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近5000元的冰箱,才用了不到兩年,回收價500元,還得自己掏搬運費。”近日,在北京市通州區租房的沈先生向《工人日報》記者反映,自己因工作變更,準備賣掉此前全新購置的501升十字門冰箱,卻因在回收價格和搬運費上始終無法與線上線下商家達成一致,尚未找到合適的商家回收冰箱。

日前,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商務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支持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通知》,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存量消費品更新換代差異化需求。《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開展汽車、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

記者調查發現,在大家電回收過程中,消費者面臨“無人收”難題,相關企業和二手平臺也表示陷入了“收不到”的尷尬處境。

“大家電收得少,也不好賣。”在北京東三旗舊貨市場,多位家電回收商家告訴記者,相較於小型家電,“四機一腦”(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腦)等大型家電因體積大搬運困難、專業性強拆卸清洗過程複雜等特點,搬運人力成本與後期維修費用較高,回收和轉賣面臨諸多問題。

除了線下商家,一些二手平臺的線上商家同樣表示面臨大家電回收難題。記者檢索多個二手交易平臺,表示希望出售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家電,部分商家線上簡單評估家電價值後,給出了100~200元的報價,“成本高利潤少,還得僱師傅去搬,再高就賠錢了。”某商家說。

“大件家電的回收處理鏈條長、成本高,回收模式複雜、難度大。”北京愛分類環境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總監徐小婷表示,當前,大家電回收處理的兩端(源頭生產和末端拆解處理環節)相對成熟,但中段回收環節存在運行不暢的問題,比如,回收成本高昂,作業車輛市區通行受限,部分消費者對於家電的安全使用年限缺乏瞭解等。

對於大家電回收“兩難”困局,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徐東生認爲,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打通“最後一公里”時存在難題。“有的舊家電需要拆除,消費者自己拆不了,需要專業人士提供上門服務,且大家電體積大重量重,搬運困難。此外,個體商販回收在市場中佔比較高,缺乏專業回收渠道。”徐東生說。

 如何破解大家電回收“兩難”困局?

“《行動方案》的出臺,將有助於爲消費者營造更加順暢的家電更新消費循環的環境,疏通消費循環的堵點、難點,健全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環節。”徐東生表示,新政策有利於讓消費者在有消費意願的情況下,通過便利方式以舊換新。

記者瞭解到,《行動方案》出臺後,有關機構與多個地區積極響應。河南、四川、海南等多地出臺家電回收相關實施方案,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出《關於號召和支持家電全行業開展“以舊換新”活動的通告》,號召和支持家電企業參與改造提升家電回收網絡,提高廢舊家電回收、中轉和集散效率。

結合家電回收企業實踐,徐小婷表示,“愛分類”正在創新回收模式,以“互聯網+”方式提供線上線下回收預約渠道,爲消費者提供上門服務。“期待相關管理機構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對回收企業和消費者進行補貼,給與企業作業車輛綠色通行政策,推動再生資源分揀中心規範建設,降低企業成本,讓消費者因得到實惠而選擇正規回收途徑。”

徐東生建議,流通渠道商具有貼近消費者的優勢,應鼓勵家電銷售商積極參與回收環節,同時爲回收場地建設等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加大對非法拆解等行爲的處罰力度,鼓勵消費者選擇正規回收渠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