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日記揭祕:那個曾經瘋狂讀佛經的魯迅

魯迅

魯迅的好友許壽裳曾經說過,“魯迅從民三開始,研究佛經,用功很猛,別人趕不上”。他認爲魯迅的思想中受佛家的思想影響不少。有一次魯迅對他說,“釋迦牟尼真是大哲”。

那麼魯迅究竟是怎樣用功研究佛經的呢?魯迅在他的文章裏不大談起,但日記上的記載卻是最詳盡完整的。

魯迅日記中出現佛教書籍的記載是很早的,從1912年5月5日到達北京——也就是現存魯迅日記的第一個月——就開始有了。1912年5月24日:“梅君光羲貽佛教會第一、第二次報告各一冊。”這是魯迅對佛教書籍的第一次記載。梅光羲(字擷雲)當時是中國佛教會及中國佛學會會員,同時也是教育部祕書,因此與魯迅相熟。第二天,魯迅就買了《觀無量壽佛經圖贊》一冊,這是魯迅日記中記載的第一本佛教經典。到10月19日,又是梅光羲 “贈《佛學叢報》第一號一冊”。第二年4月7日,友人許季上贈《勸發菩提心文》、《等不等觀雜錄》各一冊,9月16日魯迅就寄給了在紹興的周作人。同年,魯迅還買過《大唐西域記》(11月26日)和《釋迦譜》四冊(12月14日)。

不過,魯迅讀這些書只是讀佛經前的“預習”,真正投入地大量閱讀佛教經典,是從1914年4月開始的。

據魯迅日記1914年4月18日:“下午往有正書局買《選佛譜》一部,《三教平心論》、《法句經》、《釋迦如來應化事蹟》、《閱藏知津》各一部。”第二天是星期天,他又去有正書局買《華嚴經合論》三十冊、《決疑論》二冊、《維摩詰所說經注》二冊、《寶藏論》一冊,共銀六元四角又九釐。第一天買的書中,除《法句經》外,其他大體上也屬於比較外圍“佛教書籍”,而不是經書。第二天買的就基本上都是經書了。這個現象是有意義的:魯迅並不限於佛教某一宗派,而是從外圍入手,逐漸接觸經典。這說明,魯迅是從研究的立點,而不是信仰的立點,逐漸切入佛教經典的。這是魯迅與許多讀經者的最大區別。

5月15日,魯迅再往琉璃廠文明書局買《般若燈論》、《中觀釋論》、《法界無差別論疏》、《十住毗婆沙論》等,這些釋經之書對於理解佛教的基本哲理具有重要的意義。

31日,又往有正書局買《思益梵天所問經》、《金剛經六譯》、《金剛經、心經略疏》、《金剛經智者疏、心經靖邁疏》、《八宗綱要》。這裏主要涉及《金剛經》和《心經》,同時也關注全部八個主要宗派。

似乎是一個多月的讀經已經讓魯迅欲罷不能。6月3日,魯迅“下午往有正書局買佛經論及護法著述等共十三部二十三冊”,其中包括《大乘起信論》三種、《發菩提心論》、《破邪論》、《護法論》、《折疑論》、《一乘決疑論》等著名經典。僅過了三天,魯迅又買了《心經、金剛經注》等五種六冊,《賢首國師別傳》、《佛教初學課本》各一冊。這表示,魯迅已經讀完了前面所買的書。又過三天,他將6日買的《釋迦譜》、《賢首國師別傳》、《選佛譜》、《佛教初學課本》等佛教入門書籍寄回紹興去。看來,在魯迅的影響下,周作人也開始讀佛經了。後來還有多次寄佛經的記載。

