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牙疼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因此,其就不太受到重视,甚至在大多数人眼中,也并不把牙疼当成一种病,认为只是简单的上火,或是智齿等引起,然而,殊不知,牙疼可能会有致命危险。

先来看看一个最新的案例:

据报道:今年5月,武汉一75岁老人李大爷一天突然感到右下方板牙隐隐作痛,本以为是普通的牙疼,没太当回事,就随便吃了几颗消炎止痛药。然而,过了3天,牙疼依旧没有好转,疼得他只能去附近口腔医院治疗。

然而,就在就诊过程中,李大爷突然感到胸闷、气喘,且症状逐渐加重。家人觉得不对劲,只能将他送到当地综合医院急诊。

当时的李大爷神志已经近乎昏迷,呼吸十分急促,口唇发紫,检查结果表明,李大爷是患了心肌梗死导致心力衰竭,并下了病危通知。最终经过一系列抢救和治疗,李大爷捡回来一条命。

在我们看来,口腔在头部,心脏在胸部,二者还能有什么联系?胸闷可能预示心脏疾病,可牙疼可能就是牙疼呗,还会是心脏问题?

实际上,我们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是心脏,心脏上广泛分布着一束束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这些神经与各个器官和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心脏没有疼觉神经,它一出现问题的话,神经就会传导刺激到各个部位,形成疼痛。

不正常的牙疼可能使特别是心肌某个部位发生梗塞时引发的显著症状,更严重者会心脏停跳和死亡,特别对于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心脏问题导致的牙疼概率及其得高,这类牙痛称为:心源性牙痛。

心源性牙痛的几种表现:

1、平时并没有口腔病、牙病,但突然感觉到持续剧烈的牙疼;

2、牙齿疼痛可能伴随也有颈部、下颌疼痛,并且这些部位静止状态并不痛,但是走路就会疼痛,或是疼痛不止,并伴有头晕冷汗等症状;

3、经常大面积,数个牙齿都会莫名的感到疼痛,很难确定是哪一颗牙在痛。

4、在经过牙科医生处理和服用止痛药后仍然无效,而含服硝酸甘油等扩张血管的药物后牙痛立即消失。

怎么预防这个牙疼?

心源性牙痛多发病于老年人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及心脏神经纤维逐渐产生了退行性变化,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以致心绞痛的部位可以在胸骨内或心前区,也可放射到下颌骨、下牙齿,于是就产生了心源性牙痛。

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中老年人若有不明原因的牙疼,应及时就诊,进行心电图、心肌钙蛋白等相关检查,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牙疼是由于心梗引起,那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预防心梗。

1、不要过于劳累

在平时要注意劳逸相结合,不能太过劳累,因为身体疲劳心脏工作负荷就比较大,就很容易出现心肌梗塞,所以在平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要保持作息有规律,千万不要熬夜。

2、保持平稳的情绪

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身体的血管也收缩,如果老年人血管狭隘,这样很容易导致心脏肌肉的缺血,最后就会发展成心肌梗塞。所以老年人在平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大喜大悲,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动肝火,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每天都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3、合理健康的饮食

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是身体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恰当的饮食对疾病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平时不要暴饮暴食,应该少喝一些比较热的食品或是饮品,最好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对健康比较好。

4、科学的运动锻炼

适宜的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对于心梗患者的体育锻炼不同于正常人,既要让心脏受到一定锻炼,又不能让其负担过重。因此,心梗患者每次锻炼之前,一定要做一下准备活动,活动一下身体,舒展一下筋骨。同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科学锻炼,不宜过量运动。

5、严控血压、血糖和血脂三大指标

①控制血压。目标值要<140/90mmHg,而糖尿病患者或慢性肾病患者要<130/80mmHg。

②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值控制在3.9~6.1mmol/L。糖尿病很容易引发冠心病。

③控制血脂。没有高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的形成,所以一定要控制血脂,甘油三酯<1.70mmol/L,低密度脂蛋白<130mg/d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