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詞話》自萬曆丁巳年間刊刻問世以來,在世人眼中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奇書”。

一方面,作者直麪人生,洞達世情,展現社會的豐富,暴露明代社會的腐敗黑暗,同時透析人性的善惡,其深其細其廣,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罕有其匹。

另一方面,作品在涉筆飲食男女之時,多有恣肆鋪陳的性行爲描寫,觸犯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敏感的神經,因而長期被視爲“淫書”,長期列名於禁書的黑名單上。

根據現存《金瓶梅詞話》中的“東吳弄珠客序”,該書刊刻時間爲萬曆丁巳年,也就是從1617年首次刊刻出版以來算起,到2017年,這本書刊刻印刷整整400年。而我們著錄的各種版本也超過400種。

這四百多版《金瓶梅》都各有特色、不盡相同。有刪減版的,也有未刪減版的;有繪圖本,也有文字本;有古代出版的,也有現代出版的;有中文簡體的、繁體的,還有外文翻譯本……

在古代,流傳較廣的《金瓶梅》主要有詞話本(萬曆本)、崇禎本(繡像本)和第一奇書本(張竹坡評本)。這三個版本在內容上有一些差別。今人在出版《金瓶梅》時,或是直接承襲上述三個版本,或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整理和加工,從而形成新的版本。

萬 歷 本

一般認爲,《金瓶梅》現存最早刊本是萬曆四十五年(1617)東吳弄珠客及欣欣子序的《金瓶梅詞話》,10卷100回。所謂“詞話”是指書中插有大量的詩詞曲賦和韻文,這個本子及其傳刻本,統稱詞話本。特點是保存有民間說唱色彩,語言敘事都比較樸質,具有原始風貌。

目前發現的詞話本共計三部半,分藏於中國和日本。國內本1931年冬于山西介休發現,現由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1941年至1962年,在日本又先後發現了兩部半詞話本,均與介休本同版。分別是京都大學藏殘本23回、日光輪王寺慈眼堂藏本10卷100回、德山毛利氏的棲息堂書庫藏本10卷100回。

這三部半本子都或有缺頁,但可以互相彌補而成爲足本。其中以介休本最爲完善,且刷印較早,最爲清晰,並存有硃筆批改、墨筆批語。此本最新又發現有美國國會圖書館於1943年“ 二戰”期間攝製的膠片,爲此書暫存美國國會圖書館時拍攝,是最真實的介休本原貌的展現。

《新刻金瓶梅詞話》,介休本

崇 禎 本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簡稱崇禎本,因首增插圖繡像200幅,也稱爲繡像本

20卷100回(與詞話本分10卷不同)。卷首有東吳弄珠客《金瓶梅序》,無欣欣子序,也無廿公跋(原刊本無,翻刻本有)。木刻插圖200幅,題刻工姓名:劉應祖、劉啓先、黃子立、黃汝耀等。

這些刻工活躍在崇禎年間,是新安(今安徽歙縣)木刻名手。這種刻本避崇禎帝朱由檢諱。據以上兩點和崇禎本版式字體風格,一般認爲這種本子評刻在崇禎年間,簡稱崇禎本,也包括清初翻刻的崇禎本系統的版本。

目前發現的崇禎本系統的本子共計16種,其中周越然舊藏本、《繡刻古本八才子詞話》下落不明。王孝慈舊藏本,存木刻插圖2冊200幅。現藏國家圖書館。據插圖與回目,王孝慈本可能是崇禎本的原刊本,可惜正文不存。

王孝慈(1883—1936),河北通縣人(現北京通州)。民國藏書家。原名立承,字孝慈,別號鳴晦廬主人。監生。廣西法政學堂畢業,度支部主事,檢查紙幣清理財政處幫辦,大總統祕書,政事堂機要局僉事,國務院祕書廳僉事,授五等嘉禾章。與魯迅、鄭振鐸交往。

喜收集戲曲、古版畫。著有《聞歌述憶》。藏書不乏至珍善品,如明崇禎十七年原刊本《十竹齋箋譜》、明刻《程氏墨苑》《瑞世良英》《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等,多爲鄭氏編撰《中國版畫史》所採用。惜晚年窘迫,以致家人“不能不盡去所藏以謀葬事”。藏書後大多歸入北平圖書館。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通州王孝慈舊藏本

