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老劇,有的時候可以重溫當年的感動,有的時候也可以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其實在很久之前,我們熟悉的文物就在很多電視劇中低調地客串過,不過嘛,他們好像經常走錯片場哦~

“定窯”瓷枕

90後的童年經典《少年包青天》有一個情節,主角團和掌櫃的討論一個瓷枕的賠償問題,掌櫃的說手中的青花瓷枕出自“定窯”,這是劇中一個細微的bug。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少年包青天

臺詞中的“定窯瓷枕”出現在北宋背景的劇情中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定窯瓷器的種類中並沒有青花。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村一帶,這裏在唐代屬於定州,故名“定窯”。

定窯始燒於唐代,晚唐、五代初步繁榮,北宋開始成熟,北宋後期達到了巔峯,金代衰落,元代終止。定窯燒白瓷是受臨近的邢窯影響,當時邢窯名滿天下,後來定盛而邢衰,宋時人們就只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長江前浪的悲劇)。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五代定窯白釉刻“易定”銘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宋代定窯劃花牡丹盤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定窯以燒白瓷爲主,兼燒黑釉、醬釉、綠釉器。瓷枕也是定窯的特色產品,兩岸的故宮博物院都藏有宋代定窯白釉嬰兒枕。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宋代定窯白釉孩兒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定窯白瓷嬰兒枕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瓷枕最早可能出現在唐代,宋代是瓷枕製作的繁榮時期,直到清末瓷枕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唐代密縣窯珍珠地鸚鵡紋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唐代長沙窯白釉綠彩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宋代磁州窯白地黑花“鎮宅”銘獅紋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宋代三彩剔劃花兔紋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褐釉彩繪虎形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至於青花瓷器,根據目前的資料,青花可能是從唐代起源的,從元代開始逐漸成熟,而且《少年包青天》中掌櫃的所持青花瓷枕,枕面繪有山水紋飾,這種具有濃郁文人氣息的瓷繪風格大約從晚明開始流行,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潮有着密切的聯繫。

所以《少年包青天》中的青花瓷枕不僅“貨不對板”,還小小地穿越了一回喲。

《全唐詩》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質量上乘的古裝電視劇,它的深刻內涵值得觀衆一品再品,其特殊地位在中國電視劇史上大概都是數得着的。

不過,再一流的作品也免不了存在一點漏洞,劇中胡宗憲的臺詞中提到了《全唐詩》,可是《全唐詩》並不是明代嘉靖年間就有的書,它的編纂是在清代康熙時期完成的。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大明王朝1566

《全唐詩》,又稱《欽定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十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千二百餘人”,共計九百卷,目錄十二卷(對,這就是乾小四作詩數量的常用參照物)。曹寅奉旨刊刻,康熙四十四年三月編纂到次年十月。

全書以明代胡震亨《唐音統籤》(胡震亨出生於1569年,比劇中的時間還晚)和清代季振宜《唐詩》爲基礎,旁採殘碑、斷碣、稗史、雜書,拾遺補缺,鉅細靡遺。原來《全唐詩》也走錯片場啦!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三希堂法帖》

90後的電視兒童應該都看過《孝莊祕史》吧?這部劇的臺詞倒是沒有明顯涉及文物的(可能被劇情吸引了不能分辨),但是道具出了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多爾袞手裏拿的是什麼?

大家放大看看——《三希堂法帖精華》!“三希堂”是不是超級眼熟的?對,乾小四的存在感就是這麼強烈!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孝莊祕史

《三希堂法帖》,全稱《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清乾隆十二年清高宗命梁詩正等人編次內府所藏魏晉時期至明代的法書,其中包括三希堂所藏東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伯遠帖》墨跡三種,故名《三希堂法帖》,這是法帖中的鉅製。

多爾袞是乾小四的高祖父輩,《三希堂法帖》是不是出現得有些太早啦?

百 鹿 尊

《孝莊祕史》道具bug第二彈,其實電視劇裏粉彩百鹿尊的出鏡率極低,這是我第一次在電視劇中看到這個老朋友,百鹿尊在博物館倒是挺常見的。再次說明,這又是一件打着乾小四烙印的文物!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孝莊祕史

百鹿尊,乾隆時期粉彩瓷器中的獨特產品,垂腹圈足,肩部兩側各有一螭耳,似鹿頭狀,俗稱“鹿頭尊”,器身繪有粉彩百鹿活躍于山林之中,又稱“百鹿尊”。

粉彩百鹿尊是清廷的大型陳設品,爲乾隆早期作品,因爲乾隆三年時已有御旨,將洋彩百祿雙耳尊照樣燒造不要耳子的記載。這件粉彩鹿頭尊代表了乾隆時期粉彩的繪畫水平。此尊清道光、光緒時仿製頗多。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清乾隆粉彩百鹿尊 上海博物館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國家博物館裏的百鹿尊

冠 帽 架

《少年天子》是另一部具有極高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電視劇作品,它由凌力所著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凌力女士於今年七月辭世,這部小說曾在1991年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同時獲獎的還有路遙《平凡的世界》、孫力/餘小惠《都市風流》、劉白羽《第二個太陽》和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這部劇的原著水平和改編功底都不容小覷,只是細細看劇還是會發現非常細微的道具bug——劇中多次出現一種鏤空狀的“燈”,其實這不是燈,而是一種粉彩鏤空冠帽架。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少年天子

冠帽架的用途是很明顯的,它是用來放置冠帽的,前陣子大家被科普了一波清宮婦女使用的首飾,其中就有出鏡率很高的“點翠嵌珠寶五鳳鈿”。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這頂着鈿子的器物就是“冠帽架”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清雍正畫琺琅天球式冠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清代文竹嵌竹絲冠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清乾隆粉彩冠帽架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帝王曾經親自過問冠架的製作。據史料記載,雍正四年曾傳旨,帽架“口圈要開得開,以備放花燻冠用”——冠帽架的帽傘做成鏤空狀,是爲了放置香料,以薰香冠帽。出現這樣的錯誤也不能完全怪劇組,冠帽架流傳到民間的時候之前還真被當作燈使用過。在劇中充當一個燭臺,好像也不是很違和?

