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银显示122亿,银行却称账户余额为0,这家公司“作”出新高度

名字中带康的公司最近曝光量很高,先有康美药业称因财务差错造成账上多计300亿现金,后又有康得新账上122亿现金无法证明存在,买了两只股票的股们边哭边调侃,要远离名中带康的公司。随着交易所的不断拷问,康得新122亿现金是否存在的谜团也逐渐清晰。

事情的起因要从今年1月说起,1月时康得新有两笔债务到期,合计共15.62亿,根据公司2018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账上有现金150亿,按理说还本付息没有任何问题。但A股上市公司经常不讲道理,直到约定的还款日已过,康得新也没有把钱还上,发生了实质性债务违约。

出现这个事情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公司缺德赖账,不想还这笔债务,要么是公司没有这么多钱。开门做生意,诚信最重要,作为曾经市值近千亿的“大公司”,康得新没有理由欠债不还,所以真相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

从那时起,质疑康得新财务作假的声音就不断,公司股价也从8元左右腰斩,最低跌倒了不足4元。A股中从来不缺勇敢的股民,在公司股价探底后,不少股民乘着牛市的春风在1个月时间里又把康得新炒回了8元。有不少股民幻想康得新能够用账上的150亿化解这次债务危机并重回巅峰。

然而在康得新发布了2018年年报后,彻底杀死了股民们的幻想。公司被瑞华会计师事务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公司的董监高万众一心,纷纷表态无法保证报告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公司可能涉嫌财务造假。股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该看这份年报,费心研究别人做出的假财报有什么意义,只能站在原地发愣。

网银显示122亿,银行却称账户余额为0,这家公司“作”出新高度

网银显示122亿,银行却称账户余额为0,这家公司“作”出新高度

在康得新的2018年度审计报告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称康得新2018年年末153亿货币资金中的122亿的银行存款无法确认真实性。

网银显示122亿,银行却称账户余额为0,这家公司“作”出新高度

作者倾向于认为这笔资金是假的,因为财务“作假”一直是A股上市公司的顽疾,尤其是在货币资金这个科目上,更是“作假”的重灾区。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给“作假”加上引号,因为有些公司可能会不承认自己作假,他们的货币资金账实不符,有可能是因为财务差错,也可能是财务粉饰,按照他们的逻辑看并不是作假。我们作为投资者,并不需要听上市公司的解释,只要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就应当直接拉黑他,因此全部看成“作假”也没有问题。

由于货币资金属于资产项,虚增账面上的财务资金,需要同时做出货币资金的来源。例如另外一家康姓的公司,在发现账上因为财务差错多计了300亿现金后,在更正时不仅修改了账面的货币资金,还修正了最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从而削减了经营利润。因此有人怀疑另外那家康姓的公司过去几年一直在财务作假。

有时公司的经营情况是真的,上市公司也确实有与账面数额相符资金的所有权,但这笔钱却被挪用了。公司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在A股中并不少见,大股东往往是公司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公司财务、出纳面对老板的要求,只能选择把钱给老板用或者卷铺盖走人。这时候公司确实有这么多钱,但由于被占用,并不能使用,除非大股东用完之后能够原封不动还给公司。

上面说的两种方法在康得新看来简直是小儿科,康得新的这笔“钱”比传统的玩法方式要高明许多。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反馈,确实可以在网银中查看到122.10亿的金额,但咨询北京银行,却被告知余额为零。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股民们直接炸锅了,不明真相的网友甚至担心会不会是银行私自把钱挪用了。银行自然没有这个胆子,但银行与康得新签署的《现金管理合作协议》使得有人可以轻易挪用康得新账户的资金,而账户中却始终显示有122.10亿。

那么这个账户是什么样的?

原来持有康得新24%股份的大股东康得投资集团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开立了账户,并签署《现金管理合作协议》,为集团及旗下公司提供现金管理服务。康得新作为康德投资集团的子公司,其在这个账户下开了子账户。康德投资集团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签署的协议中约定,当子账户中有收款时,账户资金会实时向母账户归集,子账户付款时从母账户扣款,子账户显示累计收支余额。也就是说,康得新确实在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存了122亿,但这个钱直接进入了康得投资集团户内,现在无法使用是因为康得投资集团的户内并没有这122亿(也有被冻结的可能)。

显然这种做法是违规的,即使康得投资集团能够绝对控股康得新,也不应把康得新的资金归集到自己账户中,何况康得投资集团仅持有24%的股份。按照这种做法,如果我持有100股茅台,是不是可以把茅台账户的资金全部归集的我名下的账户中呢?

笔者真是开了眼界,我从来没有见过大股东用如此清新脱俗的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也没有想到浓眉大眼的银行竟然成为财务“作假”的帮凶。

投资者一直在呼吁监管进步,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

评论员:门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