磋商繼續開談,談判進展順利利空市場,玉米期價回落,達到第二個谷底,隨後國家發佈了中央一號文件、清查通知以及開啓了一次性儲備玉米收購,受此提振,玉米期價從低位反彈。3月中旬,中美貿易談判事件繼續發酵,進口預期擔憂情緒再次蔓延,玉米期價再度回落,達到第三個谷底。第二階段:3月末至5月末,由3月29日的止跌陽線開始,原因是前期利空消息逐漸消化,以及供應高峯漸離去,玉米走出一波升勢,此後在偏低補貼政策,以及臨儲拍賣延後、底價較2018年上調200元等利好消息的強勢助推下,期價繼續上攻,在5月底到達高點。第三階段:5月末至12月,因拍賣糧入市增加市場供應壓力,加之國儲玉米拍賣成交率持續下降至低位,市場情緒不斷降溫,而下游受非洲豬瘟影響,生豬及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持續大幅下降,飼料需求低迷,玉米市場處於階段性供大於求局面,玉米期價拐頭向下回落。不過10月後,國儲玉米停拍,新糧上市節奏未完全啓動,玉米市場青黃不接,提振玉米期價止跌企穩,但因新作上市供應預期,期價上漲空間有限,期間總體以低位震盪運行爲主。

圖6:2019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2020年,由於突發疫情影響,玉米盤面價格迎來久違的大行情。區間低點1900元/噸,區間高點2930元/噸,拉昇幅度達1000餘點。第一階段(1月2日-4月27日):震盪上行,玉米指數由1911元/噸漲至最高2107元/噸。年初受新冠疫情影響,物流受阻,需求清淡,但東北地區基層餘糧供應較少疊加市場對臨儲拍賣底價提升的預期,玉米價格在震盪一個半月後開啓上漲走勢。第二階段(4月28日-7月28日):先抑後揚,玉米指數由2094元/噸漲至最高2299元/噸。前期受臨儲政策中拍賣底價同去年不變的影響,玉米價格小幅回落;隨後由於玉米供需缺口仍存的預期,市場囤糧情緒高漲,臨儲拍賣糧屢次百分百高溢價成交,但出庫節奏緩慢,現貨市場供應偏緊,玉米價格持續上揚。第三階段(7月29日-10月12日):再度震盪上漲,玉米指數由2277元/噸漲至最高2591元/噸。臨儲拍賣尾聲,流拍降價,臨近新糧上市,市場囤糧情緒降溫,玉米價格進入震盪階段;8月末至9月初,玉米主產區經歷乾旱、颱風等天氣影響,新作玉米減產預期再次拉昇期價;十月後,伴隨新作玉米上市銷售,開秤價格較去年明顯提高,各貿易商、深加工企業收購價格不斷上調,助推玉米期貨價格繼續走強。第四階段(10月13日年底):在約兩個月的震盪走勢結束之後一路上揚,玉米指數由2574元/噸,漲至最高2915元/噸。現貨價格高位,農戶售糧積極性較高,南北港玉米價格持續倒掛,下游需求未見明顯大幅抬升,用糧企業對於高價玉米的接貨意願較低,但由於對2021年玉米的供需缺口預期仍然未被證僞,多空雙方進入博弈階段。12月中旬,伴隨臨儲玉米定向及公開投放,約140萬噸全部成交且均價較九月有明顯抬升,證實了市場熱度仍存,再度推高玉米期價。