第 一 奇 書 本

第一奇書本,也稱張竹坡評本,簡稱張評本,即《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

皋鶴堂是張竹坡的堂號。張竹坡(1670 —1698),名道深,字自得,號竹坡。他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崇禎本爲底本,評點刊刻《金瓶梅》。之後張氏評點本大行其道,在整個清代崇禎本便爲張評本所取代,爲中國的文藝理論批評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張竹坡把《金瓶梅》稱爲《第一奇書》,撰寫《第一奇書非淫書論》,歷史上首次爲《金瓶梅》正名,肯定《金瓶梅》的歷史地位,繼承了馮夢龍等的小說史觀與四大奇書之說。

竹坡評語包括總評《竹坡閒話》《金瓶梅寓意說》《苦孝說》《第一奇書非淫書論》《冷熱金針》《讀法》《凡例》《趣談》等,以及回前評、眉批、夾批約十萬餘言,洋洋大觀。在保持《金瓶梅》完整性的同時,幾乎是對這部作品進行了再創作。

他以嚴肅認真的態度來評點,肯定《金瓶梅》是一部泄憤的世情書,是一部太史公文字,而不是淫書。其觀點遠見博識,影響深遠;其思想甚至令當代人汗顏。

第一奇書本在清代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本子,直至民國產生的《古本金瓶梅》和《真本金瓶梅》,都是張評本的刪改本;滿文譯本也是以此爲底本的。

《皋鶴堂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首都圖書館藏

如今,《金瓶梅》已不再是禁書,已出版的《金瓶梅》不計其數,並且不同版本的內容也不盡相同。這使讀者想閱讀《金瓶梅》時往往面臨不知選擇哪個版本纔好的問題。

邱華棟和張青松編著的《金瓶梅版本圖鑑》一書中,彙集了目前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版本的《金瓶梅》,是一本實用的《金瓶梅》閱讀參考手冊

在衆多版本中,有些版本較爲雷同,有些則特色鮮明,令人印象深刻。在此與大家分享幾個有趣的《金瓶梅》版本之“最”

最精緻

線裝書局2005年6月版,絲綢線裝7函21冊。小16開。定價72900元,印數1000套。配有紅木書匣。此書採用白色絲綢印製是其最大特色,稱千年不腐。且印製清晰,頗具神韻

書中寫明是以明萬曆年間刊本(臺北漢唐書院提供明萬曆珍本底片)影印。但細查內容,該本實爲據古佚小說刊行會本影印。收錄崇禎本200幅插圖。

《金瓶梅詞話》線裝書局(絲綢版·影印本)

最低性價比

線裝書局2013年13月版,宣紙線裝2函21冊,16開。定價6900元。收入該社“中國古典小說六大名著”。稱底本爲古佚小說刊行會本,但此書印製甚爲粗糙,不忍直視。與線裝書局之前的絲綢版非同一底本。

《金瓶梅詞話》線裝書局(影印本)

最高性價比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版,陶慕寧校注,寧宗一審定,精裝大32開,上下冊。簡體橫排。另配以插圖若干幅。全書共刪4300字,首次印刷8000套,售價96元。歸入《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系列。校對甚爲認真,質量可靠

《金瓶梅詞話》陶慕寧校本(整理本)

最“嚴格”

作家出版社2010年1月版,卜鍵點評。小16開,1函5冊,平裝。繁體豎排。以詞話本爲底本。批語朱墨套印,以眉批、夾批、回後評的形式體現。正文出校記。刪除穢語2634字。插圖選取部分《清宮珍寶皕美圖》。底本採用詞話本。

雖然是刪節本,但卻標明“本書的發行嚴格限定在學術研究和圖書館收藏範圍”,同時還需要購買者開具相關證明公函

《雙舸榭重校評批金瓶梅》作家出版社(整理本)

最還原

《劉心武評點全本金瓶梅詞話》,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4年8月版,宣紙線裝4函20冊,16開。劉心武評點;張青松、邱華棟點校;王汝梅審讀。定價新臺幣32500元。

正文采用朱絲欄板框,康熙古體豎排,評語套紅印刷,朱墨燦然。足本未刪節。以古佚小說刊行會本爲底本,參校日本大安本、崇禎本、第一奇書本等各種版本,吸收前人成果,精心整理而成。

整理的原則是最大限度之尊重原貌,凡是底本能夠較通順閱讀,不影響上下文義之詞句,均不做更改。收錄王孝慈藏崇禎本插圖200幅,分插每回書前。

《劉心武評點全本金瓶梅詞話》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最“豪華”

