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妈妈无视宝宝的安慰物,这在宝宝看来是一种伤害行为,宝宝会不开心。在宝宝眼里,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需要爱惜。重视宝宝的安慰物,不要随便乱扔,这也是对宝宝的尊重。引导宝宝恰当地“恋物”。什么叫恰当地“恋物”?简单来说,安慰物能够陪伴宝宝,慰藉宝宝的心灵,不会引发其他的成长问题,等宝宝内心足够强大后,就能看淡安慰物。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找到适合宝宝性别特征的可恋之物,在0~3岁的宝宝眼里,玩具是他们的小伙伴,能够陪他们一起玩儿。在玩具中,那些柔软的、毛茸茸的小动物玩具更贴近现实,等宝宝长大了,更容易把这份对玩具的依恋转移到对真实动物的保护和喜爱上来,所以,动物玩具更适宜做安慰物。

欣欣有一件心爱的玩具,是妈妈亲手做的小玩偶。玩儿了几年小玩偶旧了,欣欣依然爱不释手,每天晚上都会抱着小玩偶入睡。欣欣把小玩偶当成了妈妈的替身,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有小玩偶陪伴,欣欣就不寂寞了。男孩的玩具可以是小熊、小狗等,女孩的玩具可以是小兔子、白雪公主等。

第二,避免让宝宝恋上成人身体的某个部位,妈妈出差的时候,阳阳跟奶奶睡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为了哄阳阳入睡,奶奶会跟他玩儿一种摸耳朵的游戏,自此,阳阳养成了睡前摸耳朵的习惯。妈妈不在身边,奶奶为了安慰阳阳,就任由阳阳摸着耳朵睡觉。妈妈回来后,阳阳回到妈妈身边,每天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摸着妈妈的耳朵,不让摸就哭,半夜里阳阳翻个身也要摸一下妈妈的耳朵在不在,搞得妈妈很无奈。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我们要避免让宝宝恋上成人身体的某个部位,否则,不但当时不舒服,还可能导致将来的不方便。比如,有个女孩说,她从小摸着奶奶的胳膊睡觉,读中学以后要住宿,没有胳膊可摸就会失眠。你还有哪些应对孩子“恋物”的方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