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疆日報

廢舊的報紙、破損的書畫、丟棄的塑料瓶……這些常人眼裏的廢物垃圾,在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三小學教師李晶晶眼裏卻是寶貝。她用這些廢舊物品製作成錦灰堆,讓舊物煥發新生命。

“錦灰堆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名‘八破圖’‘集珍’‘打翻字紙簍’等。”李晶晶說,錦灰堆並不是拼貼出來的,真正的錦灰堆作品是畫出來的,是一個可以把書、畫、拓、印巧妙結合的國畫藝術。

1991年出生的李晶晶畢業於昌吉學院,現在是烏魯木齊市第五十三小學美術教研組組長。

2020年,在一次課前教學備課收集資料中,李晶晶發現錦灰堆的相關知識,覺得新奇的她便通過網絡等方式學習錦灰堆技藝。2021年參加烏魯木齊市教育系統舉辦的小學美術課堂大賽時,她將錦灰堆知識融入比賽的畫作中。“沒想到效果很好,評委老師賽後還和我交流,鼓勵我教學時可將錦灰堆知識融入課堂。”李晶晶說,這讓她更堅定了鑽研錦灰堆技藝的信心。

回到學校後,李晶晶將錦灰堆的知識融入美術、書法課堂,在課堂上將學生練習書法、國畫廢棄的紙張進行拼貼組合,變成一件件精緻的美術作品,她的課也因此備受學生喜愛。

“給學生授課,我想了一個創新的方式,先讓學生們準備各種紙張,在上面作畫,再把這些碎片按照學生自己的想法粘貼在一起,這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錦灰堆技藝,但是爲學生種下了藝術的種子。”李晶晶說,學校每學期都會給學生辦錦灰堆作品展,來激發他們對非遺文化的熱愛。

“我們很期待李老師的美術課,因爲課堂上老師會教我們錦灰堆知識,每次同學們完成一幅作品都很有成就感,大家希望將這項非遺項目傳承下去。”六年級(2)班學生馬一然說,每逢節日她都會繪製一些錦灰堆作品送給家人和朋友,他們都很喜歡。

繪製錦灰堆作品技術要求高,繪製者要會模仿各家字體、各類碑帖,並且善於創作花鳥魚蟲、山水、人物畫,還要能臨摹古舊字畫,還要會拓印,熟知各類碑拓。

構圖、拼貼、作畫,完成一件錦灰堆作品,少則一天,多則幾周。李晶晶利用業餘時間在書房勤學苦練,沉迷於錦灰堆世界。

爲讓李晶晶系統學習錦灰堆有關知識,把非遺文化傳授給更多學生,2022年,學校派李晶晶赴浙江跟着錦灰堆傳承人系統學習,專業的培訓爲李晶晶提高錦灰堆技藝奠定了紮實深厚的基礎。

2023年,在烏魯木齊市教育局等單位舉辦的烏魯木齊市第七屆“園丁杯”美術書法作品雙年展中,李晶晶創作的錦灰堆作品《悠然雅靜》獲中國畫類二等獎。

“2023年是兔年,這幅獲獎作品裏20多種元素大多與兔有關,都是一筆一畫描繪出來的。”李晶晶說,在創作這幅錦灰堆作品時,首先就是整體的構思,然後是各種元素疊加的設計,最後就是類似於書畫作品的創作,需要運用到各種書法字體,還要有工筆畫的功底。

《悠然雅靜》獲獎後讓李晶晶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如今,她在創作錦灰堆作品時加入了許多新疆元素,如新疆民族樂器、瓜果、建築等。

“既要有傳承,還要有創新,才能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李晶晶說,新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民間文化藝術資源都是她的創作源泉。

課餘時間,李晶晶經常帶領學生參加各類傳統文化工坊展示,走進新疆國際大巴扎、大型商超等展示錦灰堆作品。通過活動,讓學生傳承錦灰堆非遺文化,讓更多人關注這個非遺項目。

目前,李晶晶正在設計錦灰堆文創產品,如錦灰堆文創扇子、錦灰堆文創鑰匙扣等。“在傳承錦灰堆非遺文化的同時,也希望這項非遺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李晶晶說。(沈祖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