圖7:2020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2021年,玉米盤面呈現橫盤震盪的走勢,區間低點2429元/噸,高點2930元/噸。第一階段是1月18日至3月份,玉米期價下行。經歷 2020 年玉米供需偏緊和疫情等超預期因素影響的市場環境後,2021年1月18日,玉米期價衝至歷史高點,之後市場因替代穀物小麥拋儲政策、新糧上市和養殖企業有減少生豬存欄預期,利空玉米,玉米期價震盪下行。第二階段是4月,玉米期價震盪上行。4月國內玉米市場供應端餘糧盡,貿易商挺價心理強烈,同時,不良天氣導致美玉米價格飆升,進口玉米成本增加,國內期價貼水現貨,多重因素共同推動玉米期現貨價格上漲。第三階段是5月至9月,玉米期價持續走弱,主要受國家政策、進口玉米成本、玉米替代穀物和養殖利潤等因素影響。5月國家釋放對玉米等大宗商品實施保價穩供政策信息,同時,美國天氣轉好利空美玉米價格,國內大量進口美玉米及玉米替代穀物,玉米期價下跌;進入 6 月之後,玉米市場供需寬鬆,供應端中儲糧拍賣進口玉米,玉米供應增加,需求端新麥集中上市擠佔玉米市場需求,同時,終端企業因利潤較差減少對玉米需求,養殖業主要是豬企陷入虧損,深加工企業停工檢修,供需端均利空玉米,期價下跌。第四階段9月下旬至12月,玉米期價震盪上行,主要受產區不良天氣、農資成本、疫情和市場情緒等因素影響。首先,國內玉米主產區連續雨雪天氣推遲玉米收割和上市進度,賣壓後移,玉米供應偏緊;其次,玉米價格下方有高農資成本支撐;最後,不良天氣使得玉米質量分化,新玉米毒素超標嚴重,玉米市場搶購優質糧,農戶惜售優質糧盼高價,挺價情緒濃厚;雖然下游加工利潤回暖,但高價玉米降低終端企業採購意願,下游企業以剛需備貨爲主。

圖8:2021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進入2022年,玉米盤面呈現衝高回落震盪的走勢,出現了近十年玉米的高點3046元/噸,區間低點2548元/噸。第一階段是1月-4月,玉米期價震盪上行。主因在供應端,即俄烏衝突引發的玉米減供炒作和成本上漲抬升玉米期價。1月國內春節前積極備貨及湯加火山爆發引發糧食不安全感抬升期價;2月春節後下遊消費減少利空期價;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衝突影響拉漲玉米價格至歷史高點3046元/噸,市場投機庫存增加。俄烏衝突對玉米價格造成的影響,首先,俄烏衝突造成“歐洲糧倉”烏克蘭超3成糧田受損,且烏克蘭糧食出口被中斷,國際保糧主義抬頭,部分國家限制或禁止糧食出口,國際糧食減供炒作情緒高漲,拉昇國內玉米價格。另外,俄烏衝突導致一系列貿易制裁,油價上漲,拉昇化肥、農藥和燃料油等能源價格,玉米生產成本和進口成本上漲支撐玉米價格。第二階段是5月到7月底,玉米期價大幅回落。主因在需求端,這一階段,市場消化前期投機庫存,再結合國內外政策雙向施壓減弱玉米消費:國內大幅拋儲低價稻穀、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抑制市場需求,利空玉米期價。第三階段是7月底至12月,玉米期價上行。主因是供需偏緊,先有玉米產區遭遇不良天氣導致玉米預期減產,後再迎來終端市場消費旺季利多玉米。在玉米生長和收割期,國內北方產區遭遇澇害和颱風,南方產區遭遇乾旱,玉米生長發育受損,預期減產;國際方面,玉米主產國美國和玉米主銷國歐洲遭遇百年難遇高溫乾旱天氣,美國農業部在全球玉米供需報告中多次調減全球玉米產量,引發玉米減產擔憂。

圖9:2022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2023年整體玉米市場行情可分爲三大階段:第一階段(年初-5月中旬):玉米價格由高位震盪下跌,主力合約價格最高2910元/噸,最低2495元/噸。年初疫情放開後物流問題得以解決,隨着天氣回暖,儲存難度加大,潮糧快速上量,供應壓力增大。同時,下游企業建庫趨於理性,囤糧積極性不高,階段性供強需弱施壓價格上行空間。3月下旬到5月,由於小麥舊作庫存較大,新作上市前,只能降價促銷去消化過剩的庫存,小麥價格快速下滑,替代價值得以顯現。飼料企業迅速切換小麥配方,玉米價格轉爲由小麥價格指引,價格持續探底。第二階段(5月中旬-8月初):玉米價格震盪上升,主力合約價格最高2819元/噸,較前期低點漲幅12.98%。5月,基層售糧基本結束,定向稻穀拍賣尚無進行,市場階段性供給減少。加之華北地區“爛場雨”,導致河南等局部區域芽麥數量激增,陳麥價格上漲與芽麥搶收火熱使得產區小麥惜售情緒濃厚,剛需刺激下玉米現貨價格上漲。第三階段(8月初-12月):玉米價格震盪回落,合約價格區間高點2819元/噸,低點2364元/噸,跌幅達16.14%。8月中旬曾一度炒作颱風天氣對東北新作玉米造成減產,但隨後證僞,價格反彈後開始一路下行。另外,市場對新季玉米豐產逐步形成共識,同時下游養殖利潤不佳,市場對未來需求呈現悲觀態度,這些都進一步影響到用糧企業及中間貿易商在新季玉米上市後的建庫積極性,玉米價格反彈動力不足,價格震盪走弱。

