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別稱龍鬚菜、石刁柏,所抽生的柔嫩幼莖可作爲蔬菜食用,因富含人體所需多種營養及良好的保健功能,有着蔬菜之王的美譽,是國宴中的必備菜餚,具有較高的種植效益。

認識蘆筍

植物學特性

蘆筍爲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強大並有茂密的根狀莖屬深根性植物;雌雄異株,花鐘形,雌花綠白,花淡黃;果實爲三室漿果,種子堅硬具有革質外殼。

生長發育過程

蘆筍屬多年生宿根性蔬菜,其生長發育通常被分爲幼株期和成株期兩個階段,幼株期是播種到播種後1年這段時間,又可分爲發芽期幼苗期初採期;隨後進入成株期,每年曆經萌發採收停採秋莖生長休眠等階段,經濟壽命長達8~12年。

對環境的需求

溫度:蘆筍種子萌發最適溫度爲25℃,高於40℃或低於5℃時不能發芽;生長及發育的最適溫度在18~20℃;高溫和低溫條件均會引起蘆筍休眠,臨界溫度分別爲30℃及15℃。

光照:喜光,所以栽培應選擇通風透光良好的地塊進行。

水分:蘆筍根系深,地面的蒸騰面小,比較耐旱,但在幼莖伸長、膨大期、採收期時對水分不足非常敏感。

土壤:以地下水位低有機質含量足耕層深厚土質疏鬆排水良好通透性好的旱田爲宜土質以砂土或砂質土壤爲佳 ,pH值以6~6.7最合適。

蘆筍栽培技術簡介

育苗

種子處理:播前曬種,用30℃的溫水浸泡2~3天,注意搓揉種子以去除蠟質,清水浸種第二天加入多菌靈,12小時候用清水漂洗晾乾待用。

育苗時間:露地育苗春秋三季均可,溫室育苗無季節限制。

育苗方法:苗牀宜選用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以減輕起苗移栽時的損傷;苗牀內施足適量腐熟農家肥,另加三元複合肥,爲防地下蟲害可加辛硫磷顆粒劑。此外,育苗還有陽畦育苗、營養鉢育苗等,這裏就不逐一介紹了。

苗期管理

水肥:苗期保證供水充足,但不可大水漫灌;當苗高10cm時開始追肥,以氮肥爲主,可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500倍液。

除草:蘆筍幼苗期間株行距小,生長慢,極易受雜草危害,要勤除草,並及時防治薊馬、蚜蟲、螻蛄和小地老虎等害蟲

土壤:主要是防田間積水及後期做好培土工作防倒伏。

定植

當蘆筍苗單株地上莖達到3條以上即可移栽定植。移栽時要澆足送嫁水,並採用帶土移栽,儘量少傷根。

定植前需對之前選好的地塊深耕細作下足底肥,定植時按株距30cm,每穴1株,將苗排列在溝中。各苗地下莖上着生鱗芽的一端必須順溝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條直線使以後抽生嫩芽的位置集中在畦中央便於培土

田間管理

及時補苗:定植1個月內,對於缺苗斷壟的要及時補苗,以保證產量。

中耕培土:蘆筍栽培行距大,幼齡期的植株小,覆蓋程度低,易生雜草,要注意及時清除,每次中耕後要對定植溝分期覆土,直至把地下鱗芽埋至15~20cm以下,來抑制壟間雜草生長。

水肥管理:幼苗期的蘆筍生長發育時間較成株期的長,抽發嫩莖次數也多,所以應保證充足的養分供給。當定植後蘆筍抽發嫩莖時追氮肥+平衡型複合肥,配合淋施海精靈生物刺激劑,以助其快速生長,此後的每個月進行追肥,肥量可適當增加;蘆筍進入秋季旺盛生長階段後,要下好秋髮肥,一般爲有機肥+平衡型複合肥+餅肥等開溝施入,爲下年早期豐產奠定基礎。

第二年進入成株期後,重點施好催芽肥、壯筍肥及秋髮肥。催芽肥與秋髮肥下有機肥+平衡型複合肥,壯筍肥應以高氮速效肥爲主,配合淋海精靈生物刺激劑。

關於採收:蘆筍的採收期較長,一般是4月到8月間,所以採收時應補施接力肥,當芽盤只有5~7個筍芽待萌發即停採,以免影響明年採筍。

病蟲防治

病害主要包括立枯病、莖枯病、莖腐病、根腐病以及炭疽病;蟲害有蚜蟲、薊馬、夜蛾幼蟲、螻蛄、地老虎、金針蟲等。

要注意適時防控,具體防治方案可參考平臺其他同類文章。

本文由農業助手團隊編寫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農業助手(ID:nyzs360),轉載時請勿修改文章內容,修改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