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周浔

“高彩礼,不能要;移旧俗,呱呱叫……”国家级非遗九江山歌,通过“以口相传,即兴而歌”的方式流传于九江市柴桑区,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地把移风易俗唱进山歌,以接地气的表演形式,让广大群众沐浴文明新风、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5月9日,记者获悉,九江市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以来,柴桑区通过一项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掀起立新规、除陋习、树新风的热潮,使广大群众逐渐放下人情“面子”,展现精神文明“里子”。

小村规撬动大治理

近日,记者走进柴桑区城门街道联盟村党群服务中心发现,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十分醒目,从村务公开到环境卫生整治、从宅基地管理到公共财产保护、从婚丧嫁娶到邻里纠纷调解等,都有明确规定。“只有家家和睦、户户和善,社会才会和谐,大家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村民张毛发说。

联盟村将集体讨论形成的环境卫生保护办法纳入村规民约,成立村级卫生志愿服务队,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实行“户评比、总评分”制度。

记者了解到,柴桑区为各村“量身定制”村规民约,明确和规范村民在环境卫生、民俗民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和行为,通过诵读“三字经”、四字词语、顺口溜等形式,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小组织发挥大作用

“现在大操大办的少了,人情负担减轻了。”说起文明新风,柴桑区新塘乡胡桥村村民颇有感触。

红白喜事怎么办?随礼多少合适……对于以前这些村民们“不好意思说出口”的问题,村红白理事会都作了规定。不管谁家办红白喜事,村红白理事会成员都会上门“唠嗑”,在闲聊中敲定酒席标准、参加人数等内容。

徜徉于新塘乡胡桥村集市,道路两旁路灯杆上的“好媳妇”“好岳父母”等公示牌引人注目。该村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引导村民“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忠厚传家、绿色美家”。

前不久,胡桥村的王四梅获得了一项荣誉——“不要彩礼好岳父母”。“越爱女儿越不能收取女婿家的贵重彩礼,只有这样,小两口才会相互尊重。”王四梅说。

近年来,柴桑区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为抓手,推选了一大批协调能力强、有威望、有影响力、热心群众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道德模范和志愿者任理事长和理事。2022年,全区召开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200余次,监督引导文明操办婚丧嫁娶事宜800余次。

小阵地书写大文章

为培育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群众知贤、颂贤、学贤,柴桑区城门街道斥资500余万元,新建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乡贤馆,围绕“乡土乡情乡愁”主线,讲述乡贤故事,展示乡贤风采,弘扬乡贤文化,凝聚乡贤力量,以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养文明、推动发展。

城门街道白合村的百姓大舞台是当地村民的“心头好”,每周四,村民们聚集在这里听宣讲、看戏剧、会友人。大家不仅编排好看的文艺节目,还把移风易俗编进山歌中,倡树文明新风。

审签:郑少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