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 趙覺珵 趙瑜莎]當地時間19日下午,一架載有伊朗總統、外長以及其他隨行人員的直升機在東阿塞拜疆省瓦爾扎甘地區發生事故。據伊朗國家通訊社20日發佈的伊朗政府內閣聲明,伊朗總統萊希及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等人在此次事故中遇難。

萊希的突然罹難會對伊朗國內政治局勢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爲本已緊張的地區局勢帶來哪些不確定性?《環球時報》記者20日採訪多名中東事務專家,他們認爲,萊希的意外罹難或將造成伊朗最高領袖的接任者出現暫時空缺,但總體來看,由於伊朗有關權力移交的規定十分明確,且伊朗的大政方針主要由該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決定,此次事件應當不會導致伊朗出現較大的政治動盪。

專家同時認爲,在上述背景下,伊朗的外交和內政方向預計不會發生太大改變。不過,意外的發生或將使伊朗和美國的談判暫時陷入僵局,爲地區局勢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國家的治理不會受到干擾”

綜合伊朗媒體報道,事故發生在當地時間19日下午,萊希與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在伊朗東阿塞拜疆省共同參加一個水壩項目的揭幕活動。在返回途中,萊希所乘坐的直升機“在瓦爾扎甘地區降落時墜毀”。發生事故的直升機上除了萊希,還有包括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東阿塞拜疆省長馬利克·拉赫馬蒂等在內的幾名官員。

據報道,當天與總統一行共有三架直升機,其中另外兩架已經安全抵達目的地。據伊朗內政部長艾哈邁德·瓦希迪在伊朗國家電視臺上的說法,大霧天氣正是萊希所坐直升機被迫“硬着陸”的原因。

當地時間20日,伊朗政府已經確認了直升機墜毀,機上人員均已遇難的消息。伊朗政府內閣表示,對伊朗總統萊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等人的遇難表示哀悼,並強調“我們向國家和人民保證,將繼續萊希總統的前進道路,國家的治理不會受到干擾。”另據伊朗媒體報道,伊朗政府內閣已舉行特別會議,將宣佈萊希等遇難人員的葬禮安排。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今年63歲的萊希2021年成爲伊朗總統,他是一位與司法界和宗教精英有着深厚聯繫的強硬派,經常被認爲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可能繼任者。萊希在宗教系統中有着深厚資歷,與已故的霍梅尼以及哈梅內伊有着穩固的關係,哈梅內伊曾任命他擔任多個高級職位。

分析認爲,萊希一直在國際和國內議題上與哈梅內伊保持一致立場,在伊朗核問題、反對西方和以色列問題、中東戰略等事務上持強硬態度。路透社認爲,萊希與哈梅內伊一樣對西方抱有深深的懷疑,支持伊朗經濟自給自足運動以及“支持中東代理勢力”的戰略。

“萊希深受哈梅內伊信任,被認爲可以保護哈梅內伊作爲伊朗最高領袖留下的政治遺產。”路透社援引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和北非項目副主任薩納姆·瓦基爾的話這樣說道。《紐約時報》也稱,萊希在擔任總統期間,監督執行了擴大伊朗地區影響力的戰略,目前被外界廣泛視作哈梅內伊的潛在繼任者。

“萊希的罹難,最大的影響是會造成伊朗最高領袖繼任者在短期內出現空缺。”蘭州大學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王晉20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萊希出身宗教家庭,同時曾在司法機構任職,其背景和個人風格都比較符合各方對伊朗最高領袖的期待。重新選擇繼任者對伊朗政治而言意味着更多不確定性。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少彪則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認爲,萊希的遇難預計將對伊朗內部權力結構造成影響。萊希被認爲是保守派的關鍵人物,他的去世可能會引發保守派內部一些人事調整。

根據伊朗憲法,如果總統去世或喪失能力,第一副總統將接任總統職務,直至在最長50天內舉行選舉。目前,穆罕默德·穆赫貝爾是伊朗第一副總統,預計他將接任總統職務直至新總統選出。

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爲,萊希遇難對伊朗的外交和國內政策影響不大。在伊朗,制定政策和擁有最終決定權的是最高精神領袖。“我認爲這不會對伊朗處理重大問題的方針產生重大影響。”“國際危機組織”的伊朗項目主管阿里·瓦茲認爲,但他同時表示,這會導致哈梅內伊失去一位長期值得信賴的盟友,“萊希本來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爲他幾十年來一直按照最高領袖的意願行事”。

專家:伊朗外交方向不會改變,但伊美談判或陷僵局

萊希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的意外罹難,將會對伊朗外交和地區局勢造成哪些影響?由於此次事故發生正值中東緊張局勢升級之際,因而受到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英國《衛報》認爲,萊希乘坐的直升機墜毀之際,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正處於一個新的危險境地。上個月,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曾向以色列目標發動大規模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作爲對伊朗駐敘利亞使館領事部門建築遭導彈襲擊的報復。

外媒分析認爲,在萊希擔任總統的幾年內,伊朗與西方的關係不斷惡化,同時,伊朗通過“向東看”戰略與中俄關系更加密切。在中東地區局勢持續動盪的背景下,伊朗正爭奪該地區的主導地位。

《紐約時報》認爲,萊希上任後承諾奉行“抵抗外交”,即蔑視西方列強,但對談判持開放態度,特別是與美國談判,以重返核協議並尋求取消制裁。萊希在擔任總統期間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成就之一是恢復與沙特阿拉伯的關係。2023年,兩國在北京簽署了重新建立外交關係的協議。

另據《以色列時報》報道,雖然職位不及萊希,但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遇難的損失也很重大,他是一位非常高效的外交部長,在其任內推動恢復了伊朗與沙特阿拉伯的外交關係,並於2023年訪問沙特,實現了兩國關係的重大解凍。半島電視臺則提及,自去年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阿卜杜拉希揚一直在中東地區與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在內的盟友進行協調,並向該地區國家傳達伊朗的立場。

文少彪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認爲,萊希和外長阿卜杜拉希揚都是伊朗外交的核心人物,繼任者需要時間進行熟悉和磨合。他認爲,短期內,伊朗的對外交往可能受到一定影響。

“由於伊朗需要將更多精力用於選出新任總統等內部事務,當前其與美國的談判可能會陷入停滯。而這也將爲巴以衝突和地區局勢的降溫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甚至爲中東地區穩定帶來新挑戰。”上述中東問題專家認爲。

英國廣播電臺(BBC)認爲,萊希遇難對伊朗的外交方向影響有限,因爲在伊朗,制定政策和擁有最終決定權的是最高精神領袖,而總統很大程度是在執行最高精神領袖的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田文林20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總統和外長都是伊朗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兩人的突然罹難或將讓伊朗政壇在短期內陷入相對“停頓”或“混亂”的狀態。不過,伊朗的順位體系比較明確和完整,第一副總統可以順位替補總統的職位,避免伊朗國內出現大的政治動盪。他認爲,該國的外交方向不會因萊希的意外去世而中斷。

《華爾街日報》同樣認爲,如果萊希在此次事故中死亡或者喪失行動能力,預計不會改變伊朗對任何重要地緣政治問題的立場,包括對其核計劃和本輪巴以衝突的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