圖10:2023年玉米期貨行情回顧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

2  影響玉米價格的關鍵因素分析

從大的類別來看,我們習慣於把影響玉米價格的因素分爲供求因素(玉米本身及其替代品)、政策因素(收儲拋儲,拍賣等)、天氣因素(國內外天氣、厄爾尼諾拉尼娜等),市場主體情緒因素(農戶種植意願、企業收購信心等)。

從供需因素方面,首先供給端,包括上期結轉庫存,當期產量、政策糧投放以及進口(玉米及替代品)。上期結轉庫存與上一作物年度的供需相關,而玉米當年產量,可以從面積和單產兩個維度看,單產主要取決於種子技術和天氣,因爲種子技術通常比較穩定,所以主要看天氣,但最近幾年隨着轉基因育種技術的發展,玉米抗蟲抗倒伏抗除草能力逐漸加強,這對提高玉米單產起到了積極作用。玉米麪積,主要取決於相對種植收益,要跟競爭作物相比較,這在不同的地區競爭作物是不同的。競爭作物越多,玉米麪積對玉米價格的彈性會越大。

中國玉米種植面積的變化跟隨國內玉米市場供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2008年開始實行臨儲玉米收購政策,玉米種植面積增加幅度明顯,到2015年種植面積達到高位。之後我國開始對臨儲政策實行改革,2016年臨儲政策退出市場,國家政策引導開始調減非優勢主產區的種植面積,從2016年開始種植面積連續5年下降,2020年玉米種植止跌企穩,2021年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從政策方面來看,玉米種植面積受國家政策的指引,特別是歷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影響,從2021年的“兩穩一增”到2022年的“兩穩兩擴”,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給出了2023年我國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關鍵詞,那就是“兩穩兩擴兩提”,即穩面積、穩產量,擴大豆、擴油料,提單產、提自給率。雖然國家依然再提倡油料作物的種植,但從去年調研的情況來看,玉米種植面積將繼續恢復性增加。

圖11:2014-2023年我國玉米播種面積(千公頃)

  

數據來源:我的鋼鐵、紫金天風期貨

中國玉米產量的變化跟種植面積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2020年玉米市場供需環境發生明顯轉變,臨儲去庫存化完成,市場由前期供應寬鬆向供需緊張轉變,在玉米收割季之前,東北產區遭受三場颱風的影響,單產水平下降。2021年由於種植面積明顯增加,產量繼續恢復性增長。2022年在黑龍江面積下降,遼寧、吉林和華北地區遭遇連續降雨的共同影響下,玉米產量出現下降。2023年部分地區受颱風影響,單產水平下降,但從全國來看,天氣條件整體有利於玉米生產,玉米單產水平較2022年有明顯的提升,在種植面積和單產雙增的情況下,玉米產量增長。

圖12:2014-2023年我國玉米產量(萬噸)

  

數據來源:我的鋼鐵、紫金天風期貨

圖13:2014-2023年我國玉米單量(千克/公頃)

  

數據來源:我的鋼鐵、紫金天風期貨

政策層面,15-16年度收儲1.25億噸後,取消臨儲,價格開始暴跌;北港價格從2600元/噸跌到1000元/噸之後,國內玉米三年時間從嚴重產能過剩變成有巨大缺口,2.4億噸臨儲庫存在4年內靠內需就消耗完畢;從2015/16年度過剩6000多萬噸,到2017/18年度缺口5000多萬噸,產需關係變化了1.2億噸,接近半年的產量,可以看到國內玉米雖然也是三大主糧之一,但其供應和消費價格彈性還是非常大的。價格高,就少用多產多進口;價格低,就多用少產少進口。漲價不僅僅會增面積,還會抑制深加工產品需求,增加各種飼用替代,增加進口,甚至可能會提高單產。漲價,還有助於小麥和稻穀去庫存。最近幾年進口玉米數量佔整體供應量的比例大概在10%-15%左右,對玉米盤面的影響不大,但對於國內飼用的需求替代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

