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吳鶴臣這樣的家境殷實的人,雖然確實得了重大疾病,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額,可是卻不屬於公衆心中的捐贈對象,而衆籌平臺也並不能審覈“吳鶴臣們”的家庭經濟情況。在水滴籌就吳鶴臣事件發佈的相關說明中,說明中指出,平臺要求發起人最大化、真實地公開患者的治療花費、家庭經濟等情況,同時也將第三方驗證機制、監督舉報機制與平臺審覈機制相結合,對患者情況進行覈實。

【獵雲網(微信:)】5月8日報道(文/尹子璇、李歡歡)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吳鶴臣家人涉“百萬衆籌”事件引發公衆關注。

4月8日,吳鶴臣突發腦出血而住院救治,其家人爲其在知名免費大病籌款平臺“水滴籌”上發起籌款,金額爲100萬元。然而網友發現,吳家經濟狀況較好,在北京有兩套房產、一輛車,卻在衆籌時還勾選了“貧困戶”標籤。

這一事件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如果一個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的家庭可以在衆籌平臺上勾選“貧困戶”標籤尋求捐款救助,是否代表着衆籌平臺上尋求救助的人的提交資料都未經過嚴格審覈?

在微博網友@某男舒麗的熱門微博下,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內容。網友紛紛分享身邊的經歷,不少家境不算貧困甚至稱得上是殷實的家庭在遭遇疾病後並未使用家庭的積蓄治病,而選擇直接通過衆籌平臺尋求社會捐助,其獲得的金錢具體去向也令人存疑。明明家中有車有房,卻以貧困戶的身份在平臺上衆籌治病;治病後家中積蓄未減反而購車購房……有網友甚至直呼衆籌治病已經成爲一種新的“發家致富”的手段。

毫無疑問,水滴籌的審覈機制存在着巨大的問題。本應作爲愛心傳遞的平臺,卻因爲某些虛假填寫信息的家庭,正在消耗着社會人士愛心和善良。整個平臺乃至整個行業都在遭遇信任危機,而那些真正需要金錢治病救人的家庭也將因此同樣受到質疑。

1、參與衆籌的步驟審覈有明顯缺失

爲了解水滴籌的審覈機制,獵雲網記者嘗試以患者身份在水滴籌的微信小程序上發起籌款。

籌款頁面第一步顯示,發起者需要填寫資金、籌款標題、求助說明等信息。頁面下方,平臺明確列出了發起人的籌款承諾,其中第三條註明發起人須積極配合贈與人及平臺的要求,說明受助人疾病情況、治療花費、家庭經濟情況等,並提供相關證明資料。此外,還有聲明寫道:當籌款人違背相關規定之後,要承擔全部的法律責任,並賠償相關損失。

第二步是發起人和患者基本信息的填寫,包括髮起人與患者的關係、二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患者相關的醫療材料以及是否貧困戶。保存所填信息之後系統便開始進行審覈,此時可以補充反映家庭經濟情況的增信材料來提高籌款人的公信力,但並非必填項。在記者補充完房產、車產、存款等信息後,平臺並未顯示是否進行審覈。

值得一提的是,在填寫完基礎信息後,系統給出了這樣一個選項:自動生成求助語,甚至可以給出多個模版。

在選擇生成後,記者獲得了這樣一段話:“醫生告訴我們這個消息的時候,猶如晴天霹靂,打得我一時間緩不過氣來,我害怕極了,失聲痛哭,老天怎麼能讓我這麼活潑開朗的兒子得了這個病,看到兒子在治療時疼得直咬牙,我的心就和插了好幾把刀子一樣,爲什麼要讓他承受這些,他還有那麼多美好的明天在等他,還有那麼多的夢想要去實現!”

這意味着,在衆籌平臺上看到的那些令人揪心的話語,不少都是來自於系統的智能推薦。

3、衆籌平臺存在哪些問題?

那麼,目前的衆籌平臺具體存在着哪些問題?

一、信息不實審覈不嚴。

在《三言財經》的一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實驗指出了這樣的問題,填寫發起人信息並上傳醫療材料即可進行初步審覈,審覈通過便可以開始籌款。而將籌款提現則需要補充信息,但是輕鬆籌、水滴籌、愛心籌三家對於信息補充的審覈力度差距極大,在作者補充了僞造的診斷證明後,通過了輕鬆籌的審覈。

這意味着,作者通過虛假的證明,在這一平臺上可以輕鬆完成衆籌、提款。

二、無法判斷求助人的家庭經濟狀況。

法律沒有規定有錢人不能夠通過衆籌尋求社會捐贈,但是毫無疑問,在公衆的眼中,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人,就不應出現在衆籌互助平臺上,公衆也都希望自己捐贈的對象是切切實實需要幫助的人——家庭貧寒的人。

