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蘭素英    

據新華社,新加坡航空公司(以下簡稱“新航”)SQ321航班5月21日在飛行過程中遭遇嚴重氣流顛簸,隨後緊急降落在泰國曼谷素萬那普國際機場。該機場和新航確認,機上1人死亡、多人受傷。

路透社報道稱,新航沒有透露SQ321航班是遭遇了哪種類型的湍流導致的緊急迫降,但航空專家懷疑是遭遇了所謂的“晴空湍流(clear air turbulence,以下簡稱CAT)”,這是一種目前的技術幾乎無法檢測到的湍流,這意味着它可能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發生。

英國雷丁大學去年發佈的一項研究認爲,CAT現象的加劇是由於氣候變化,並預計未來如不採取大規模的減排行動,未來的CAT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多。

不過,對於雷丁大學的這項研究,曾從事民航飛行多年、目前任職於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實際上,我認爲目前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氣候變化是導致飛機飛行過程中遭遇湍流次數增加的主要原因,這只是一種猜測。”

5月21日,救援人員在泰國曼谷素萬那普機場外等待接應旅客。圖片來源:新華社發(拉亨攝)

部分乘客被拋向天花板,新航迫降事故已致1人死亡

新航在社媒上稱,SQ321航班由倫敦飛往新加坡,機上載有211名乘客和18名機組人員,途中遭遇嚴重氣流顛簸,備降泰國曼谷機場,於當地時間21日15時45分(北京時間16時45分)降落。該機場和新航確認,機上1人死亡、多人受傷。

航空刊物FlightGlobal和民用飛機信息網站Airfleets等航空網站信息顯示,執飛這趟航班的波音777-300ER型客機於2008年交付給新航,機齡約16年。在新冠疫情期間,這架飛機曾改爲臨時貨機,後在2021年暫時停飛,直到今年4月才恢復服務。

航班實時飛行狀況查詢網站FlightRadar24的信息顯示,新航SQ321航班在3分鐘內從11300米巡航高度急劇降到9400米,在這一高度停留不到10分鐘,再次迅速下降隨後不到半小時在素萬那普機場着陸

機上一名乘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當時飛機突然急劇下降,所有在座位上沒有系安全帶的人都立即被拋到天花板上。“一些人的頭撞上頭頂的行李艙,直接把它撞凹了。

新航並未透露客機遭遇了哪種類型的湍流。據路透社報道,航空專家懷疑是遭遇了所謂的CAT,這是目前的技術幾乎無法檢測到的湍流。CAT是威脅航空安全的一種極端危險性天氣現象,因其不伴有明顯的天氣現象,因此機載雷達難以探測。世界氣象組織之前就曾指出,CAT經常在沒有任何可見跡象的情況下發生。

大多數情況下,湍流僅會導致飛機輕微晃動和輕微的高度降低。但如遇更罕見、更嚴重的CAT,飛機會急速顛簸,嚴重時可能會短暫失控。研究人員稱,像CAT這樣的意外強湍流不僅對乘客和機組人員構成威脅,而且還威脅到載客飛機的長期安全。

根據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數據,2009年至2022年期間,有163人在往返美國機場的航班上受到“嚴重湍流(即CAT)傷害”。

氣候變化的“鍋”?研究稱1979~2020年嚴重湍流的持續時間增長了55%

有研究認爲,溫室氣體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正在致使湍流現象增加。

英國雷丁大學2023年年中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研究稱,到2020年,飛機在飛行中遇到的顛簸次數比40年前多了55%。該研究將這一現象歸咎於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全球變暖,這改變了噴流氣流,加劇了北大西洋和全球的CAT現象。這表明,除非採取大規模的減排行動,否則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湍流。

具體來看,雷丁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在北大西洋上空的一處“典型點”(也是全球最繁忙的飛行線路之一),在1979年至2020年間,嚴重湍流的持續時間增長了55%,從1979年的17.7小時增加到2020年的27.4小時。同期,中度湍流的持續時間從70.0小時增加到96.1小時,增幅爲37%,輕度湍流的持續時間從466.5小時增加到546.8小時,增幅爲17%。

研究同時發現,美國、歐洲、中東和南大西洋上空的其他繁忙航線的湍流也有顯著增加。上述研究的合著者之一、雷丁大學大氣科學家Paul Williams說:“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將在未來增加CAT(頻率),現在我們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已經開始了。”

領導上述雷丁大學研究的氣象學家Mark Prosser認爲,針對湍流增加這一情況,航空公司應該開始考慮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他指出,僅在美國,湍流每年就會給航空業造成1.5億美元至5億美元的損失。這是因爲在湍流中每多飛行一分鐘,都會增加飛機的磨損,以及乘客和空乘人員受傷的風險。

Paul Williams則建議,“應該投資改進湍流預報和探測系統。”

不過,對於雷丁大學的上述研究,曾從事民航飛行多年、目前任職於中航(成都)無人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實際上,我認爲目前並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氣候變化是導致飛機飛行過程中遭遇湍流次數增加的主要原因,這只是一種猜測。CAT確實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屬於小概率事件,乘客們在日常生活中並不需要過分擔憂。”

該業內人士強調,飛行員都接受過處理極端湍流的訓練,他們可以在任何時候進行手動干預,即使是飛機處於自動駕駛狀態時。在同一空域飛行的其他駕駛艙機組人員也可以立即反應,並儘可能與空管協調,以繞過有湍流區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