圖14:我國玉米年度進口量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圖15:我國玉米進口來源國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圖16:我國高粱年度進口量(萬噸)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圖17:我國大麥年度進口量(萬噸)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圖18:我國玉米及替代品年度進口量(萬噸)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需求層面,當年的消費量,主要包括飼用消費、深加工消費及其他(種用、食用等,正常無需考慮)。飼用消費主要包括,生豬、肉禽、蛋禽和其他動物,飼用量變化既需要考慮養殖週期的變化,又需要考慮與替代品的相對性價比,主要有能量蛋白配方調整、飼用小麥以及其他替代品等。飼料配方的變化,國內飼料配方在應用小麥、大麥、高粱還有其他非主流能量飼料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最近十年,國內玉米飼用量呈現上行趨勢。這主要得益於國內經濟增長和城鎮化過程中,帶來的人均肉類消費量的快速增長。玉米飼用量中,豬料佔比約50%,肉禽料和蛋禽料各佔20%,牛羊兔子等佔10%。

作爲玉米下游最大的需求端,生豬存欄,尤其能繁母豬存欄和養殖利潤是決定玉米下游飼用需求的關鍵變量。根據農業農村部印發的最新《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年修訂)》通知,我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應穩定在3900萬頭左右。月度存欄量處於正常保有量的92%—105%區間(即3588萬—4095萬頭),處於產能正常波動區間。

圖19:中國玉米飼用量(百萬噸)

  

數據來源:USDA、紫金天風期貨

圖20:生豬存欄量(萬頭)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圖21:能繁母豬存欄量(萬頭)

  

數據來源:我的鋼鐵、紫金天風期貨

圖22:生豬養殖利潤情況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玉米深加工大致可分爲兩類:玉米澱粉(80%)和玉米酒精(20%)。深加工消耗量主要取決於產能的擴張,加工利潤的變化影響開工率的變化。另外,還需要考慮產能過剩率,下游需求變化,替代品的競爭,出口情況等等。近十年來看,深加工消耗玉米的數量呈現先上升後下降的趨勢,得益於國內經濟發展帶來需求的增長,深加工消耗量在18-19年達到高點,隨後因爲疫情等外部原因,深加工企業開機率、消耗量有所下降,隨着疫情有所好轉,消費量再次有所上行,隨着2023年消費恢復的好轉,深加工企業的開機率消耗量來到了近幾年的高點,深加工玉米消耗量再次呈現上行趨勢。

圖23:中國玉米深加工消耗量(萬噸)

  

數據來源:我的鋼鐵、紫金天風期貨

圖24:119家深加工企業玉米加工量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圖25:66家澱粉企業開機率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

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庫存和收購量有着明顯的季節性,隨着每年10月新作玉米上市,上量壓力逐漸顯現,往往此時玉米價格會逐步走弱,深加工企業的玉米收購成本也在此時達到最佳,開始主動建庫,一直到4月中下旬,玉米銷售基本完畢,深加工企業基本建立了全年的儲備庫存,開始逐漸消耗玉米庫存。這段時間內,深加工企業的收購價格和門前到車數量在一程度上影響玉米現貨價格,在供給較少的時間段,深加工企業往往提價促收,而在供應較多的時間段,深加工企業往往壓價收購。在飼用需求不佳的年份,深加工企業收購價往往成爲市場的價格風向標。

圖26:山東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平均收購價(元/噸)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圖27: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萬噸)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天氣因素方面,國內外玉米種植、生長發育、收穫、出口階段的天氣情況往往成爲盤面炒作的熱點,玉米種植生長階段,需要適宜的水熱條件,而颱風、乾旱天氣往往成爲市場炒作的熱點。例如2023年5-9月,玉米2309合約震盪拉昇近400點,原因就是炒作東北地區的颱風天氣對新季作物可能造成減產影響,擔心產量下降;後被證僞,颱風天氣對東北地區產量影響較小,故後期盤面震盪下行。另外,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天氣會對南美巴西和阿根廷,北美美國等玉米主產國天氣造成影響,易引發乾旱或者洪澇等災害天氣,也會階段性的對玉米產量造成影響。

