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心律失常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治疗策略不同:。除了做好上述防护措施外,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值得患者警惕,那就是服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心律失常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切忌病情稍有好转就立即停药或自行减药,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引发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发生过心律失常,例如运动后、紧张时的心跳加速现象,但这些细小的失常不会造成病症。心律失常患者经常会有心慌、胸痛、乏力等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还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心律失常可轻可重,可由“心”生

这里说的“心”病是指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器质性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先心病、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各种心脏疾病。是否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决定了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策略和抗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而且其临床预后也不同。所以,在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中,有必要了解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从而进行准确的治疗。

也可由其它各种内外在的因素造成

一些平时不注意的恶习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看看哪些因素易导致心律失常?

1、过度吸烟饮酒

饮酒可引起交感神经紧张,诱发阵发性房颤。此外,饮酒不仅能使交感神经紧张,而且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吸烟更是对循环系统有百害而无一利。烟草的尼古丁可明显使交感神经紧张,诱发和加重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所以,戒烟是头等大事。

2、巨大工作压力

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已经占了全部生活的绝大部分地位,为了养家糊口或是完成自己的工作责任,强大的压力笼罩下来,使生活次序紊乱。连续的熬夜,使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过度疲劳,导致心脏病突发猝死的现象近两年来比比皆是。

3、心情起伏过大

人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好事坏事都来的太突然,太过兴奋和悲伤对我们的心脏都有损害。大喜大悲、忧思过度,以及惊恐、愤怒等,均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从而导致心跳不规则。

4、过度剧烈运动

运动时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会使心率增快,房室传导改变;一些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剧烈运动,让心脏在毫无意识之下承受巨大压力,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律失常。适量运动才能健康生活。

5、忽略饮食习惯

一些心律失常者往往在饭后发作,特别是晚饭后。其原因是由于进食过程可引起副交感神经紧张,导致部分人阵发性房颤,从而出现心律失常。因此,为避免进食引起房颤,必须要细嚼慢咽,不要过饱。

6、炎热天气

夏天人体为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聚集于体表,供应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同时夏天出汗多,血液相对黏稠,这便会加重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缺血缺氧反应,就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了。加上天气炎热,睡眠质量会大打折扣,缺乏休息、睡眠不足也是心律失常复发的诱因之一。

有“心”病和无“心”病的心律失常治疗及预后大不相同:

首先,心律失常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治疗策略不同:

(1)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功能不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治疗重点应放在基础心脏病的控制,随着基础心脏病的控制和改善,有助于降低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及控制心律失常发作。

(2)对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可单纯处理心律失常本身。

其次,心律失常患者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预后不同。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提示预后不良。而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后较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预后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器质性心脏病常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促发因素外,对合并的严重心律失常必须进行及时处理,ICD植入术和射频消融术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做好防护措施,心律失常患者安全度夏

夏季应该做好防护措施,谨防疾病复发或加重。不妨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衣着方面,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选择宽松舒适凉爽的服装,注意勤洗澡、勤换内衣。

第二,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选择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易于消化、比较清淡的食物,多进食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一些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多喝水,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少喝浓茶、咖啡,尽量避免烟酒。

第三,在运动方面,要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在清晨凉爽舒适的时候,适当进行锻炼,比如散步、做中华通络操、打太极拳等,切忌剧烈运动。

第四,在睡眠方面,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夜间睡眠不足的话,中午一定要小睡一会儿。

第五,在情绪控制方面,要尽量保持一个平和平静、积极乐观的心态,遇事不要急躁,试想事情无论大小,哪一件能比得上生命健康重要?相信大家都这样想的话,一定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除了做好上述防护措施外,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值得患者警惕,那就是服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心律失常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切忌病情稍有好转就立即停药或自行减药,这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引发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