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是护士,也是母亲

让爱与奉献一起绽放

有一种爱,任劳任怨;有一种爱,坚持勇敢。这种爱,是护士对患者的爱,也是母亲对孩子的爱。

2024年5月12日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也是母亲节。这两个节日在同一天相遇,这一天便有了双重意义。她们是患者的依靠,也是孩子的天使。护士节“邂逅”母亲节,让我们一起走近可敬可爱的“护士妈妈”们。

南方日报记者 许文浩 通讯员 钟玲芬 冯森达 王雅 傅思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大内科护士长凌伟芳:

救死扶伤的接力棒

在她手中传递

头戴一顶燕尾帽,身穿洁白的护士制服,与人交谈时总是面带微笑,这是凌伟芳给人的第一印象。

凌伟芳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下称“粤东医院”)大内科护士长,从业33载,先后在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大内科分别担任护士、病区护士长和科护士长。多年来在不同科室的工作经历让她更懂得如何照护病患。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凌伟芳先后获得了梅州市“优秀护士长”、梅州市“十佳护理教育者”、梅县区“我心中的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我爱护士这份平凡而伟大的职业”

“阿叔,您今天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病房内,凌伟芳正在进行每日的业务查房,她细致地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随后,小声地嘱咐跟随她一起查房的年轻护士们:“这位病人刚做完起搏器植入术,要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认真观察心律、心率、血压、术口等情况,避免手机靠近起搏器。这里有早期功能锻炼六步法的图片和视频,管床护士做好宣教指导。”

除了日常的行政查房、业务查房,作为一名大内科护士长,培训与照顾年轻护士也是凌伟芳的职责之一。“在重症医学科开业之初,科室的工作压力较大,不少同事没有时间好好吃饭。为了给她们改善伙食,我经常会在家里做好可口的饭菜带给她们吃。在生活中,我会把科室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尽可能地给大家爱。”凌伟芳笑着说。但在业务上,她对大家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像一位严母,因此也被同事亲切地称呼为“芳妈”。

粤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护士长张苑娜告诉记者,凌护长是一位非常尽职尽责的科护士长,她对待同事就像对待家人一样,在护理工作方面也会给予我们很多指导。

在凌伟芳看来护士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每当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挽救的生命,她又觉得护士是伟大的。

一天夜晚,正在吃晚饭的凌伟芳突然听到邻居家阿婆的大声呼救,“阿芳,救救我的孙子。”闻声赶到现场的凌伟芳发现邻居家的小孙子突发癫痫,双眼翻白,口吐白沫,嘴唇紫绀。在做好专业判断后,她当即撬开患者口腔,清理呼吸道,并用毛巾垫牙以防咬伤。经过凌伟芳的紧急处理,患儿的情况明显好转,在医院接受后续治疗后痊愈。凌伟芳也因此事受到街坊邻居的赞扬。她表示,救死扶伤是她的使命,她深爱护士这份平凡而伟大的职业。

救护病患的使命代代相承

当被问起为什么从事护理这一行业,凌伟芳的回答是,因为父亲。

1984年,彼时的凌伟芳年仅12岁,读小学五年级,她的父亲患上了胆道疾病。“我爸当时得了胆总管结石,全身黄疸,疼痛难忍。”回忆起当时父亲的情况,凌伟芳心疼不已。好在经过医生和护士的救治,父亲得以康复。医护人员奔忙的身影在年幼的凌伟芳心中种下一颗种子——我要成为一名护士。

1991年,凌伟芳从原梅州市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粤东医院成为一名护士,完成了儿时的心愿。在工作中,她仍不忘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2006年粤东医院重症医学科筹建时期,凌伟芳自学电脑办公软件,利用休息时间翻阅大量资料,结合科室实际整理了一本《ICU护士必读》,其中包含了她十余年的护理工作经验,为其他护士提供了工作指引。

凌伟芳对医护事业的坚持与热爱也影响着她的家人,在她的耳濡目染下,儿子小文(化名)也选择成为一名临床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小文表示,妈妈在他的生活中是一个亦师亦友的角色。“小的时候她经常在周末陪我去新华书店看书,我把四大名著读给她听,她不仅耐心聆听还会与我讨论她对其中人物的看法。”小文说。