7月4日,魯迅又買了《四十二章經》等三種合本、《賢愚因緣經》。這次距離上次買經已近一月,顯示在泛讀之後進入了精讀。11日,又買“阿含部經典十一種”,包括《過去現在因果經》、《樓炭經》、《四諦》等七經合本、《阿難問事佛》等二經合本等。仔細查閱魯迅日記,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從這時開始,魯迅以差不多每十天爲一個週期,買上十幾冊佛經,細細研讀。到年底,前後八個半月中,他已經購買了佛教書籍一百三十六種二百三十六冊——接近每天一冊!魯迅不但買經看,還向人借佛經來看。7月31日他向許壽裳借《高僧傳》一部,8月7日還《高僧傳》,又借《弘明集》。當時許壽裳也在讀經。

說到這裏,還要回過頭來,問一個問題:魯迅怎麼想到要讀佛經的呢?這可能與章太炎有關。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章太炎就曾倡言佛學,不過那時魯迅好像並沒有馬上對佛經發生興趣。魯迅讀經的直接動因好像與摯友許壽裳(季巿)的堂兄許季上有關。開始就是許季上送給他幾本佛經,然後又多次借經書給他,還陪他上書店去買經。許壽裳也曾代他去書店買經。1914年9月26日,魯迅上午拿了工資,下午就請許季上陪他去書店買經。

買經、讀經,這還不夠,還出錢刻經。也是適逢其會,魯迅的母親過兩年就要六十大壽,魯迅便出資請南京的金陵刻經處,刻了一部《百喻經》作爲給母親的壽禮。魯迅自己也抄寫佛教書籍,1914年9月13日,“從季上借得《出三藏記集》殘本,錄之,起第二卷”,到27日“寫《出三藏記集》至卷第五,竟。”後來,魯迅所藏佛經迅速積累。11月,許季上反過來向魯迅借佛書看了。12月,魯迅以“支那本藏經”中的“情”字二冊贈送給許季上。

但是令人困惑的是,正當魯迅三天兩頭買佛經,跟朋友談佛經,甚至出錢刻佛經,入迷地鑽在佛經裏的時候,進入1915年,買經之舉卻戛然而止了!除了1月10日買《因明入正理論疏》,2月8日周作人寄來《經律異相因果錄》外,全年基本上就沒買過佛經。

從日記上看,似乎魯迅從1914年10月起就開始轉向了,這時雖然仍然在買佛經,但書帳上更多出現的已經是《陶淵明集》、《坡門酬唱集》等文學書籍和《墨經正文解義》等學術經典書籍了。在佛經方面,只有刻成《百喻經》後到處分贈的記載了。就是說,魯迅集中買佛經、讀佛經,主要在1914年4月中旬到10月底這短短的半年期間。這大大出乎以前我以爲魯迅讀佛經集中在1913到1915三年間的印象。

那麼魯迅的讀經,有什麼特點嗎?有什麼傾向嗎?有的。

第一,全面。魯迅讀經,包括了佛教所有主要經典,而並不像很多人那樣專注於某一宗派。一般說的佛教八大宗派:三論宗(法性宗)、法相宗(瑜伽宗)、天台宗、賢首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真言宗),魯迅都涉及了。著名經典如《金剛經》《心經》《大乘起信論》《四十二章經》《華嚴經》《阿育王經》《阿含經》《肇論》《瑜伽師地論》《維摩詰經》等等。

第二,集中。如前所述,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內集中閱讀大量佛經。而且在讀經期間,幾乎不看別的書,埋頭於佛經,甚至日夜鑽研。他買經的頻率之高,數量之大,閱讀之快,都是罕見的。所以許壽裳才說“用功很猛,別人趕不上”。

第三,注重佛理。相對於佛教經典來說,魯迅似乎更注重闡發佛理的論著。正因爲如此,他才需要買更多的佛教書籍,而不以經書爲限。

這些特點的形成,實際上都是由於魯迅讀經的出發點不僅在於通曉佛理,更在於研究佛教的精神及其思想史價值。

魯迅日記揭祕:那個曾經瘋狂讀佛經的魯迅

本文搞自《日記的魯迅》,王錫榮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11月出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