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给鹅苗的日粮,5—10日龄可用20%—30%的米饭或混合精料加70%—80%的青草或菜叶,2%—3%的谷粉、0.5%的贝壳粉和0.3%的食盐。冬季气温低,大群育雏应在育雏室保温育雏,铺好垫料,不要让雏鹅直接接触地面。

鹅苗体质娇嫩,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必须精心管理,科学饲养。育雏室要保持合适的温度,最初一周不得低于28℃,以后每周下降1—2℃。鹅苗在出壳24小时内毛干能独立行走时,应及时饮水开食,但须做到“先饮水,后开食”。供给鹅苗的饮水必须清洁卫生,温度适宜(20℃左右)。第1天饮用5%浓度的白糖水,可提高鹅苗成活率。

鹅苗开食的饲料可用2份切细的青草或菜叶加1份碎米(碾碎泡软的稻谷、玉米或煮至7—8成熟的米饭均可)混合均匀,而后将混合好的饲料撒在浅食盘或塑料布上。供给鹅苗的日粮,5—10日龄可用20%—30%的米饭或混合精料加70%—80%的青草或菜叶,2%—3%的谷粉、0.5%的贝壳粉和0.3%的食盐;11—20日龄,精料与青料搭配比调整到1:4—8;21—30日龄可调整到1:9—12。1—10日龄每天喂8—10次,11—30日龄每天喂5—6次。鹅苗消化道短,生长发育快,夜间需加喂“夜食”。一般15日龄前每天加喂2顿夜食,15日龄后每天加喂1顿夜食。

鹅苗1周龄后可选风和日暖的天气开始短途放牧,放牧时间分2次,分别安排在上午和下午。每次放牧时间开始不宜过长,约控制在0.5—1小时,以后随日龄增长而适当延长放牧时间。阴雨天应停止放牧。鹅苗在15日龄前后可开始饮水,每次饮水时间约15秒。

四月:

1、鹅群放牧应掌握空腹快赶,上午多赶,下午少赶,上坎下坡不能过急的原则。

2、保管种蛋应力求新鲜,储存时间越短越好,因种蛋产下8天后,每再过7天,孵化率就会以25%的比例递减。

3、雏鹅最怕雨淋,如受风雨袭击容易千害怕死亡,春夏时风雨较多,应防止因天气的变化导致雏鹅"黄疯病"造成死亡。

五月:

1、母鹅产蛋期已近尾声,应及时观察掌握鹅群及个体产蛋情况,为休产期的好前期准备。

2、种蛋保存的容器或箱内可铺垫松树叶,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六月:

1、雏鹅应及早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以界的适应性。

2、仔鹅外出放牧要提防冰雹和暴雨造成的伤亡和损失。

3、及时淘汰高龄(4年以上)及低产母鹅,降低成本费用。

4、休产母鹅应调整饲料配方,加大青草及糠麸类饲料的比重,可采用活拔鹅绒的方法,增加收入。

5、夏至后出壳的雏鹅为夏至鹅,此时,天气炎热,雏鹅处在较高的气温条件下,生长发育受影响,自然饲料渐缺,饲料成本上升。

1.选择好鹅苗。优良健壮的雏鹅应具备:出壳后即能站立,绒毛膨松、光滑、清洁、无沾毛、沾壳现象;精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宏亮,手提颈部双脚挣扎有力;倒置能迅速翻身;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和脐部收缩良好,肛门无粪便粘连;胫粗壮,胫、脚光滑发亮。

2.饲养密度要适宜。一般每平方米饲养1周龄雏鹅20—25只,2周龄15—20只,3周龄10只。

3.温度要适宜。冬季气温低,大群育雏应在育雏室保温育雏,铺好垫料,不要让雏鹅直接接触地面。适宜温度:第一周28—30℃,第二周26—28℃,第三周24—26℃,温度适宜,雏鹅分布均匀。若温度过高,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频繁;过低,雏鹅打堆拥挤,缩作一团。wshem.com

4.湿度要适宜。栏舍潮湿易使雏鹅患感冒、下痢等疾病。栏舍适宜的湿度为60—70%,调节湿度的有效方法是要勤换垫料,常清扫粪便,保持地面和栏舍干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