“高三时,妈妈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每天五点半起床送我上学,即便我的高中和她上班的医院是在两个几乎相反的方向。”谈及母亲,小文认为凌伟芳是照亮他前行道路的灯塔,不仅为他提供生活上的关心,还为他指明发展的方向。“在就读医学专业前,妈妈告诉我很多学医时会遇到的具体问题,让我考虑清楚再做决定。确定专业后,妈妈也教给我很多有关医护职业的知识。我希望和妈妈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因父亲受到救治决定学习护理,在她的带动下儿子也将加入医护工作者行列,在凌伟芳的手中,救死扶伤的接力棒代代传递。

梅县区中医医院中医综合治疗区护士长凌映芬:

跨界再出发

“90后”爱上中医

步入梅县区中医医院的中医综合治疗区,一股独特的中草药香气扑鼻而来,凌映芬正在为患者做脐灸。“脐灸后不要着凉,注意保暖。灸后半小时内不要饮用冷水以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每次做完脐灸,凌映芬都会小心叮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凌映芬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是梅县区中医医院的一名“90后”护士长,目前负责中医综合治疗区的各项护理工作。今年是凌映芬当护士的第10个年头,10年间她多次获评医院先进个人、积极分子、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

从妇产科转型到中医科

“陈女士,您感觉这个力度合适吗?温度是否需要调高?”中医综合治疗区的病床上,凌映芬手拿一个拳头大小的铃铛花金火龙罐一边在患者身上悬灸,一边询问患者的感受。

“火龙罐综合灸是一种中医治疗手段,可以祛寒散滞、温通经络,能够调理人的脾胃、缓解肩颈疼痛等,适合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凌映芬向记者介绍道。

大学期间学习的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后担任的是妇产科护士,现在从事的却是中医护理工作,凌映芬的“跨界”还要从2年前说起。

2022年3月,凌映芬被派往广东省中医医院进修中医专科护士,进行为期1个月的中医理论知识学习和2个月的临床实践学习。初到广州的凌映芬感受到了省地医院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也更加坚定了要学有所获的决心。

“在进修期间,我见识了疗效神奇的中医外治法,对充满奥秘的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启了自己学习中医外治法的大门。”尽管有着兴趣支撑,凌映芬的转型之路仍不轻松。尤其是理论基础方面,凌映芬和同行的其他有中医经验的医护人员相比更为薄弱。

中医护理的许多知识来自医书,如《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护理学》《黄帝内经》等,其中有的内容由文言文所写,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易懂。为了弄懂医书中的内容,凌映芬参照注释反复研读,遇到问题便向当时的带教老师请教。经过不懈努力,凌映芬对中医护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理论知识掌握后,对于临床实践凌映芬也并不松懈。她珍惜每一次练习机会,牢记带教老师所说的手法要领,通过不断努力取得火龙罐综合灸的认证和相关证书,并获得“优秀个案”称号和申请了团队实用新型专利。凌映芬表示:“护理需要不断学习,哪怕学起来并不轻松,但想到我学的知识和技术对患者有益,就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90后”成科室“开荒牛”

2022年7月,凌映芬学成回到梅县区中医医院,并在医院的支持下开设了中医综合治疗区,担任该科室的护士长。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一个科室的创建对这位“90后”姑娘来说颇为不易。“在科室创建的头2个月,我只休息了4天。”凌映芬表示。

除了工作的繁忙,让同事们接受和学习新技术也是个难题。比如部分不熟悉中医护理的护士担心火龙罐、艾灸、铺灸等技术会烫伤患者,不敢尝试。为此,凌映芬经常抽出时间手把手带着护士们反复练习,并定期召开学习会议,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展开讨论。

“有时病人会反馈铺灸的受热不均匀,我们就会开会分析,是否是姜或艾草铺得不够均匀,还是由于其他问题。通过不断讨论改进,提升服务品质。”凌映芬说。

度过了起步时期的困难,凭借优质的服务和不错的疗效,凌映芬收到的诊疗预约逐渐增多,有时一天要接待十余位患者。“凌护长既热情又专业,在治疗时力度和温度都拿捏到位,做完一个疗程感觉身体舒服了不少,沟通起来很流畅,服务得也很周到。”经常接受火龙罐治疗的陈女士告诉记者。

在科室中,凌映芬年轻有活力、勤恳好学又活泼开朗,受到同事们的认可。在家庭中,她是孩子依赖的好妈妈,丈夫心爱的好妻子。丈夫龚先生道:“阿芬她虽然工作繁忙,但从不缺席孩子的成长,每天早上负责送孩子上幼儿园,有时间就陪他玩耍,也非常支持我的工作。”

