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小波思基 

丘棟榮也要走了?

前段時間,丘棟榮離職的傳聞鬧的沸沸揚揚。

當時很多朋友都沒有當回事,更多是抱着喫瓜的態度看熱鬧。

畢竟丘棟榮不是普通的基金經理,他手裏有着9.73%的股權。

但,萬萬沒想動啊啊啊。。。

每經和界面都有報道,丘棟榮可能真的要走了。

Bo姐也獲得了一些消息,產品要增聘兩位基金經理。

一個是中庚價值品質增聘的吳承根,12年證券從業經歷。2019年加入中庚基金,目前擔任固定收益部投資經理。

另一位是中庚價值領航增聘的劉晟,近9年證券從業經驗,2018年加入中庚基金,目前擔任投資部研究部總監、基金經理。

老丘作爲中庚基金的當家基金經理,管理近200億,撐起了中庚的大半邊天。如果最後真走了,真的是地震級了。。。

迴旋鏢落到基民頭上

範妍離職,主要是因與管理層理念不同,最後她也沒有奔私,而是去了富國,說明在薪酬之外,還是有更多追求的,很多基民朋友都是覺得蠻欣慰的。

但人各有志,不可能要求這些優秀的基金經理都去爲愛發電。

Bo姐在前段時間的文章中提到,規模超過50億的基金經理,大概有三類基金經理可能受降薪影響比較大。

其中談到的第三類,就是持倉比較分散,配置比較均衡,這幾年表現出色的基金經理。

他們的特點是不喜抱團,在各自擅長的領域捕捉超額收益,典型的像鮑無可、丘棟榮、姜誠等。

Bo姐認爲這第三類基金經理是最意難平的。

因爲,他們的名氣和規模並不是靠短期賭賽道贏來的,更多是靠一點點的積累慢慢成長起來。

前兩年明星基金經理們賭賽道,規模擴張,收下千萬年薪的時候,他們是比較寂寞的。

那種情況下,堅守本心並不容易。

現在好了,基金獲得了回報,他們的名氣和管理規模也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結果一盆冷水下來。

之前測算過,管理規模50億的話,大概一年能分到兩三百萬。

按照200億左右的管理規模計算,以前的話,一年收入大幾百萬,近千萬應該是有的。

但現在,公募基金經理的薪資,從最早傳聞的5000萬封頂,到1500萬,再到300萬,甚至還有消息說,上報120萬的。。。

這對於一些業績好,最近兩年跑出來的基金經理來說,確實有點鬧心。

雖然丘棟榮除了薪酬以外,還有9.73%的股權,但這幾年基金公司的利潤也在下滑,股權帶來的收入能彌補多少預期差,也挺難講(事後諸葛了~)。

之前很多朋友看到限薪,都叫好。

但細想下,如果這些優秀的基金經理都離開了,也是損失。

基金走向平臺

按現在的趨勢,以後明星基金經理會越來越少,基金公司,特別是大公司,應該會更加註意平臺化的搭建。

短期陣痛,長期來說還是好的。一家基金公司,一個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佔到一半,本來就有點畸形。

業績波動、滑鐵盧是風險;

公奔私、公奔公是風險;

還有基金經理的道德風險問題。。。

現在有的大基金公司是“分盤管理”模式,有的是一隻基金,雙基金經理,甚至四基金經理。

去明星化可能是一條必經之路,這種多基金經理制度,也能規避一些個人英雄主義。

對於基金業績也是有好處的。

行業均衡,在多行業裏挖掘出優秀個股,聽起來美好,做起來不容易,畢竟單個基金經理的能力圈是有限的。

多基金經理的模式,讓單個基金的投資範圍,不再侷限於個人的能力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