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網約護士”漸入百姓家

年輕客戶比重增加

□ 長江日報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馬遙遙

5月1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內分泌科的傷口專科護士張雪玉收到患者陳先生的祝福微信:“剛剛知道明天是護士節,節日快樂!”

陳先生是一名糖尿病足患者,右腳5個腳趾頭因潰爛全部截掉做了骨水泥。從醫院出院後,換藥成了麻煩事。得知武漢市中心醫院有“網約護士”的服務,他試着下了單。雖然當時正值“五一”假期,但張雪玉還是第一時間就上門了,陳先生既意外又感激。

其實,這項服務對於曾在該院住過院的慢性病患者而言並不陌生。2019年2月,國家衛健委發佈《“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儘管湖北不是試點地區,但武漢市中心醫院仍在當年就開展了這項工作,是湖北地區最早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三甲公立醫院。5年來,該院的“網約護士”從17人發展到430人,從4個項目發展到如今的母嬰護理、置換尿管、胃管等38個項目,年服務量約1600單。

■ “護士幫了大忙,這個錢花得挺值”

“腳趾頭截掉後,去趟醫院折騰得很。自己在家處理的話,又怕操作不當加重病情。”陳先生說,他下單時沒抱多大希望,“醫院的事情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上門服務呢?”

沒想到,張雪玉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就上門了。清理創口、更換敷料,僅用20來分鐘,她就專業又迅速地完成了一系列操作,隨後還詳細交代了傷口後續處理的注意事項。服務結束,結算費用300元左右,包括治療費(同院內收費標準一致)、上門服務費、基礎耗材費(同院內收費標準一致)、護理責任險、護士人身意外險、稅費、上門來回的交通費用等。

“張護士幫了大忙,這個錢花得挺值的!”陳先生說。

張雪玉2005年大學畢業就當了護士,2015年成爲傷口專科護士。2019年3月,市中心醫院啓動“網約護士”服務,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張雪玉通過護理部的資質審覈及培訓考覈,成爲該院首批17名“網約護士”中的一員。該院“網約護士”大多是利用休息時間上門。“挺累的,但是讓我重新感受到了護士的職業價值。”

張雪玉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在病房,她面對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傷口,自己就是個普通護士。但是去患者家裏,面對的不僅是傷口,還有不同的家庭,她能更深刻地感到自己“被需要”和“被理解”。

這5年來,張雪玉服務了七八十家患者,接了近400單。“我們被這麼多人、這麼多家庭需要,現在覺得我們這個職業真的很好!”

“願意兼職‘網約護士’的都是爲了那份職業成就感。”該院“e護到家”護士長彭秋霞說,雖然患者付的費用醫院扣除成本支出外,全部會給接單護士,但也沒多少。“如果只是爲了賺錢,沒人願意幹的。”

■ 武漢多家醫院已開展“網約護士”服務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曾說,護理將是未來社會需求增長最快的職業。“網約護士”興起的背後,正是失能老人、手術康復期患者和孕產婦等羣體的現實需求。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提供的38項護理服務項目中,更換尿管、更換胃管、傷口換藥等項目的下單率很高。“高齡、行動不便的患者佔了8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年“網約護士”下單客戶中的年輕羣體比重也在增加。“一方面是年輕人對互聯網服務的接受度更高,另一方面則是孕產婦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彭秋霞說,該院推出了母嬰護理,目前已成爲下單率最高的項目,服務反饋很不錯。

記者瞭解到,目前除了武漢市中心醫院,武漢市中醫醫院、武漢市第六醫院、亞心醫院、武昌醫院、武漢市第八醫院、漢陽醫院也都開展了“網約護士”服務。按照國家衛健委發佈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規定,註冊網約護士應當至少具備五年以上臨牀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能夠在全國護士電子註冊系統中查詢。

■ 正在考慮發展專職“網約護士”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已超過2.8億,佔全國總人口19.8%。

“‘互聯網+護理服務’是盤活現有護理資源存量的方法。”據武漢市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武漢市護理學會理事長付阿丹介紹,該院目前正在考慮發展專職“網約護士”。初步想法是發動起退休護士,另外對於需求量大的科室,從在職護士中選出一個專職“網約護士”。

“護士平時工作已經很累了,一直兼職下去,擔心任務太重,消耗職業熱情。”付阿丹認爲,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要想“網約護士”能更好地落地,除了繼續增加護士隊伍培養和供給外,還需從服務質效、定價等方面入手,推出更多具體、可行的創新制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