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爲什麼別人的評價對自己那麼重要,重要到可以影響你的心情,甚至影響你的選擇。

 

-01-

 

有位來訪者說,自己很容易受到別人評價的影響。

 

春節期間,她帶孩子去了三亞旅遊。北方長大的孩子,第一次來到南方的海邊城市過冬,開心地在度假村裏光着腳跑來跑去。

 

民宿的老闆娘說,她對孩子還是真寵愛,孩子想光着腳跑她也同意。



本來,她不覺得孩子打赤腳有什麼問題,在家裏的時候兒子也經常光腳在地板上玩。當老闆娘說了兩三次後,她開始覺得不該讓兒子再光着腳踩地板了。

 

於是,她跟孩子商量,在這裏就穿上鞋子玩,在家裏的地板玩可以繼續光着腳。


但是孩子不理解,爲什麼這裏就不可以了呢?媽媽又解釋不清楚,孩子就不樂意了,覺得以前都可以光着腳玩。

 

她見兒子不買賬,自己又說不清楚,雖然覺得孩子光腳沒有問題,但是卻不知道爲什麼如此在意老闆娘說的話。


她忍不住的去逼孩子穿鞋,孩子死活不願意,最後孩子哭了,她的心情也跌到了低谷。

 

她說當時的內心非常難受,想着如果孩子可以穿起鞋子就好了。但是,自己爲什麼如此在意別人的說法,甚至還要爲此去逼孩子。

 

-02-

 

對別人的評價太過敏感,就好像別人的評價,在不同程度上定義了你是誰一樣。



比如這位來訪者,因爲別人的一句話,似乎就把她定義成了一個太寵愛孩子的媽媽。


這個定義,讓她覺得是不好的,而她的自我又不夠強大。於是,她逼孩子穿鞋的反應,就像是給了對方一個交代似的。

 

這種交代,是在希望對方能夠修改對她的評價,這樣就好像可以改變她對自我的定義。似乎這樣,她就可以是個別人眼中的好媽媽了。

 

我們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是因爲我們的自我太脆弱了。


在個人成長中,核心自我的形成,是人格成熟的里程碑。

 

核心自我在形成之前,我們就像是環境的響應物。譬如,你對別人的評價非常在意,你會極力調整自己,以爭取做到別人眼中的最好。

 

但是,一旦你的核心自我形成了,即使是環境的變化,會激發你的反應,但也難以動搖你的根基。


而且,你還有了從環境中跳出來觀察的能力與智慧。

 

自體心理學的創始人科胡特說:

在情緒的驚濤駭浪中,有一個核心自我穩穩地站在那裏。它會搖晃,搖晃是一種呼應,但只搖晃,根基不被動搖。

 

而這個核心的自我,就是來自於孩子對父母人格的內化。

 

-03-

 

科胡特認爲,核心自我的形成,常取決於關係的質量。


而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

 

若母嬰關係足夠好,即媽媽沒有和孩子長時間的分離,總在孩子身邊,並且與孩子有敏感的回應。


能夠承接住孩子的情緒,也能守住界限,那孩子在三歲時,就可形成一個有彈性的獨立自我的雛形。



足夠好的母嬰關係可簡化成兩點:帶有共情的回應,和情緒過濾的容器。

 

若有這樣溫暖且有良性互動的穩定關係,你會感覺到,你的心靈在迅速成長。   


突然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不再被外在環境中的苛刻評價所左右,那就意味着,你終於有了自我。

 

但是,我們很多人的成長,不僅得不到共情和接納,更多的往往是忽視和否定。

 

爲何太多人那麼在乎別人的評價?

 

因爲對孩子而言,最可怕的是不被父母的看見,而被評價,至少是被看到。

 

-04-

 

我們渴望被看見,所以我們在意評價。

 

如果別人的評價,意味着自我存在的價值。那麼,在乎別人的評價,就是在乎自己的價值是否被人看見。

 

我們只是在渴望一份看見。



而你在意別人的評價,恰好是因爲你在意這段關係,你害怕失去這段關係。

 

就像小的時候,你害怕不被父母看見一樣。


你之所以害怕,是因爲小時候的你,覺得自己不可能有其它的關係,你甚至以爲自己建立不了新的關係。

 

評價,就像是一種限定。

 

別人對你的評價,是把你限定在一個角色裏。

 

你在意別人的評價,就等於把自己限定在這個關係裏,就像小時候,你認爲你的世界只有父母。

 

你對他人的評價如此在意,很有可能是,你對他人的評價賦予父母般的意義。


即使是長大了,你仍然用自我限定的方式,對早期與父母的關係表達你的忠誠。


所以有時候,你也會忍不住的自己評價自己,我們內在評判的產生,是源自與父母共處的渴望,源自於對關係的渴望。

 

-05-

 

只有在你不瞭解自己的時候,別人對你的看法才變得重要。

 

在意別人的評價,只因它證明了自我的存在感會被人注意到,而自我存在感,纔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就好像登上山頂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可以證明我們爬過山,而爬山的過程,纔是我們真正享受的。

 

我們在意別人的評價,在意每一份關係,是因爲我們害怕這份關係沒有了,自我的價值好像就不存在了。

 

但是越是限定自己,就越是難以建立更多的關係。



我們需要被看見,而那得是帶着理解、愛與接納的眼睛。


要求與評價,就像繩索一樣,會捆住我們的心靈和手腳。

 

有位做自媒體的朋友說,總有人在評論區留言攻擊她。


一開始,她還會很在意粉絲的看法,但是你永遠滿足不了每一個人。


她發現,當她過於滿足粉絲的閱讀需求的時候,卻丟失了自己的立場。

 

當她看到這一點時,她就不再限定自己,對於留言攻擊的,她一秒都不猶豫的懟回去或直接拉黑。


而且,她的平臺並沒有掉粉,反而因爲她的真實和犀利,又吸引了更多的粉絲。


馬克·鮑爾萊因說過,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90%的事情,對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原來的你,需要別人告訴自己,你有多好。


只是你忘記了,你已經長大了,你可以不需要任何人界定好或是壞,不需要任何人來評價你的應該或是不應該。

 

就像范冰冰說的,我不需要嫁入豪門,我自己就是豪門。

 

放下那些評價,才能活出自己的生命,你的存在本身就很有價值。

 

記住這三個字:管他呢!

 

連嶽說,這是讓人生變得簡單而美好的三個字。

原作者名: 吳在天

轉載來源: 不懂點心理(ID:bddpsy)

轉載原標題: 別人的評價真的那麼重要嗎?

授權說明: 口頭授權轉載

相關文章