“护士和母亲都很伟大,祝福所有的护士姐妹们和母亲们收获满满的幸福和快乐。”作为一名护士和母亲,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和母亲节到来之际,凌映芬送出自己美好的祝愿。

梅县区梅西镇卫生院妇产科护士长王碧:

用心用爱守护

基层群众生命健康

梅县区梅西镇卫生院的配药室中,身着护士制服的王碧认真地对照患者信息,在输液袋上贴好标签,并写好患者的姓名和药物名称,准备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这是一名乡镇护士的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却为保障乡镇人民的生命健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碧是梅县区梅西镇卫生院妇产科护士长、主管护理师,今年38岁,从事护理工作已有19年。扎根基层,王碧始终坚持用心用爱服务患者,对待护理工作细致负责,受到周边村民和同事的广泛好评。

“不管在哪工作,护理都是为了群众服务”

“曾秀英阿姨是哪位?”王碧从配药室中走出,用柔和但清晰的声音问道。此时,一位坐在角落的老人举起手。王碧走过去,熟练地在曾秀英的手腕上绑好橡皮管,找准血管后将针头插入,并贴好输液贴,连贯的动作一气呵成。

乡镇卫生院的病患多是中老年人,王碧在对待患者时会更加细致耐心,如在与患者沟通时语气更加温和平缓,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交流、疏解精神压力。王碧在细节上下的功夫获得了患者们的认可。

“王护长的服务态度很好,对我们也经常关心。打针一点也不痛,还会时不时来问我们是否有不舒服的情况。”曾秀英如是评价道。

除了在卫生院里照顾病人,王碧还会到患者的家中进行健康检查。“比如在产妇分娩后的7天内,到她家里为产妇和新生儿做体检,查看产妇的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是否顺利、新生儿是否适应家中环境等。”久而久之,王碧与梅西镇的村民日渐熟悉,还与其中一些村民成了朋友。

相比于此时的适应环境,初到梅西镇卫生院的王碧有些无措。在此之前,王碧在梅县区中医医院从事了10年左右的护理工作。相较于县城医院,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均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变化,王碧担心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

遇到困难时,直面困难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王碧来到梅西镇后,利用自己丰富的护理经验尽可能快速熟悉卫生院的环境,并在业余时间多与当地村民沟通,了解地方的民风民俗。

通过努力,王碧不仅较快地适应了新环境,还为在她之后来到梅西镇卫生院的年轻护士们提供帮助。在护士邓敏心中,王碧是一位关心她工作和生活的知心大姐。“王护长平时很关心我们,有困难的时候给她打个电话,她都会全力帮忙,和同事们相处融洽。”

从县城医院到乡镇卫生院,王碧一如既往地用心为患者服务,她认为,“不管在哪工作,护理都是为了群众服务”。

“基层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在基层的护理工作无疑是繁重辛劳的,对此,王碧表示:“在卫生院工作虽然辛苦,但是看到患者康复出院,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一次值班查房中,王碧发现了一名新生儿因喂养不当引起吐奶误吸。“当时新生儿口鼻吐奶,满脸通红带点紫绀,发出轻微呻吟声,我马上从家属手中接过新生儿进行侧抱,一边呼叫医生抢救,一边将新生儿抱到抢救台进行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的奶水,并给予吸氧。”王碧告诉记者,经过一系列抢救,新生儿最终转危为安。看着家属激动地连声感谢,王碧更深刻地感受到护士这一职业的职责之重和光荣伟大。

工作中的王碧总是步履匆匆,行走在卫生院的各个病区内,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患者身上,对于家庭的照料相对较少。“我儿子今年14岁,在县城读初中,几天才能见一面,不能每天陪着他,我感到有些愧疚。”王碧对工作的繁忙感到无奈,但好在家人们都非常支持她。

儿子对王碧的工作十分自豪,“我妈妈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我为妈妈的职业感到自豪。”丈夫也主动承担更多家庭的重任,照顾儿子的衣食起居。王碧的母亲也会在她下班后准备好饭菜,像在女儿小时候一样等待王碧回家吃饭。

王碧是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在她看来,护士和母亲都是一种伟大的身份。在第113个国际护士节和母亲节到来之际,王碧祝福所有护士和母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