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南日報

“每畝多打220斤糧、多收330元”爲何有底氣

看一名種糧大戶的“增收賬”

趙春喜

5月11日,正值小麥灌漿期,商水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大型自走式噴灌機蓄勢待發,爲小麥“頂滿倉”做準備。田邊,種糧大戶劉天華揹着手踱着步,偶爾彎腰查看一下麥穗,顯得悠然自在。

“澆灌這些活兒全是自動化設備了,一人能管2000畝地呢!”劉天華閒庭信步的底氣來源於高標準農田的“硬核”支撐。

劉天華流轉經營有4000多畝地,其中高標準農田2000畝,就在商水縣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內。和普通耕地相比,高標準農田不僅讓他省事省力,更讓他的“錢袋子”一年比一年鼓。

前不久在國新辦發佈會上,省長王凱現場算了一筆賬: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全部建成後,每畝可多打220斤糧、多收330元。

同樣是種糧食,高標準農田“魅力”爲何如此大?劉天華掰着指頭,從耕到種、從管到收,爲記者細算了一筆賬。

依託良好的耕地條件,新型農機得以“大展身手”。“以前一畝地播種至少需要30斤種子,現在只用20多斤,一畝地能省不少種子。”劉天華說,藉助先進的播種機播種,種子不僅出苗齊,出苗率還高,甚至達到98%。基本苗多了,糧食豐收也就有保障。

良田更要用良種。劉天華用的是周口農科院研發的周麥系列麥種,種子用得少,麥子照樣高產。去年,儘管受“爛場雨”影響,劉天華的小麥每畝增產將近200斤。

小麥要高產,“七分種,三分管”。麥子生長面臨着氣候、病蟲害等諸多挑戰。“以往靠人工防治每畝地要投入60多元,現在用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一畝地才花35元。”澆水施肥也至關重要,“人工澆水一畝地要90元,現在用上全自動化的澆水設備,每畝地只需15元。小麥生長期有三次大的澆水關鍵節點,這省下來的可是一大筆錢。而且採用水肥一體化設施,肥料錢也省了不少。”劉天華邊算邊感慨。

科技下田地,增收添底氣。都說種地是靠天喫飯,但高標準農田讓農機可以敞開跑,旱能澆、澇能排,不僅爲劉天華撐起了一把“防護傘”,更爲他帶來了“真金白銀”。

劉天華的這筆賬算下來,刨除土地租金,每畝地的種地成本少了近300元,糧食增產每畝地又多賺近400元。“這還只是小麥的節本增收賬,如果再加上秋季的玉米、芝麻,這賬就更漂亮了!”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2022年起,我省在已經建成85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範化、環境生態化“六化”要求,啓動建設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助力農田節本增收,讓農戶種糧更有奔頭。

“現在耕地更好了、技術更高了,糧食高產了,我們增收了!”劉天華言語間充滿了對高標準農田的讚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