最後市場情緒方面,這裏主要是貿易商收購的心態,在臨儲政策取消後,玉米產需缺口增大,貿易商屯糧出售有利可圖,同時貿易商參與市場起到了調節市場供需的作用,同時17-21年玉米價格呈現震盪上行的趨勢,貿易商貿易利潤總體可觀。但最近三年,隨着玉米價格來到相對高位,加之產量單產不斷提升,進口穀物來源國不斷拓展,國內玉米貿易商貿易利潤下滑較爲明顯,甚至大多出現虧損,這是玉米近幾年供應過剩導致價格中樞下行的結果,甚至在最近豐產的年份還出現產區與銷區價格倒掛,玉米外運無利潤的情況,這些都導致近幾年玉米貿易商整體上屯糧心態不佳,這也就導致了貿易主體在整個玉米供需環節中的調節作用減弱。我們看到,去年年底至今,國家持續公佈增儲計劃和相關配套事項,其目的一方面是給市場信心,穩定市場情緒;另一方面更大意義上的作用是鼓勵貿易商入市收購,起到階段性調節玉米供需錯配的作用。

圖28:我國玉米小麥國內流通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  總結與展望

近十年玉米行情可以以臨儲政策取消前後爲分水嶺,2014年-2015年3月末,在臨儲價格支撐下國內玉米價格在高位平穩運行,價格隨收購節奏調整,收購階段玉米價格上漲,收購結束,玉米價格隨即跌落。臨儲收購價逐年上調,收儲價格高於市場價格,整體處於震盪偏強的走勢;15年4月-16年9月,玉米迎來一波大熊市,2015年國內玉米出現高庫存、高產量、高進口的三高現象,供給嚴重過剩,而需求疲軟,該階段最終以玉米市場崩盤,收購政策改革結尾;15年10月-2023年,玉米走出了一波大級別行情,從底部1382元/噸,最高漲至2022年5月份的3046元/噸,上漲120.4%。產需缺口長期存在是支撐玉米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具體來看,玉米價格主要受臨儲拍賣節奏和價格、新糧上市時間和進度、種植和天氣、下游深加工需求和飼料需求以及國內玉米替代品進口政策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共同影響。

圖29:近十年玉米行情走勢

  

數據來源:文華財經、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關於玉米月間價差方面,活躍合約爲1月、5月、9月合約。相較於5月,1月新糧賣壓較大,且恰逢過節前夕,資金需求壓力下會加速售糧進度,故從近10年平均水平來看,01合約貼水05合約;9月爲新舊玉米青黃不接時期,舊作消耗基本結束,新作尚無大規模收割上市,市場處於供應壓力較小的時期,且需求也處於由清淡轉向旺盛的轉折時期,故從近10年平均水平來看,9月合約價格較5月更爲堅挺。

圖30:玉米15價差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圖31:玉米59價差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圖32:玉米91價差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基差方面,從趨勢上看,玉米基差表現爲先上升後下降的倒“U”特徵,每年7—9月是基差最大的月份,1—2月、11—12月是基差最小的月份,玉米價格季節性特徵從基差上可以較好得體現。

圖33:近十年玉米基差均值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圖34:近十年玉米基差走勢圖

  

數據來源:紫金天風期貨研究所

展望2024年,市場預期傾向於玉米供需情況相對寬鬆,這也在較大程度上壓制着中間貿易商、用糧企業建庫積極性。基於當前下游建庫需求仍舊不積極,供應壓力持續的背景下,5月-9月,需重點關注國產玉米餘糧情況及颱風降雨等極端天氣的擾動,關注生豬等飼用需求的改善情況,關注深加工企業的加工利潤和下游需求情況,盤面可能帶來翹尾行情,價格或能震盪走高;10-12月新糧集中上市,供應壓力增加,同時巴西美國的玉米也會集中到港,在一定程度上衝擊國內市場,價格開始震盪下行。總體來看,整體現貨價格運行重心或較上一年下移,預計在2300元/噸-2500元/噸之間運行。

紫金天風期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