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 盡

來勢兇猛的超強颱風“山竹”已快速移出了廣東省境。而在過去的兩天裏,南粵人民經歷了一場罕見的考驗。據羊城晚報報道,全省累計轉移人員311萬餘人,啓用2萬個庇護場所。同時,沿海多市還採取了“停工、停業、停課、停運”乃至停市的嚴密防禦措施。

面對超強颱風,廣東全省上下齊心協力防災,亦可謂做足功課。從事先通告,部署預防,不斷提醒市民做好防範準備,到省政府發佈緊急動員令,相關行業高度戒備,各救援部門隨時待命出擊,嚴防死守,務求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

儘管如此,強颱風所帶來的危害依然顯而易見。多地海水江水漫堤倒灌,沖毀田地魚塘。大批樹木被風吹斷,甚至被連根拔起。有的住宅小區,雨水漫進地下車庫,許多車輛被淹。更不幸的是,還發生樹木房屋倒塌砸死人的事件,據報道,全省有4人死於颱風……

防禦自然災害,這是人類面臨的永恆挑戰。儘管現今科技進步,人類守護自身的能力提升,但在強大的自然造化面前,人類永遠都是個小學生。個體的生命之花,隨時可能凋零於不期而降的災禍。據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2016年發佈的報告顯示,僅近20年裏,全球就有約135萬人死於自然災害。

因此,應對自然災害,人類必須永葆敬畏之心。不要說經歷了那麼多臺風,每次似乎都是“狼來了”的遊戲。事實上,每次大的自然災害過後,都會留下其肆虐的痕跡。而其危害,對當事者來說,或是永生都無法抹去的心理傷痛。在大自然的多變與不可測面前,人類只能以加倍的防範來減輕災害損失。就在前幾日,強大如美國,爲應對颶風,就將逾百萬人從東海岸撤離。而這已非其首次所爲,此前美國最大規模的一次疏散人口達數百萬之衆。

珍惜生命,敬畏自然,與科學防禦乃同一硬幣的兩面,缺一不可。如在強颱風來臨前,關好門窗,儘量不出門等,看似細微,甚至有點躲避意味,但不與自然災害正面硬拼,這本身也是被實踐一再驗證了的有效措施。正如在地震頻發的日本,“避難”是每個公民需經常學習演練的常識。

而如何提高市民科學防禦災害的意識與能力,也恰恰是當下最令人擔憂的社會短板。每次颱風來臨,網絡上都充滿諸多可笑的橋段。這固然反映出人們對抵禦災害的樂觀,但另一方面也透着不少人對大災“無所謂”的馬大哈心態。此次颱風來臨前,政府部門及媒體一再呼籲,提醒人們不要外出,而且,各地也發佈了停工、停業、停市等通告,但仍有人在戶外遭遇不幸,這不能不令人扼腕痛惜。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每個不幸的自然災害事故背後,幾乎都有血的教訓在提醒人們,只有敬畏自然才能獲得大自然的眷顧,同時,只有具備良好的防災減災意識,科學防範,才能在災禍臨頭時不驚慌失措,並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颱風如此,各種自然災害也都一樣。

(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

作者:閱 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