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作为心学的开创者,南宋陆九渊为什么淹没在300年后明朝王阳明的光辉之中

陆九渊与王阳明都是心学的代表性人物,两个人都对心学的创立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中,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则在陆九渊学说的基础上发展了心学。

两个人都认为:“我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人们应该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真理。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

下面就说一下两个人的关系。

从思想来说,两个人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性人物。陆九渊生活于南宋时代,是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生活于明朝中期,是心学的发展人。王阳明将心学发展,并且细致化,并且王阳明受到道家和佛家的影响,在其理论之中加入了这两方面的元素。

历史上将陆九渊和王阳明这两位差距300余年历史的学者学说合称为“陆王学说”,可见两个人的学说是师承一脉的。

但是说到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名气与影响,王阳明的名气与影响要远远大于陆九渊。这是因为王阳明将自己的学说应用于仕途当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

王阳明(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原名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他的个人学说被称为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王明阳(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他的思想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用兵方面,王阳明可谓是出神入化。

他曾经多次带兵剿灭叛乱,可谓是功劳极高,被皇帝追赐新建侯,谥号是文成。后来,他的学说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一带,对这些地方的人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日本,即使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王阳明的学说推崇备至,以至太盐平八郎、李光耀等都奉阳明先生之思想为圭臬。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

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作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陆九渊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陆九渊与朱熹同时,两人都是理学家。陆学直接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心学”。他认为人们的心和理都是天赋的,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信等也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不是外铄的。学的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人难免受物欲的蒙蔽,受了蒙蔽,心就不灵,理就不明,必须通过师友讲学,切磋琢磨,鞭策自己,以恢复心的本然。修养功夫在于求诸内,存心养心。具体方法是切己体察﹐求其放心﹐明义利之辨。自称这种方法为“简易功夫”﹐是“立乎其大者”﹐是“知本”﹐是“明本心”。至于读书﹐则最重视 《大学》﹑《中庸》﹑《论语》 和《孟子》﹐要求联系日用事物讽咏自得﹐反对习注疏章句之学﹐场屋之文﹐以谋求利禄。

陆九渊的思想接近程颢,偏重在心性的修养。他认为朱熹的“格物致知”方法过于“支离破碎”。

为此,他和朱熹常相辩难。

作为“心学”创始人,其主张“吾心即是宇宙”,“明心见性”,“心即是理”,重视持敬的内省工夫。即是所谓的“尊德性”。朱熹言“理”,侧重于探讨宇宙自然的“所以然”,陆九渊言“理”,则更偏重于人生伦理。

到明代时期,因为王阳明赞赏陆九渊的学说,使得陆九渊的“心学”得以发扬。因此学界称之为“陆王”学派,王阳明因此也就成为了心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道路方面,陆九渊与王阳明有相似之处,两个人不仅仅走仕途,而且都开坛讲学,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并拥有很多拥趸者。

总而言之,陆九渊与王阳明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两位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自己学说的实践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