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個富有漆藝傳統的國家,可追溯到繩文時代(前6000-前3000)前期。中國大陸漆工藝技術的引進約爲古墳時代(221-412)以後,例如中國夾紵技法,日本稱爲“乾漆”。這些外來技術與日本固有技術相結合,使日本漆工藝得以迅速地發展。

中國大陸漆工藝大量的傳入日本是在飛鳥時代(592-709)和奈良時代(710-794)。從唐朝傳入的末金鏤、密陀繪、平紋、螺鈿等漆工藝技法,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器皿、武器、樂器之上。工匠們廣泛吸收各種漆工藝技術,漆藝技術日益豐富,大量精美作品問世。隨着佛教的傳入,此時期的漆藝技術主要應用於寺廟和佛像的製作領域。

到了室町時代(1336-1573)和桃山時代(1573-1615),日本社會開始由傳統向近代轉型。與中國宋代、明代的民間交往,中國文化得以湧入,從繪畫工藝作品、飲食及宗教、思想方面都影響着當時的日本文化。受此影響,漆藝師們大膽打破傳統程式,創造出新的意匠和技法,並借鑑漢畫、歌繪和物語繪等繪畫形式,構圖複雜而又頗具誇張性,擴大了表現空間,充滿一種閒雅的意趣。

江戶時代(1604-1853),隨着經濟力量的強盛,使用材料的多樣化,技工考究的漆藝作品備受推崇,蒔繪技術也達到了頂峯,以致出現了無路可走的感覺。不久漆工藝就趨於玩弄技巧、堆砌材料、陷入千人一面的誤區,喪失了藝術的感染力。可以說,這是蒔繪從頂峯走向衰落的時期。

明治時代(1868-1912)以後日本政府爲了振興漆藝的發展,實施了多種保護措施,如創辦了東京美術學校(現東京藝術大學)漆藝科;設置了專門的部門對古代漆器進行整理和研究,對古典技術的研究和保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規定漆器爲日本的“傳統工藝品”,並對漆器產地時加補助等。這些措施有效地保護了日本傳統漆藝的保存,並使日本的漆器產業得以發展。

(以上文字摘自楊國林《漆畫發展》)

以上的漆畫作品均來自

日本國寶級漆藝家——柴田是真

柴田是真(1807-1891)

日本國寶級的漆藝家,他生於江戶後期,經歷了明治時期的動盪。

是真在十一歲時拜蒔繪師爲師,由此進入了漆藝的世界。當時的蒔繪師更接近畫匠,他們需要按畫稿對器物進行繪製。爲了能獨立完成作品,是真到京都學習繪畫。兩年之後回到江戶,是真便開始了漆藝和畫師的工作。

是真在85歲時去世,去世前一年,他被選爲帝室技藝員,相當於現在的“國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一本帝室技藝員名冊上,有着“柴田順藏”的記錄,這是是真常用的名字,名字下方,寫着“蒔繪、畫家”,能夠在兩個領域都得到認可,僅有是真一人,他的作品總是充滿了天真和對細節的執着,令日本和世界着迷。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協商解決。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

聯繫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