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捏脊,补脾健胃养气血

不少女性控空心思想要调养脾胃,补养气血,但都不得其法,中医告诉人们补有种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捏脊法。

捏脊法顾名思义是一种对脊柱部位进行推拿的古老而实用的疗法,是一件祖宗流传给我们的养生法宝。由于用捏脊法推拿时需要按一定的方法用手指捏起脊背上的皮肉,所以才叫“捏脊”。捏脊法对于治疗“积滞”一类的病症效果特别好,因此又叫作“捏积”。如果说“捏脊”是相对部位而获此名的,那么“捏积”就是相对功效而获该名的。而且,由于捏的部位又属于华佗夹脊穴所在的地方,因此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华佗捏脊法“,其实,无论上述哪个名字,所指的都是同一种方法。

对捏脊法追古溯源,最早可以从晋朝著名养生家、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看到。

在该书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记载“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其中的“拈取其脊骨皮”就是本文所讲的捏脊。捏脊法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在明代后期,之后一直广受百姓喜爱,到现在已经历经了1000多年了。

捏脊法的主要功效就在于健脾和胃、祛滞消积、促进消化吸收,对于防治厌食、食积、腹泻、便秘、腹痛、呕吐等各种肠胃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功效;能帮助人体迅速积聚、升发阳气,并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侵袭人体。捏脊法的常用手法一般有两种。

手法一:被捏者俯卧在床上成者沙发上,并让整个腰背袒露出来。操作者则站在被捏者旁侧,用双手沿看被捏者的脊柱两侧,捏起脊背上的肉,一边捏,一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的长强穴一直推进到颈项部的大椎穴,重复该手法9遍即可。

手法二:患者采取俯卧位,操作者用双手拇指的指腹与示指绕侧偏峰,着力于脊柱表面及两旁,保持双手拇指在前,示指在后的手势,横于尾低部长强穴,同时施力将皮肤捏起,循脊柱或脊旁两侧,慢慢地捻动上移,捏时应该边提边拿,边提边放,直到大椎穴为止。一般应该3次提1次。另法,再用双手的拇指与示指或示指与中指指腹,着力于柱表面及两侧,然后用示指在前,拥指在后的手势,按照前述方法捻动。

捏脊法因为简单易学、方便易行、安全无碍、效果显著的方法面受到众多想要健脾胃、补气血的人的喜爱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捏脊的方法和动健身结合起来,睡前捏脊,睡后健身,巩固疗效,坚持下去,使周身气血通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