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國的藝術家、攝影師Joachim Schmid以"被找到的照片"(found photographs)爲主題來創作已差不多三十年,最開始這只是他單純的酷愛。Joachim 相信快照就是快照,它並不會讓被攝者顯得有多與衆不同,並且他更傾心於產品攝影的實用價值--例如它展示了一雙鞋、一個門把、一枚火箭或者一臺收割機的備件,而不能再自命更多。

每天有數不勝數的照片被製造出來,但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只能看到其中一小部分。處處都有隱藏着的寶藏。有段時間Joachim想弄清楚:什麼樣的照片被博物館收藏了,更重要的是什麼樣的沒被收藏。博物館是爲下一代提供知識的機構,因而考慮到攝影已經成爲現代文化中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因此在某些因素下,多數博物館的館藏都應被視爲徹頭徹尾的失敗。他相信,如果你想對攝影的全貌有一個更好的瞭解,你必須把目光投向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人們的垃圾桶裏。

基於此,Joachim開始了他的第一個項目:《來自街上的照片》(Pictures from the Street,1982-2012)。自從1982年以來,他對在公共場所找到的照片進行編輯和收藏。這些快照和證件照中的多數顯然不是被遺失的,而是被有意丟棄的,很多都損壞或者被劃破了。這些照片一定是太差或太讓人煩惱以至於其擁有者決定拋棄它們;它們不再有未來,只能等着被遺忘。但這些照片卻體現了另攝影一半的真相--被博物館忽視的那一部分。

被劃破的照片和切成兩半的底片

1990年,Joachim的觸手伸向了一個檔案室,屬於一個小鎮的照相館。照相館的攝影師正在尋找機會環保無害地處理掉堆積如山的照片和底片,而我正在爲我的照片回收工作尋找原始素材--多麼完美的契合。"我猜想這位攝影師想要阻止他的照片被再利用,因此我拿到的盒子裏除了被劃破的照片和切成兩半的底片之外什麼也沒有。此人一定花了幾天來切割這些照片,而他不知不覺無意間幫了我一個忙。我檢視着這些碎片,拿起一張底片的左半部分和另一張的右半部分....."Joachim說道。

這些照片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堆沒有任何創造性,並且毫無新穎、毫無個性的產品:標準的布光、一樣的拍攝距離、相同的姿勢--按下快門然後"下一個"。當這些照片被切割後,它們令人驚歎的重複性和準工業化的質量顯得更爲流於表面。它們不再是攝影的實體而是信息的碎片;這些碎片後來被重新組合成不存在的人的肖像("模式"的化身)--《發光的草稿》(Photogenetic Drafts,1991)。

攝影師收集來自各種地方的網絡和實體圖片,並按照類別進行分組編輯

後來,因爲有了網絡和數碼相機,我們將要處理百萬(mega-quantity)、十億(giga-quantity)的量。然而數量並非唯一的事,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攝影產物現在都能被看到了。不久前,照片還是被存放在人們的家庭相冊、盒子、信封或公司檔案室或攝影師的倉庫裏,並且只被極有限的人看過。對我們多數人而言,許多照片無法被看到。現在照片進入了互聯網,就可被更多人看到了。

我們幾乎可以在世界的任意角落觀看這些同一天早些時候在其他地方拍攝的照片。我們甚至能觀看封存於政府文件裏的照片,我們能看到網絡攝像頭生產的影像。每分鐘都有更多的照片被添加到我們一輩子也看不完的照片堆裏。隨着照片連綿不斷的上傳,我們看到新的"模式"像病毒一般地擴散--一場空前的狂歡。

書中的圖片目錄

網絡技術的應用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照片儲備,它僅僅在幾年之內就積累成型。Joachim的攝影書項目《別人的照片》(Other People's Photographs,2008-2011)便利用了這些資源。Joachim從Flickr等照片分享網站上找到的圖片,使之形成了一座數字技術時代的當代日常照片圖書館。每本書都由聚焦於一種特定的攝影性事件或者觀點的照片構成,這些成組的照片展示瞭如今大衆攝影中那些重複的模式。而書中主題的選擇既不是系統性的,也沒有任何標準--這一項目的結構反映着當下攝影自身多層面的、矛盾的、混亂的樣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