《吳曉鈴藏乾隆鈔本金瓶梅》,臺灣火鳥國際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5年12月版。宣紙線裝4函21冊,附補刪1冊。大16開。印數300套,每套配有收藏證書,編號發行。王汝梅主編,並簽名蓋章於每套書扉頁。

分兩種版式,紅木箱函裝、明黃色封面60套;綠綾緞函裝、藍色封面240套。影印吳曉鈴舊藏《金瓶梅》乾隆抄本,現藏首都圖書館。此書爲潔本,不涉穢語。出版社將刪節部分輯出,單獨印製成冊。另配古佚本插圖200幅置於書前,單獨裝訂一冊。

《吳曉鈴藏乾隆鈔本金瓶梅》火鳥國際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最多盜版

三秦古籍書社1991年出版,郝明翰、吳世軒、徐鐸校點。全2冊,大32開精裝,足本,內部發行,印數1000冊。據第一奇書本整理。該書是《金瓶梅》出版史上第一個無刪節的簡體字整理本

此書發行不廣,但盜版頗多,值得注意的是,正版環襯頁爲土黃色梅花圖案,書前所收插圖原版爲黑白,盜版反而根據齊魯版《金瓶梅》前面的彩色插圖翻印爲彩色,以假亂真。

《金瓶梅》三秦古籍書社

最早英譯本

1927 年,最早的英文節譯本《金瓶梅》以《西門慶傳奇》(THE ADVENTURES OF HSI MEN CHING)爲名,在紐約出版。

出版社爲THE LIBRARY OF FOCETIOUS LORS,譯文共十九章,16開,精裝,編號發行750冊,譯者爲chu Tsui Jen,此書一直到2016年才由美國KESSINGER LEGACY REPRINTS 出版社以平裝32開本,再度印刷出版。

1927年版《金瓶梅》英譯本

1939年,第一個英文全譯本出版了。譯者爲英國人克萊門特·埃傑頓,這個版本直譯爲《金蓮》,是據張竹坡評本第一奇書本翻譯的,譯文由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合作幫助,1939年由倫敦G. 勞特萊基出版社初版,1954年紐約格羅夫出版社修訂再版。此後,此一版本在英國和美國多次再版。

埃傑頓用了五年的時間將《金瓶梅》翻譯成英文。書於1939年正式出版,英文名TheGolden Lotus(金蓮)。以後再版四次(1953、1955、1957、1964)。

書出得十分講究,四大厚本,綠色羊皮面,燙金書脊,扉頁的上部印着“To C.C.Shu My Friend.”(“獻給我的朋友舒慶春”)幾個英文字。舒慶春,是老舍先生的原名,他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時就用的這個名字。

1925年4月至1928年3月,老舍在東方學院(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前身)碰見了在那兒學中文的語言學家埃傑頓,埃傑頓建議由他教老舍英文,老舍教他中文。於是,老舍和埃傑頓夫婦在倫敦霍蘭公園附近,合租了一座三層小樓。

在此期間,埃傑頓決定翻譯中國古典小說《金瓶梅》,利用和老舍合住的機會,解決翻譯中的疑問。埃傑頓翻譯的這個《金瓶梅》英文全譯本,書名叫《金蓮》。這個譯本有一個特點,凡是碰到性描寫時,便用拉丁文翻譯,故意讓英語讀者看不明白,有如“清潔的”刪節本

1939年版《金瓶梅》英譯本

除了英譯本之外,目前《金瓶梅》還有德文譯本、法文譯本、俄文譯本、日本譯本、意大利文譯本、波蘭譯本、西班牙文譯本、芬蘭文譯本、朝鮮文譯本、滿文譯本、蒙古文譯本、越南文譯本等。《金瓶梅》早已走出國門,世界各國翻譯、出版的各種版本《金瓶梅》至少有上百種之多。

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金瓶梅》都各有特色。而在《金瓶梅》被翻譯、被引入國外的背後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在《金瓶梅版本圖鑑》中都有介紹。

另外,《金瓶梅版本圖鑑》一書還介紹了目前可蒐集到的所有中文版本的《金瓶梅》,包括各種風格的繪本。書中講述了每一版本的特徵和傳承,以圖錄的形式分享羅列,使研究者、愛好者掌握清晰詳備的第一手資料。《金瓶梅版本圖鑑》可謂深入研讀《金瓶梅》的重要指南

1928年德文版《金瓶梅》

1949年法文版《金瓶梅》

1989年日文漫畫版《金瓶梅》

2005年越南文版《金瓶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