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本期聚焦·中考作文复习策略③

作文考试考查的是学生书面表达的综合素养,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构思、选材和写作,综合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不同于高考作文的思辨和理性,中考作文大多要求写记叙性文章,要求“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因此,要想写出优秀的中考记叙文,需要在平时下功夫,做到两个“回归”,即:回归生活,学会观察和积累;回归教材,学习写法,巩固练习。

回归生活:学会观察和积累

学生要积极观察和感悟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培养语言直觉,注意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现力。统编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主题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教师可设置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如父母、师长、同学和校园,让学生养成回归生活、观察和体验的习惯,为写作奠定基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细致。鲁迅将百草园中的有趣景物深深地印在脑海里,通过“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景物的描写,让人如行山阴道中,应接不暇。但这又不同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意象并置,而是在前面添加了相应的形容词,有表颜色的词“碧绿的”“紫红的”,有写触觉的词“光滑的”,有表视觉的词“高大的”,有写听觉的词“长吟”“低唱”,等等,动静结合,还为小动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将其串联起来,把重点放在“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翻开断砖遇蜈蚣和斑蝥,拔何首乌藤,摘到覆盆子,描绘出让人神往的童年趣事。

反观现在的孩子们,除了校园生活,对外面的世界缺少经历和体验,同时观察得不够仔细,也就无法积累丰富的词汇。春天里各种野菜,比如,柴菌、地藕、马兰头、野芦笋、野荠菜、香椿、小根蒜随处可见,笋尖、蓼芽也蹿出来了……春水绵柔,春风和煦,伴着这些春日美食,如果能留意观察,用心感受,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文中,势必会带来色香味俱佳的美文。

回归教材:学习写法,巩固练习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咀嚼品味教材中的经典篇目,领会其结构与写法上的精髓,与自身实践相结合。如学习完《岳阳楼记》后,要学习“由景及情”的写作手法,侧重对结构的仿写,先对内容、情感和结构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仿写的路径。第一步,抓住所写景物的特征,如巴陵郡洞庭湖万顷碧波,描写阴雨天气晦暗的情境,选取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渲染铺叙,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内心的凄楚,令“迁客骚人”心生“感极而悲”之意。再选取阳光灿烂的画面,写出春风和畅、水天一碧的美景,色彩明丽的湖光春色,让人心生“喜洋洋者矣”的情怀。第二步,由景及情的行文方式及路径。通过描写阴雨天气的恶劣来表达文人迁客的凄凉之情,通过描写晴朗天气的美好来表达愉悦之情,以两个层次的对比来突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第三步,抒发情怀和感悟。文章抒写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在对结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学生便可结合自身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写出思路清晰、思想情感丰富的文章。

如《故乡》中对小说环境的营造,作者用荒村、老屋、枯草营造出灰暗的底色,用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等营造出一个明亮的世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景物的选择与意境营造的关系,进而思考自己文章构思的意境营造。统编教材还设计了很多学习写作的小练笔,如句式仿写、内容仿写或文体改写等,都是难得的写作素材,需要我们将之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学生加强练习和巩固。

在此基础上,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站在一起,写“下水作文”,将写作的每一步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包括如何选题、找素材,怎么开头、怎么修改等。在作文的讲评过程中,要与学生面谈面批,一对一个别辅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的写作训练可以概括为教师与学生的“并肩战斗”。教师只有提起笔来和学生一起写作,了解学生写作中的甘苦,明白写作的困难和瓶颈,才能在关键处使力,引导写作困难的学生顺利“通关”,引领写作教学上升到新高度。

(作者单位分别系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