吳鶴臣這樣的家境殷實的人,雖然確實得了重大疾病,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額,可是卻不屬於公衆心中的捐贈對象,而衆籌平臺也並不能審覈“吳鶴臣們”的家庭經濟情況。

在水滴籌就吳鶴臣事件發佈的相關說明中,說明中指出,平臺要求發起人最大化、真實地公開患者的治療花費、家庭經濟等情況,同時也將第三方驗證機制、監督舉報機制與平臺審覈機制相結合,對患者情況進行覈實。但當前對於房產、車產等家庭經濟情況還缺乏合法有效的核實途徑。

三、金錢使用明細無法追蹤

根據新京報此前報道,2019年3月25日下午,水滴籌在接到舉報後,作爲原告起訴用戶追討善款案在朝陽法院開庭審理。原告認爲被告莫先生作爲父親,沒有將通過“水滴籌”籌得的所有款項用於兒子治療,放棄治療後孩子死亡,爲此起訴要求其返還籌款15萬餘元。

而以吳鶴臣事件爲例,其發起籌款的金額上限是100萬元,必然和其疾病醫治花費的金額存在出入,那如果有多出來的錢,又應該如何處理呢?

這背後體現的問題是,衆籌平臺並不能去了解善款使用的明細,如果僅通過舉報後起訴返還的機制,成本過於高昂。

有網友在微博上分享了身邊人的經歷,一位父親通過衆籌爲孩子籌集了治病的錢,但是孩子依然救治失敗後去世了,於是,父親將好心人的善款一一退回。

這一舉動受到了網友的好評,卻也側面體現了這樣的現狀:多餘的善款返還與否,全靠求助人的自覺。

因此,我們在網友分享的事例中,看到部分求助人在獲得善款後,將多餘的善款用於改善生活,購車購房,所以不少網友戲稱衆籌治病爲“發家致富新道路。”

4、衆籌平臺的善與難

自2015年輕鬆籌在國內推出大病救助項目後,網絡大病衆籌領域逐漸得到發展,多家衆籌平臺相繼涉足大病衆籌,巔峯時期達到數十家。

就在今年3月,水滴籌母公司水滴公司剛剛宣佈完成近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由騰訊領投。除此以外,其他入局者“輕鬆籌”已於2017年完成2800萬美元C輪融資;壁虎互助於2018年獲得近億元B輪融資……

衆籌平臺有效果嗎?答案是肯定的。

通過社交關係鏈來傳播籌款事件,既有真實性背書,身邊人的籌款需求亦能激發同理心。 相較於傳統的公司內部籌款救助方式,水滴籌這樣衆籌平臺的出現讓大病患者的救助效率提升了數百倍。

僅僅是水滴籌一個平臺,截至2018年底就已成功爲幾十萬名經濟困難的大病患者提供了免費的籌款服務,累計籌款金額超過120億元,捐款人次超過4億。

而即使是記者本人,也曾通過水滴籌爲親朋好友進行過捐助。通過水滴籌,小到1元、2元,大到上百、上千,通過數量不等的愛心接力式捐贈,病人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幫助,解決了“治不起病”的難題。可以說,衆籌互助平臺確實爲很多看不起病的人提供了“看好病”的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氣。

總理答記者問時也提到:“要看到,我們的醫保雖然覆蓋全民,但是水平不高,尤其是農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5萬元,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難的。所以政府和社會要共同出力,緩解這個民生之痛。”

但是,保持項目的真實性、建立平臺的信任度,這兩點對籌款平臺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那這一點如何去實現呢?

在美國,隨着高自付額的醫療保險計劃日益普及,醫療費用對於許多患者來說成了難事,最大的醫療衆籌平臺GoFundMe每年約有25萬次醫療衆籌活動,捐款總額達6.5億美元。

爲了阻止衆籌平臺上詐騙案的發生,GoFundMe設計了一個叫做GoFraudMe的網站。該網站會貼出疑似詐騙的GoFundMe籌款項目,分析已發生的詐騙案例等,教育用戶如何識別和對付詐騙事件。如果已經完成了募捐,GoFraudMe建議受害者首先報警,並在覈實後將相應款項退回給捐款人。

而對於國內的衆籌平臺,還有很多別的建議。

如果平臺能夠和公安、民政與醫療系統建立數據合作關係,從後者那裏查到籌款人的真實信息,就能從根本上大大減少詐騙案件的發生。

如果籌款人在獲得捐款後,需要將具體使用明細及相關證明完全公開,由捐助人和平臺共同審覈,也能監督錢款落實到了實處。

也有網友建議,將衆籌納入徵信系統,籌款人的籌款屬於借債範圍,收入納入專門監控體系,度過難關後,籌款人應該逐漸返還籌款,完全杜絕投機行爲。

對於這一點,你又有什麼建議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