說起來,無論《孝莊祕史》還是《少年天子》,他們所處的時代都不可能出現粉彩器物。“粉彩”是清代康熙晚期開始燒製的,在雍正、乾隆時期達到鼎盛,在此之前如果有粉彩器物出鏡,那都要打一個很大的問號的。

海晏河清尊

這又是一件與乾小四相關的文物!

總的來說,《甄嬛傳》使用的瓷器道具有一定水平,不過它也出了個不大不小的bug——劇中有好幾處都出現了同一件擺設,如果大家對國家博物館的展覽有印象,應該可以認出這件擺設是什麼。

它不是雍正皇帝出品的,乃是比較明確的乾隆朝器物,而且它還是一件有着深刻寓意和曲折經歷的國家一級文物。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甄嬛傳

說來話長,這件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的瓷尊全名“清乾隆霽藍釉粉彩描金海晏河清燕耳尊”,它的產生與圓明園長春園的海晏堂有關(對,就是暗含乾小四雅號的那個園子)。

海晏堂是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景區最大的宮殿,“海晏”一詞取意爲唐代鄭錫《日中有王字賦》“河清海晏,時和歲豐”,意指大海風平浪靜、黃河流水澄清。乾隆皇帝給這座建築取名“海晏堂”,意在歌頌大清王朝國泰民安,而海晏河清尊就陳列於海晏堂中。

對於海晏河清尊的燒造,乾隆皇帝非常重視,他要求瓷尊施霽藍釉、以白釉海燕作耳,霽藍象徵河清,“海燕”與“海晏”諧音,暗喻天下太平。這件器物有着深刻的寓意,長期存放在圓明園,可不能像《甄嬛傳》劇中似的,隨便放置於各個宮殿的。

相傳海晏河清尊本來有兩件,同時陳放在海晏堂內。英法聯軍攻陷北京時,有一件難逃厄運,被帶到海外,而另一件則僥倖留在了國內,也就是今天陳列於國家博物館的海晏河清尊。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甜白釉

最後一件器物雖然和乾小四本人沒有什麼關係,卻出現在乾小四扮演者的尷尬臺詞裏,正所謂人生何處不相逢。這句“甜白釉不是白瓷”可鬧了大笑話,而且劇中還不止一次借皇帝的口吐槽此事,說得好像真是那麼回事兒似的。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如懿傳

那我們就來正經看看,“白瓷”和“甜白釉”到底是什麼關係?

白瓷是一種重要的瓷器品種,我們熟悉的唐代“南青北白”,這個“白”指的是唐代著名的邢窯白瓷,到了宋代,定窯白瓷則後來居上,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以定窯爲代表的瓷窯系統;元代的白瓷,北方以山西霍縣的霍窯製品爲佳,南方則主要由景德鎮燒製,因爲釉色微微閃青與鵝卵相似,故稱“卵白”。

卵白釉爲明代甜白釉的燒製奠定了基礎。由於高質量的白瓷是生產高質量彩瓷的先決條件,明代各朝都很重視白瓷的生產。在所有的明代白瓷中,以永樂、宣德時的甜白釉,特別是永樂甜白釉得到的評價最高。

明代永樂時期生產的白釉瓷器釉質潔白無疵,溫潤似玉,肥厚如脂,比後來的宣德白瓷更光淨,外觀效果與白砂糖的呈色非常接近,給人以“甜”的感覺,故名“甜白”,也有人依據這種白瓷可以填彩繪畫而成彩瓷,稱之爲“填白”。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明永樂甜白釉僧帽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所以甜白釉瓷器自然是白瓷大家庭中的一員了,把它分離出來完全沒有道理的嘛。

彩 蛋

《孝莊祕史》第三彈,大家來看看截圖右側的瓶子上寫的是啥?

大家來找茬:這些走錯片場的文物 你發現了嗎

道具師您也太不走心了吧!

這些悄咪咪出鏡的道具,他們文物原型的來頭可都不小,不過就是眼神不大好,常常走錯片場。這些“大佬”借這個機會露一回臉,刷刷自己的存在感,不過最後都輸給了乾小四,唉,真是哪兒哪兒都有他呀。

參考文獻:

1中國硅酸鹽學會主編:《中國陶瓷史》

2夏徵農、陳至立主編,大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大辭海 美術卷》

3葉佩蘭:《光緒仿乾隆粉彩百鹿尊》

4賀雲翱主編:《中華國寶圖典》

5《國寶檔案》欄目組編著:《國寶檔案 玉器陶瓷金銀器案》

6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編:《名家點金 文物知識系列 陶瓷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