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北朝之後,隋文帝楊堅實現了統一,建立了隋政權,由於士族門閥勢力已經在亂世中喪失殆盡,隋朝得以任人唯賢,隋文帝時期採取了科舉制度,隋煬帝創辦了進士科,考中進士的第一名,即爲狀元。元朝時期,科舉制度曾經在元仁宗之前的時間一度被廢除,這個時候選人一般用的是世襲制和推舉制,而後期,由於加強與漢族的交流,並獲得漢族官員的支持等多種原因,元仁宗時期又恢復了科舉制度。

各地事業單位考試中,古代歷史人文常識考察比重往往不低,而這其中,古代的政治經濟制度則往往是一個考察熱點,這裏,給大家分享有關古代選官制度的來龍去脈。

1.夏朝之前

這個時候我國尚處於原始社會,國家這一概念尚未形成,所以也不存在官員,部落領導人採取禪讓的方式,取賢者任之。

2.夏商周時期

大禹治水結束之後,大禹的兒子夏啓建立了夏朝,禪讓制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世襲制,國家的概念形成,不僅國家領導人世襲,連諸侯、大夫也世襲,因此,決定官職大小的是血緣關係。

3.秦朝

戰國七雄中,秦國的商鞅實施辦法,將秦國打造成了一架戰爭機器,因而秦國最終統一天下,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國家。秦朝沿襲了商鞅的變革制度。商鞅變法中,爲了能夠讓秦國有足量的部隊與六國戰鬥,實行了獎勵軍功制度,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士兵按照戰場上殺戮的程度論功行賞,從而激勵士兵戰鬥。

4.漢朝

漢朝時統治者深知任人唯賢的道理,爲了選出德才兼備之人,採取了察舉制,即基層選舉德高望重之輩,也就是常說的舉孝廉,除此之外,皇帝也會主動到民間證招有才之人爲自己所用,稱之爲徵辟制。

5. 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國末年,司馬氏把持朝政,先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後有司馬炎發動宮廷政變,所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卒。士族門閥勢力控制着官員的選擇,這個時候的選官制度被稱爲九品中正制,人被分爲三六九等。

6. 隋朝

南北朝之後,隋文帝楊堅實現了統一,建立了隋政權,由於士族門閥勢力已經在亂世中喪失殆盡,隋朝得以任人唯賢,隋文帝時期採取了科舉制度,隋煬帝創辦了進士科,考中進士的第一名,即爲狀元。

7. 唐宋

科舉制度達到了鼎盛時期,唐太宗時期,在進士科的基礎上增設了明經科,考儒家經典,武則天時期,對於武官的選拔,不需要舞文弄墨,增設了武舉。

8. 元朝

元朝時期,科舉制度曾經在元仁宗之前的時間一度被廢除,這個時候選人一般用的是世襲制和推舉制,而後期,由於加強與漢族的交流,並獲得漢族官員的支持等多種原因,元仁宗時期又恢復了科舉制度。

9. 明清

明清時期,統治者搞八股取士,必須按照八股文的方式寫作,並且,在寫作內容上由嚴格的規定,禁錮了國人的思想,也標誌着科舉制開始走下坡路,所以如吳敬梓這樣的作家開始創作儒林外史這樣的作品來諷刺科舉對人的毒害。

例題:

科舉制度最開始發端於( )

A.漢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B。解析:明朝時期隋文帝開始推行科舉,隋煬帝推行進士科,故答案爲B。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